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篇报告分析了碳陶刹车盘的优势,包括制动距离短、制动反应快、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轻量化抗、氧化、耐腐蚀、耐冲击等。此前碳陶刹车盘主要应用在高端车上,主要原因是其成本较高,技术主要掌握外资手上。目前,国内企业技术上不断突破,成本显著下降,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车型陆续使用了碳陶刹车盘的技术。我们认为,碳陶刹车盘在走量车型上有望实现0到1的突破,2023年可能是碳陶刹车盘规模化的元年,其市场空间大,国内企业具有相对优势,值得重视。 核心观点 1. 碳陶刹车盘优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刹车材料经历了从石棉材料、半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到碳碳复合材料和碳陶复合材料的发展。在各类刹车材料中,碳陶刹车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例如更长的使用寿命(长达30万公里)、更强的制动性能(耐高温)、更轻的重量(同等尺寸下重量比传统刹车碟轻50%以上)等。 2. 有望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与产品高端化发展趋势。 受益于电动化发展:轻量化技术是未来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悬挂系统以下每减轻1kg,相当于悬挂系统以上减少5kg的效果。一对380mm尺寸的碳陶盘同比灰铸铁制动盘的重量轻约20kg,相当于在汽车悬挂系统达到了减重100kg的效果。丰田高端跑车雷克萨斯 RCF 曾通过CFRP材料和碳陶制动盘进行多方面减重70kg,其中22kg由碳陶刹车盘贡献,因此碳陶刹车盘可以有效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受益于智能化发展:使用碳陶刹车片能够显著提高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是线控制动的最佳执行器件。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车辆对于相应速度和制动距离要求更高。 受益于高端化发展:从目前国内推出的新车来看,价格带普遍上移,我们认为,汽车价格结构向上迁移,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高价格的车型更有可能搭载碳陶制动盘,有助于提高碳陶刹车盘的应用范围。 3. 蓝海市场空间大,国内竞争格局好,23年有望成为放量元年。 此前碳陶刹车盘主要用在高端车上,制约其放量的原因是成本加高。未来随着国产化程度提升、技术突破与规模化生产,有望快速降低产品成本。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空间达78亿元,预期2030年市场空间达203亿元。 4. 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当下在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智能化和汽车产品升级等的大背景下,对刹车系统性能要求逐渐提升,碳陶刹车盘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望受益。国内企业具备相对成本优势,目前金博股份(有色)与天宜上佳(机械)在该领域进展较快,碳陶刹车盘的市场规模相对于其现有业务收入体量来讲,有更大空间,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汪刘胜,199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7年产业经历,2006年至今于招商证券从事汽车、新能源行业研究,连续1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入围。2008年获金融时报与Starmine全球最佳分析师-亚太区汽车行业分析师第三名;2010年获水晶球奖并获新财富第三名;2014年水晶球第一名、新财富第二名;2015年水晶球公募第一名、新财富第三名;2016年金牛奖第二名;2017年新财富第三名。“智能驾驭、电动未来”是我们提出的重点研究领域,基于电动化平台、车联网基础之上的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 杨献宇,同济大学硕士,一年半汽车产业经历,5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2018 年加入招商证券,重点覆盖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板块。 评级说明 报告中所涉及的投资评级采用相对评级体系,基于报告发布日后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当地市场基准指数的市场表现预期。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具体标准如下: 股票评级 强烈推荐:预期公司股价涨幅超越基准指数20%以上 增持:预期公司股价涨幅超越基准指数5-20%之间 中性:预期公司股价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介于±5%之间 减持:预期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基准指数5%以上 行业评级 推荐:行业基本面向好,预期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 中性:行业基本面稳定,预期行业指数跟随基准指数 回避:行业基本面转弱,预期行业指数弱于基准指数 特别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