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段锦》完整版

 新用户38922816 2022-06-21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八段锦,何为锦?

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口令版 国家体育总局

折叠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

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调理脾胃

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作用: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折叠后四段作用强身

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作用:健肾(去心火即强身)

六式:两手盘足固肾腰

作用:健肾 通过身体前后动 两手至命门

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

作用:练内气

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站式八段锦口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站式八段锦口诀2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弯弓似射雕。顶天立地臂单举, 

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左顾右盼任耳瞧。 

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黄帝内经·素问》中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赶紧练起来吧!

八段锦是气功动功功法之一,由八节组成。说到八段锦的优势,它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1、两手托天理三焦

图片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加强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确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的氧气,显然对消除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这节动作是全身的伸展活动,又伴随深呼吸,所以对内脏各部调理是自然的。不仅如此,对腰背肌肉骨骼也有良好作用,有助于矫正肩内收和圆背等不良姿势。

2、左右开弓似射雕

图片

除了头以外,上焦可说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这节动作影响所及,包括两手、两臂和胸腔内的心肺,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加强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3、调理脾胃臂单举

图片

这段动作是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拉,使两侧内脏器官和肌肉进一步受到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受到牵拉,使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久练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4、五劳七伤向后瞧

图片

头部运动对活跃头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而且对消除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和一些生理功能障碍等也有促进作用。可是,这节动作按中医理论却历来被认为对五劳七伤有防治作用。

5、摇头摆尾去心火

图片

松静站立如前,左足向左横开一步成马步,体正目平,两手反按膝上部,指向内,臂肘做外撑劲。

呼气,以意领气由下丹田至足心,意守涌泉穴;吸气,同时以腰为轴,将躯干摇转至左前方,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做撑劲,目视右足尖,右臂绷直,左臂弯曲,以助摇摆。

稍停片刻即呼气,意念同上,同时向反方向摇摆,过正中线时开始吸气,动作同上。如此左右摇摆6~8次。

6、两手攀足固肾腰

图片

这一段动作,既有前俯,又有后仰,可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同时两臂也尽量向下伸展,显然对增强腰部及下腹有良好作用。(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taijiworld@vip.sina.com) 

7、攒拳怒目增气力

图片

松静站立,吸气,左足横出变马步,两手提至腰间半握拳,拳心向上,两拳相距三拳左右,两手环抱如半月状,意守丹田或命门穴。

随呼气,将左拳向左前击出,顺势头稍向左转,过左拳瞪虎视远方,右拳同时向后拉,使左右臂争力,稍停片刻。

两拳同时收回原位,松开虚拳,向上划弧经两侧缓缓下落.收引左足还原为站式。如此左右交替做6~8次。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图片

松静站立,膝直足并,两臂自然下垂,肘臂稍做外撑,意守丹田。

随吸气,平掌下按,足跟上提,同时,意念头向上虚顶,气贴于背;随呼气,足跟下落着地.手掌下垂,全身放松。如此反复6~8次。

图片

1练多久八段锦能打通经脉

因人而异,可以自己慢慢感觉。八段锦属于健身气功,并不属于武术范畴,并不能达到什么“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绝世武功”的功效,主要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而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除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气血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能量平衡,就会有浑身轻松,轻易不会得病。也就是说,当你练八段锦感觉身体变好了,正是经脉慢慢打通的过程。2练完八段锦多久能沾水?

一般建议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的0.5-1小时后再洗澡,如果只是洗手洗脸,是随时都可以的。

因为洗脸洗手,只是身体小面积接触水,并不影响什么。但是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由于身体出汗,是不能立即洗澡的,此时毛孔是完全张开状态,不管水是洗冷还是热,都很容易让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长期这样会对骨骼、关节造成伤害。

3练完八段锦多久可以吃饭?

0.5-1小时后。 因为在刚练完八段锦时,由于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运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立即吃饭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

4八段锦练多久能起作用?

八段锦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运动起来, 每个人练八段锦的初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想要锻炼,而有的人想要减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是在坚持了3-6个月时才会明显发现身体的改善。

每个人想要得到的功效并不一样,只要坚持练下去,练的方法正确,身体会告诉你得到了什么。5入门国体版演示动图,一学就会

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

接着调息: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

图片

1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图片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要点】

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两手托天”是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这样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三焦通畅,祛除雨水天气的寒湿浊气。

同时夹脊的动作也挤压到了颈后肩井穴和后背的膏肓穴,整条督脉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阳气被瞬间提起来了。

2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图片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做功要点】

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3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图片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了。

4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图片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两腿微屈挺膝,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三次。

5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图片

(实际速度3倍慢)

【做法】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一右一左做三次。

【做功重点】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6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图片

(实际速度3倍慢)

【做法】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重点】

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向上挺身时需以臂带身一节节起来,这样才会充分抻拉到前后任督两脉,使阴阳都得到滋养。

7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图片

(实际速度2-3倍慢)

【做法】

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

8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图片

(实际速度2倍慢)

【做法】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做功重点】

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背后七颠”是八段锦的收功,相当于引气归元,做完整套功法之后,重新梳理身体气机,不致于出现散乱。

提醒:初学的人动作还不熟练时,只要配合自然顺畅呼吸就好。不要刻意呼吸、大呼大吸,尽量不憋气、用腹式呼吸。随着动作打开和熟练,在动作里“找”呼吸,身体更能受用。

坐式八段锦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 ,体势动作古朴高雅 ,故名。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站势八段锦的练法如下:

一、坐式八段锦

(一)坐式八段锦口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动舌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津液满口生。

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脐轮。

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

尽此一口气,意想体氤氲。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翻掌向上托,弯腰攀足频。

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口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任督慢运毕,意想气氤氲。

名为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去病又强身。

(二)坐式八段锦练法

1、宁神静坐:采用盘膝坐式,正头竖颈,两目平视,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静坐3-5分钟。

2、手抱昆仑:牙齿轻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时即咽下,谓之'吞津'。随后将两手交叉,自身体前方缓缓上起,经头顶上方将两手掌心紧贴在枕骨处,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时枕骨后用力,使后头部肌肉产生一张一弛的运动。如此行十数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两手掩位双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将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弹力缓缓地叩击玉枕穴,使两耳有咚咚之声。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数次。

4、微摆天柱:头部略低,使头部肌肉保持相对紧张,以左右'头角'的颈,将头向左右频频转动。如此一左一右地缓缓摆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门:作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两侧肾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辘轳:接上式,两手自腰部顺势移向前方,两脚平伸,手指分开,稍作屈曲,双手自胁部向上划弧如车轮形,象摇辘轳那样自后向前做数次运动,随后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后作数次环形运动。

7、托按攀足:接上式,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双手作上托劲;稍停片刻,翻转掌心朝前,双手作向前按推劲。稍作停顿,即松开交叉的双手,顺热作弯腰攀足的动作,用双手攀两足的涌泉穴,两膝关节不要弯曲。如此锻炼数次。

8、任督运转: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导内气自中丹田沿任脉下行至会阴穴接督脉沿脊柱上行,至督脉终结处再循任脉下行。

(一)坐式养生八段锦口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摇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轱辘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托虚,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迄,发火遍烧身,邪磨不敢近,梦寐不能昏,

寒暑不能人,灾病不能迍,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二)坐式养生八段锦练法

①第一段: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图片

方法:

采用盘膝坐式,正头竖颈,两目平视,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静坐3-5分钟。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上式毕,呼吸9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即“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作用:舒缓头面部的肌肉,能宁心安神、健脑。

②第二段:撼摇天柱。

图片

方法:

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肩膀也要随之转动,连做24次。再把两手心掉转,左手放在右手上,转动24次。

作用:

天柱穴位是颈脖子处斜方肌的外侧凹处,在后发际旁开1.3寸。通过牵拉天柱穴能改善肩颈部肌肉痉挛。

③第三段:

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图片

方法:

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把津咽下,然后方能行火。神水:津液;赤龙:舌。

作用:

口腔保健,养阴。意念津液满溢,可润养肌肤及脏腑。

④第四段: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图片

方法:

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4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吸气后闭气,想火下烧丹田,感觉丹田发热,接着进行下一段。

作用:

常搓肾堂能温肾固本,固精益肾、强腰壮肾。

⑤第五段:单关轱辘转。

图片

方法:

左右单关轱辘各三十六次。所谓单关轱辘,就是指用左手叉在左腰肾间,然后俯首,以左手像摇辘轳般自后向前做圆转运动36次的方法,然后右手依法行之。

作用:

放松舒缓肩颈肌肉,舒缓关节痛。

⑥第六段:双关轱辘转

图片

方法:

以双手叉于左右两腰肾间,俯首,左右两肩同时随手圆转,连做36次。休息片刻,然后放开所盘的双脚,向前平伸。

作用:

通过肩部、腰部活动,疏通人体督脉。丹田在脐下3寸关元穴处,丹田意念,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脐下这个部位,这样可以入静也更有助于腹式呼吸。对于丹田热不可刻意追求,注意力过分集中,大脑也会因紧张而产生疲劳。

⑦第七段: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图片

方法:

紧盘双腿端坐,先以两手掌相搓,用口呵掌心5次,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时要用力,好似向上托举重物一般,托后缓缓放下,收于额前,连续上托9次。

作用:

运动肩周、腰、手,古时认为向上托空可接天气起到灌顶的作用。

⑧第八段:低头攀足频。

a

图片

方法:

两手向前伸,握住双足,用力扳,扳时身体向前倾,头向下低,12次,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壮腰健肾。

作用:

能使手脚协调,运起丹田之气,运行全身,更能濡养周身。

⑨收段: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方法:

舌抵上腭,闭目静坐,待津液满口时,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即第三段锦),此次两度,所以说:“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作用:

“河车搬运迄,发火遍烧身,邪磨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人,灾病不能迍,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