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陈皮调研手记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每次回新会,老李都喜欢约上一些柑农朋友和陈皮行家交流,了解当下陈皮的行情是否涨了还是跌了,看看今年的柑树是否开了花发了芽挂了果,看看他们收藏的陈皮是否更加香了还是受了潮发了霉。

每次碰面,柑友们总会谈及从复粮复耕,到谈及外地皮的冲击,还有市场预期等等。老李还了解到当下很多外地人带着致富梦来到新会一饱陈皮的眼福,但经过这两三年的狂热和火爆,大部分淘金者的口袋也空了,而造就了少数人的盆满钵满。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老李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新会陈皮行业从乱到稳,是任何市场都逃不掉的发展规律。

当下,新会陈皮在央视等频道的亮相,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品质与价值,也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道地特色。但我们现在既要审视现有新会柑、新会陈皮的生产与市场现状,又要比较研究,吸取发扬传统精华,通过继承创新提高,从而使新会柑橘、新会陈皮从复兴到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两三年,很多新会陈皮和新会柑的头部企业都在专注于如何持续扩张产能,目前新会地区的规模以上柑园(千百亩算)已比比皆是,而少有企业从新会柑的源头如品种、土地等以研究提高效益。

老李认为,“持续发展”新会陈皮产业,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从认识、筹划、设计、实施等全程贯通,才可望这项工程实现,而非片面地追求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扩大产能。针对当前就必须切实尽心竭力以新会柑为核心,以果带要,以要促果,从地位、品质、信誉着眼扩大新会陈皮的相关产业。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行政区域版图

对新会陈皮产业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商品”层面

如果说新会柑橘历史上几次都是面积、产量的恢复发展,那么今天,新会陈皮应以质量为前提的创新发展,新会陈皮之所以是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就在于它是具有独特优良品质的著名地方特产。

新会陈皮的独特优良品质是源自品种独特优良,产地环境独特优良和生产技术独特优良,因与地缘关系的优良特产之所以“特”,就特在这里,这是别的地方无法替代的,也是大自然对新会的恩赐,新会人都应好好认识和珍惜。

老李认为,新会柑橘的传统产地必须保存和保护,城乡建设发展不应过度占用传统产区的田地。因为只有新会柑橘具备独特优良的产地环境条件,才会栽培出柑的独特品质,这是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其赖以复兴的基础,著名的地方特产最突显“地缘关系”,生意别的地方是不可替代的。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三江镇的新会柑田

民间流传望见凌云塔(熊子塔)的地方出产的新会柑就可以称之为新会陈皮。而新会环城的东甲、梅江、仁义、天禄、天马、茶坑等一带的柑农历来都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出产的新会柑最好。”

根据《新会县志》文献等记载,新会地区上贡的柑橘,亦指定要在东甲及邻近地方征集,因为这里的新会柑橘橙等品质最好。因此,老李认为除了铁路、公路、港口等项目必须征用新会柑橘产区的园地之外,对现有的山水田园应更好珍惜与保护,一旦损毁就难以复原。

目前新会环城地区也是住宅楼宇密布,但如果在会城范围内以及银洲湖沿岸规划建设柑、橙园及果园防护林带等,不但显出新会柑橘的品牌和江会特色,也可成为新会地区的新地标、新符号,还可成为江会特色旅游的好去处。

如苏东坡说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也可以成为新会柑橘产业“打卡游”的一面。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河道(梅江段)

加快建设新会陈皮相关“产业化”集群

新会柑(陈皮)地理标志产品的传统产区是潭江、西江等两江、银洲湖沿岸,最具代表性是原会城以南的东甲、梅江、仁义、茶坑、天马、天禄等地带。

新会柑、新会陈皮作为现代食品(果品)、药品和保健品,其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质量都必须符合安全性与功效性。因此,必须从新会柑的品种选用、种苗培育、种植管理、果实采收和产品加工,以及产品的贮藏、运销,全程都可置于质量监控之下而达到产品质量的保证。

要发展好新会陈皮,首先要发展好新会柑,果与皮有如母鸡与鸡蛋的关系。从目前新会柑、新会陈皮生产、购销状况来看,很多实际情况尚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点的谈论在过去多期中文章也都有谈及,就不再展开。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小鸟天堂

总之,按目前实际情况,只有在继承发展中,从生产地点、生产方式和生产方法进行创新发展才有出路,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才能保住当今新会陈皮在我国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这是迫在眉睫之事。

新会柑(陈皮)集“食要健”三位一体,必须走产业化之路,而且在产业化过程中,要同高等院校、高级科研机构协作深人开展新会柑、新会陈皮的科研,既要进一步研究新会柑(陈皮)的要用价值以及营养价值,又要研究开发新产品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新会柑、新会陈皮的地位与价值,也只有通过产业化途径才能实现创新发展。

老李认为,以当下新会陈皮的发展势头为契机,由地方牵头协调,以有意于新会柑橘事业又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为龙头,启动新会柑橘产业化,又以学习国际先进国家在柑橘产业化方面的经验,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农场(农户)一体化,把企业、农场(农户)变成一个柑橘生产经营共同体,分工合作,利益共享。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柑田

建设以新会陈皮为主体的产业化配套服务

以新会柑(陈皮)为主体的新会柑橘业的振兴,不同于过去历次的新会柑橘业恢复发展,要让人们认识和了解新会柑橘业产业化振兴是在继承中的创新发展,就很有必要进行宣传推广,既要面向社会大众,更要在有影响的专业层面进行宣传,加快新会柑橘产业化。

为探究新会柑、新会陈皮为何会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而成为著名的地方特产,历经近几年的研究总结,老李认为是源自三大因素:一是品种的独特优良;二是产地环境独特优良;三是当地技术的独特优良。三个独特优良因素共同造就新会柑、新会陈皮的独特优良品质。

一个农作物品种,如果没有明显的品种种性独特优良与产地环境独特优良的地缘关系就不会成就一个真正的地方特产,也无所谓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柑苗圃

同时,新会柑、陈皮产品历来大宗、数量多,曾长期行销国内外,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市场地位。一个农业特产品种品质独特优良,如果没有相应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商品)数量,也很难有市场地位和价值。然而,目前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现在是否愿意正视和解决现时新会柑相关产业的问题。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三江平原(古井、三江段)

“质量”才是新会陈皮的生命力,而非“产量”

老李认为,缺失质量的产品(商品)是没有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的。现在很有必要深入了解新会柑为核心的生产与产品质量现状,是否具有传统产品的独特优良品质和符合“新会柑(陈皮)地理标志产品”的要求。

若著名的传统特产,缺失了源头活水其特产质量从何而来?因此,要解决新会柑质量问题,现在既要解决好产地保存保护和使用,又要从质量着眼,从品种、种苗入手,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从新会实际出发,依据自身特点,运用系统工程技术,才能搞好新会柑橘;既要重视新会柑橘历史,又要认真面对新形势,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舍得投资,真讲实干;也只有这样才能复兴新会柑橘在中国柑橘中的声誉与地位。

新会陈皮:行业生命力的持续提高,需要“质量”而非“产量”

新会茶坑村的凌云塔(也叫熊“念ni”子塔)

重视信誉,是中国传统美德

在经济全球化中,品牌信誉就是市场绿色通道的通行证。当今世界,一个商品只有质量有保证才会有长久的市场地位。

新会陈皮以及相关从业者(果农、果商、皮商等)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易中讲道义、重信誉、守约法的美德应该继承发扬。

在新会陈皮的历史上,新会皮能够通过广州、上海、重庆等三大批发经销中心长期行销全国各地,占领全国的陈皮市场靠的就是全国公认新会陈皮的独特优良品质,是要用陈皮中的上品和新会陈皮在生产营销全程中的良好商业信誉。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很有必要继承发扬先辈们的传统美德,反对劣行,自觉抵制假冒欺骗。持续发展新会柑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信誉,就可增强新会柑、新会陈皮市场竞争力,促进商品生产销售,从而使新会柑和陈皮业实现可持续“链路式”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