分享

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平行记账”实施探讨

 我的个人专享箱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在平行记账法的应用中,财务人员不仅要对财务会计进行核算,要同时展开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但是不要将两者混而为一,要做到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处理好两个核算系统的关系,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和全面。

一、平行记账的主要内容

(一)平行记账的内涵和操作方式

平行记账需要设法适度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且二者需要同时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特殊业务现金收支往来核算,普通业务则仅需要开展财务会计核算。平行记账的操作要点在于“适度分离”“双基础”“双报告”“相互衔接”,适度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配合、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分别形成、各要素的相互补充与协调属于其中关键。在具体的操作中,会计信息处理需要聚焦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功能展现,预算会计核算涉及结余、预算、收支要素,财务会计核算涉及收入、费用、负债、资产、净资产要素,各要素的相互补充、协调极为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可由此更好展现会计信息。

(二)平行记账的优势

在新制度下,平行记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包括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会计核算体系、服务绩效管理与评价、强化部门间合作及接轨国际会计标准等。以优化会计核算体系为例,在新制度落实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平行记账要求设法统一会计核算体系,提升该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进而提供科学、完整的财务报告。对部门间合作来说,平行账户模式能够“授权”业务部门会计核算职能,既可提升业务部门的资金敏感度,财务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平行记账模式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行记账模式使用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相关问题,财务人员在新制度下的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纰漏。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源于转账流程未明确、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存在不足、关联科目不够清晰、部门合作与理论研究缺失、未明确本年盈余和预算结余差异性。为保证平行记账模式的应用取得预期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须高度关注新制度影响,进而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借鉴同类单位的成熟经验。

二、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平行记账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两大系统转账流程

为保证平行记账的有效实施,应首先设法明确两大系统转账流程,包括财务会计账套和预算会计账套。对财务会计账套,可按照年度转账和月度转账细分,结合新制度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账套年终转账需要首先向“本期盈余分配”中转入全年的“本期盈余”累计余额,以此结平该账户。结合规定提取专用基金数额,进行“本期盈余分配”账户借记,为结平该账户,该账户需要将专用基金扣除后的余额向“累计盈余”账户转入。结合上述操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本年利润”与“本期盈余”在企业会计科目体系和财务会计账套中等同,“利润分配”和“本期盈余分配”同样等同。对各会计年度出现的无偿调出净资产、调入净资产业务,核算不仅需要在账户“无偿调拨净资产”进行。该账户还需要在年度终了时向“累计盈余”账户转入余额,进而结平账户。如年度盈余调整事项出现,调整过程需要在账户“以前年度盈余调整”中反映,该账户余额也需要向“累计盈余”转入,进而结平账户,调整的年度属性可同时直观展示。对项目“专用基金”来说,其处于“净资产”下,等同于企业会计科目体系中的“盈余公积”,“权益法调整”相当于“其他综合收益”。综合分析不难发现,“累计盈余”等同于企业会计科目体系中的“资本公积”“股本”“未分配利润”集合体,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在新制度下存在本质层面上一致的资产负债表。

进一步分析预算会计账套可以发现,新制度下需要按年完成收入和支出账户转账,应依次结转各条线资金收支科目、结转“其他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分配非财政拨款结余。在结转各条线资金收支科目的过程中,主要涉及财政、专项、其他条线资金收支科目。以专项条线资金收支科目为例,需结合相关会计和财务制度,保证专项资金实现自成体系的核算与管理。在年终转账环节,“上级补助预算收入”“事业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其他预算收入”需要向科目“非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贷方结转,同时涉及本年“债务预算收入”中的专项资金收入,向“借方”的结转则涉及“事业支出”“行政支出”“其他支出”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在结转“其他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时,需要在上一环节处理完成后,向科目“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进一步进行结转,结转后的“其他结余”应处于无余额状态。而对属于借方余额的“经营结余”来说,无需进行结转,进而规避虚提问题。在分配非财政拨款结余方面,需要严格遵循财务制度,需解决具体金额提取情况,基于科目“专用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分别进行贷记、借记。在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后,非财政拨款余额需要向非财政拨款结余转入,保证结转后存在无年末余额的科目“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进而保证分配的年度属性更好体现。最后,还需要向对应结余资金结转专项条线、财政条线资金的结转资金,这一过程需要对不同资金的“结余”和“结转”进行明确。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平行记账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来更好应对新制度、社会环境变化及信息时代影响。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能够依托各类专业软件更为高质高效开展,在具体财务数据提交、业务处理等功能的财务系统支持下,即可强化各部门沟通、节约人力协调成本,真正实现按章办事。考虑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系统性,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均需要参与其中,这一过程需要重点关注业务经费与活动信息上传、“云平台”记录,对应的审核与批准由专业财务人员负责。为保证这一过程中新型软硬件及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应定期召开相关培训、讲座等活动。在具体培训财务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其承担的重要职责及对平行记账法推行和应用造成的影响。这一过程需要关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配备、全周期的财务人员培训与考核、工作的实时对接与辅导。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赋予其购买、构建、维护、指导财务信息系统的责任及权力,保证系统能够较好服务于平行记账法的推行。在培训与考核财务人员的过程中,需聚焦平行记账法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流程,具体开展的培训需要具备较高连贯性和实用性,具体的考核与评价需要围绕知识点及实际操作开展,进而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工作的实时对接与辅导主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平行记账法推行出现问题时应用,具体需要在各业务部门进行复合型财务人才配备,进而更好解决平行记账法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三)对关联科目进行梳理和分析

对收入方面的科目进行分析,具体来说,财务预算账套包括事业和财政拨款等方面的收入,还包括投资、捐赠、租金、借款等方面的收入,预算会计账套就是与之对应的预算收入。大部分收入类科目都包含实际收入和预算收入,但是要注意投资预算收益和其他收入,其他预算收入可以按照现有的制度进行核算。另外,事业单位可以将借款划分为负债类要素,在预算方面算作债务预算收入,这是政府预算编制中经常使用的科目分类方法。

对支出方面的科目进行分析,财务会计账套包含业务活动、单位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费用,还包含投资和借款等方面的费用,预算会计账套将“费用”变成了“支出”,但是要注意,业务活动单位管理分别对应行政支出和事业支出;对所得税费用来说,与之对应的预算内容主要为非财政拨款结余—累计盈余;对借款的费用来说,与之对应的内容主要为债务还本支出。这与新制度中规定的预算会计账套是相对应的。

对货币资金方面的科目来说,新制度下的财务会计账套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库存现金,二是银行存款,三是其他货币基金。与之对应的预算会计账套统一为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第四点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与之对应的预算会计账套为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第五点是财政应返还额度,与之对应的预算会计账套为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受货币资金类科目的财务会计账套更新影响,预算会计账套也要有对应的科目。新制度参考了预算会计中的“资金结存”科目,在资金结存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明细科目。该科目满足了记账法的需求,能够清晰地体现预算资金的管理模式,而且与财务会计账套中的科目一一对应。

(四)明确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的差异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两个系统有着不同的核算范围,所以,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新制度针对两者的差异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要在报告附注中详细说明不同的地方和调整的地方。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系统的本年预算结余进行核算时,要详细划分重要事项差异。在这个基础上,财务人员还需要划分其他事项差异,对两者的差异进行调整。财务人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系统的本年盈余进行核算,使两个系统的数额相匹配,确保本年预算收支差额与本年收入与费用差额相符。根据新制度对重要事项差异的规定,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未收、已付和已收、未付。

对未收来说,一方面表示的是已经通过财务会计系统审核的收入,另一方面表示的是没有被预算会计系统确定的收入。以下几种情况属于此类收入:一种情况是某些业务采取了预收结算的模式,或者某项费用属于赊销收入;另一种情况是没有真实的资金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具体来说,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往往会将其列为当期收入。对已付来说,主要表示的是预算会计系统已经确认完成的预算支出,但是财务会计系统还没有对该费用进行确认。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已付的支出:某些款项属于预付款或偿还应付款;为得到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资本性支出;为得到储备物资和某些存货而产生的支出;对借款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偿还,以上几种支出是经过预算会计系统确认的支出。对已收来说,表示的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通过审核,而另一个体系未通过审核的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得到预收费用、应收费用、借款本金的情况下,都属于已收的费用。对未付来说,表示的是通过财务会计系统审核的某项费用,但是,由于没有出现现金流,所以没有进入到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中。以下几种情况属于未付的支出:已经发出储备物资或存货;摊销的费用或计提折旧的费用;把处置资产价值纳入当期支出中;没有支付货币资金,但是从权责发生制的角度来看,属于当期支出。

财务人员要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核算与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在调节的情况下确定本年盈余。同时,财务人员还要在预算会计的财务信息中加入未收的费用、剔除已付的费用、补记未付的费用、扣除已收的费用。财务人员要在报告附注中列出存在差异的具体内容。如果调节后的结果与财务会计系统的本年盈余不符,就要在其他事项差异中进行调节,使两者相互匹配。财务人员需要注意投资支出的情况,应将其划分到“为构建固定资产等的资本性支出”中,避免出现遗漏。

(五)加强部门合作与理论研究

为更好地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要加强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平行记账的推行和实施。传统的账务处理只注重收付实现制,如今,财务人员不仅要考虑该机制,还要参考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可以根据同一份记账凭证进行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为平行记账模式提供了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财务部门的部分功能划分给业务部分,秉持业财融合的理念构建业财一体化平台,将业务分到不同的模块中,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纳入业务模块。将业务部门的业务和财务部门的会计科目相互关联,如果业务部门存在经济活动,要将具体的业务情况和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记录下来,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将具体的信息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为平行记账提供凭证,财务部门可以在系统中查看业务部门提交的信息,对其进行检查,详细分析资金使用情况,明确权责属性,利用平行记账法进行处理,形成财务会计报表。另外,平行记账法是一种新型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要想让行政事业单位更熟练、更规范地运用平行记账法,需要加强理论研究,详细划分会计科目,明确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三、结  语

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金的使用不够透明和清晰,经常出现成本与收益不符的情况,新制度的发布能够让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更加协调,确保财务信息足够完整和精确。应加强平行记账法的研究和运用,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使平行记账方式发挥更大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