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宝应县与年

 zqbxi 2022-06-21 发布于江西

神话是实体的光环!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宝应,宜居宜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宝应境内河湖密布,五湖四荡,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宝应美,美在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中国微型小说之乡......”

      宝应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秀江淮,荷香天下。县名是黄帝起的。

      宝应境域置县已有2200余年。新石器时代,宝应地域已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东阳县。隋开皇初始定名为安宜县。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县易名为宝应县,一直沿称至今。

       唐代宗“宝应”的年号,传说是天帝派真如女尼赐予皇帝13枚宝玉,是宝应千古美谈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妇女李氏,在丈夫贺若氏死后削发为尼,法号真如。天宝末年,中原纷乱,百姓纷纷逃往南方避乱,真如辗转寄居于楚州安宜县(今宝应县)。唐肃宗元年(761年),十一月十八日夜,真如的居处忽然出现了两个黑衣使者。黑衣使者带着真如向东南走了五六十步,到了一座城,城楼巍峨肃穆,守卫森严。城中有一座庄严宏大的宫殿,大殿中有一个人身披紫衣,头戴宝冠,号称天帝。殿上又有二十多人,衣冠如同天帝,号称诸天。诸天命人带真如进来。天帝拿出神宝交给真如,嘱咐真如,这些宝玉,只有王者才有资格看见它,要真如谨记,不要轻易让别人看见这些宝玉,天帝将宝玉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传授给真如。”

       据史料记截:“宝玉第一枚名为'玄黄天符’形如笏板,长八寸有余,宽三寸,上圆下方,圆的一头有孔。此宝用黄玉制成,颜色如同蒸熟的小米,滑腻如同凝脂,能清除人间兵祸和瘟疫;第二枚名为'玉鸡’,具备羽毛和花纹,用白玉制成。如果帝王以孝治理天下,就可以见到它;第三枚名为'谷璧’,直径有五六寸,也是用白玉制成。此宝表面上的花纹是小米粒组成的,如同用刀雕刻的一样。如果帝王得到它,天下就会五谷丰登;第四枚名为'王母玉环’,直径有六寸,也是用白玉制成。如果帝王得到它,能让外国臣服归附;第五枚名为'碧色宝’,如同翡翠圆盘而有光泽;第六枚名为'如意宝珠’,球形,大如鸡蛋,晶莹透亮。将它放在堂中,如同圆月那般明亮;第七枚名为'红靺鞨’像栗子一般大,颜色深红如同樱桃。此宝看起来好像能随手摔碎,摸起来才发觉它坚硬沉重不可破碎;第八枚名为'琅玕珠’,形状如同环,缺了四分之一,直径有五六寸;(此处有疑误)第九枚名为'玉印’,有半个手掌大,印纹如同一只鹿,盖在物体上就能看见鹿形;第十枚、第十一枚名为'皇后采桑钩’,长约五六寸,细如筷子,末尾弯曲成钩。此宝材质好像是金,又好像是银,又好像是铜;第十二枚、第十三枚名为'雷公石斧’,长四寸,宽一寸多,无孔,滑腻如同青玉。”

这些宝玉都流光溢彩,特别不寻常。放在太阳下,白气连天,如果放在暗室里,则明亮如月。

       据传:“神宝压制厉气的方法,真如都秘而不传,世人不可得知。唐肃宗的太子李豫,因为得到神宝的缘故,当日便改元为宝应元年。即位后,改安宜县为宝应县,封真如为“宝和大师”,恩宠有加。从此以后,兵乱逐渐停息,五谷丰登。”

       宝应是块风水宝地。有资料说明:“人类文明之始,总是以北纬30°附近大河两岸濒临海岸为肇端,而宝应南100公里内有长江,东100公里内有大海,其地理位置亦在北纬30°附近。虽说近临长江大海北纬30°附近县市有十多个,然相比较,宝应之地为最佳。宝应与希腊北纬相近,而古希腊吸取了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三大文明之成果而得来其奠定现代世界基础的文明。近海过甚往往不利人类发展,开罗,巴比伦城都距海边有一定距离,宝应与它们类似。宝应西南紧邻高邮湖,西北正西有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境内有京杭运河,可以说宝应境内淡水充足。宝应地处华东平原利于人类繁衍生息,而虽说南边的县市更近北纬30°,但过长江后高山绵绵,不利人类之繁衍生息。”

      综合种种因素,宝应确实是风水宝地。宝应,唐代得宝自然是块宝地,然而赋予宝应县城灵性的是绕经全城的宋泾河和宝应县名。

      汉武帝首创年号用来纪年,其后被历代帝王沿袭,形成一种制度,直到封建社会灭亡为止。年号的更改或命名很有讲究,通常会取一个吉利的名称,而且往往遵循天时和人事。所谓天时,即是天意或天命,比如天降祥瑞、地生灵物或者神人赐宝等。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妇女李氏,在丈夫贺若氏死后削发为尼,法号真如。真如住在巩县(今河南巩义)孝义桥,品行高洁,颇受人们尊敬。

        天宝元年(742年),七月七日,真如在户外洗衣服时,忽然看见从东方飘过来一朵五色的彩云,从云中伸出一只手,却看不见云中的人。云中的手缓缓地将一个小锦囊交给真如,并且云中的人说:“这是宝玉,你不要说出去。”真如谨慎地遵守神人嘱托,不敢有失。

       天宝末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兵力强盛,锐不可当。中原纷乱,百姓纷纷逃往南方避乱,真如辗转寄居于楚州安宜县(今江苏扬州宝应县)。

      唐肃宗元年(761年),十一月十八日夜,真如的居处忽然出现了两个黑衣使者。黑衣使者带着真如向东南走了五六十步,到了一座城,城楼巍峨肃穆,守卫森严。黑衣使者指了指城门,对真如说:“这是化城。”

       城中有一座庄严宏大的宫殿,大殿中有一个人身披紫衣,头戴宝冠,号称天帝。殿上又有二十多人,衣冠如同天帝,号称诸天。诸天命人带真如进来。

       诸天互相议论说:“下界纷乱已久,杀戮太多,血腥污秽的气息已经冲入诸天,不知该如何拯救世界?”      一天说:“不如用神宝压制它。”又一天说:“应该用第三宝。”还有一天说:“如今厉气正盛,秽毒凝固,第三宝不足以压制,需要用第二宝,那么下界就可以息兵,乱世就可以恢复清平。”天帝说:“对的。”

       因此天帝拿出神宝交给真如说:你去找刺史崔侁,让他将神宝献给天子。”天帝又说:“之前交给你的小锦囊,里面有五枚宝玉,人臣可以看见它。如今再交给你八枚宝玉,只有王者才有资格看见它,你一定要谨记,不要轻易让别人看见这八枚宝玉。”于是天帝将宝玉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传授给真如。不久,天帝又令黑衣使者送真如回去。

       第二天,真如前往县衙,将事情告诉了县令。代理县令王滔之,将事情报告给楚州官府。这时正逢刺史崔侁准备出行,于是他将县里的报告交给属下卢恒,并说:“安宜县有妖尼报告事情,她说的事情非常奇怪,你赶快前去讯问她。”

      卢恒到了安宜县,召见真如,想用王法加罪于她。真如说:“天帝有旨,谁敢违抗!而且此宝非人力所致,又有什么可怀疑的?”于是真如拿出锦囊中的五枚宝玉让卢恒看。

       第一枚宝玉名为“玄黄天符”形如笏板,长八寸有余,宽三寸,上圆下方,圆的一头有孔。此宝用黄玉制成,颜色如同蒸熟的小米,滑腻如同凝脂,能清除人间兵祸和瘟疫。 第二枚宝玉名为“玉鸡”,具备羽毛和花纹,用白玉制成。如果帝王以孝治理天下,就可以见到它。第三枚宝玉名为“谷璧”,直径有五六寸,也是用白玉制成。此宝表面上的花纹是小米粒组成的,如同用刀雕刻的一样。如果帝王得到它,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第四枚、第五枚宝玉名为“王母玉环”,直径有六寸,也是用白玉制成。如果帝王得到它,能让外国臣服归附。第五枚宝玉名为“碧色宝”,如同翡翠圆盘而有光泽。

       这些宝玉都流光溢彩,特别不寻常。卢恒说:“玉确实是玉,但怎么知道它们是宝呢?”真如闻言,于是将宝玉都放在玉盘上,对着天空,神宝发出耀眼地光束,射向太阳,看不到光束的尽头。卢恒与县吏看见后,都感到惊奇。

       又过一天,刺史崔侁回来,卢恒报告说:“神宝大概是天帝所授,不是人能做到的。”崔侁再次检验神宝,惊叹不已,当即将事情报告给节度使崔圆。

      崔圆觉得神奇,于是召真如过来,想将全部宝玉都看一遍。真如说:“不可以。”崔圆坚持强求,真如不得已,又拿出另外八枚宝玉。(以下不确,只能皇帝看

       第一枚宝玉名为“如意宝珠”,球形,大如鸡蛋,晶莹透亮。将它放在堂中,如同圆月那般明亮。第二枚宝玉名为“红靺鞨”像栗子一般大,颜色深红如同樱桃。此宝看起来好像能随手摔碎,摸起来才发觉它坚硬沉重不可破碎。第三枚宝玉名为“琅玕珠”,形状如同环,缺了四分之一,直径有五六寸。(此处有疑误)第四枚宝玉名为“玉印”,有半个手掌大,印纹如同一只鹿,盖在物体上就能看见鹿形。第五枚、第六枚宝玉名为“皇后采桑钩”,长约五六寸,细如筷子,末尾弯曲成钩。此宝材质好像是金,又好像是银,又好像是铜。第七枚、第八枚宝玉名为“雷公石斧”,长四寸,宽一寸多,无孔,滑腻如同青玉。八枚宝玉放在太阳下,白气连天,如果放在暗室里,则明亮如月。神宝压制厉气的方法,真如都秘而不传,世人不可得知。

       崔圆写下表文打算向唐肃宗上奏此事,真如劝阻说:“天帝命崔侁上奏此事,献宝给天子,你这样做怎么办?”崔圆闻言,心中恐惧而罢手。

       于是崔侁让卢恒留守蔡州,自己跟随真如进京献宝。当时叛军首领史朝义正围攻宋州,又向南攻陷申州,淮河道路阻绝,于是崔侁走水路,抵达商山入关,在第二年四月十三日入京。

       当时唐肃宗病的奄奄一息,看见十三宝,立即派人催促太子李豫过来。唐肃宗对李豫说:“你从楚王被立为皇太子,如今上天赐宝,现于楚州,这表明上天已经认可你,你应该珍重自己。”李豫拜了两拜,收下了十三宝。因为得到神宝的缘故,当日便改元为宝应元年。

       不久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提高蔡州和安宜县的地位,改安宜县为宝应县,又超格提拔刺史崔侁以及陪同进宝的官员,封真如为“宝和大师”,恩宠有加。从此以后,兵乱逐渐停息,五谷丰登,长安及京畿各县,几乎达到小康。

       以上是唐朝无名氏《唐宝记》中的记载,此事也见于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关于十三枚宝玉的名称及形状,《唐宝记》与《旧唐书》有两三处不同。

      《新唐书·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记载:元年建巳月,肃宗寝疾,乃诏皇太子监国。而楚州献定国宝十有三,因曰:“楚者,太子之所封,今天降宝于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为宝应元年。

      《旧唐书·本纪第十·肃宗》记载: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一曰玄黄天符……十三宝置于日中,皆白气连天。侁表云:“楚州寺尼真如者,恍惚上升,见天帝。帝授以十三宝,曰:'中国有灾,宜以第二宝镇之。’”

风水宝地

关注

编者语:

最近,宝应县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的朋友圈可是刷刷刷爆了:他们一直在发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调研、审核、报批的工作,稍不留神未读消息的小红点就耿直地亮着。

推送的内容有: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和维护,调处边界纠纷;承办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和报批工作也在上传。

一个不同寻常有情怀有家世的地名,是与TA的背景、环境、生活、习俗密不可分,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起源和社会发展。

为了承担起城市文化传承、展现的重任,他们的工作日志从不在服务城市管理上更新,而是为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去挖掘去讲述给你听。

01

新石器时代

宝应的县名是怎么来的?现在,让我们带你走进宝应的历史,对宝应地名的来龙去脉作个简要的介绍。

宝应历史悠久,境域置县已有2200余年。

始名“东阳”,后称“平安”、“安宜”,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更名为宝应,沿用至今。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古为大海,新石器时代渐次成陆地。

境内广洋湖出土的“古猛犸象牙化石”,射阳湖出土的“鹿角化石”和“有柄石刀”等文物,表明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充分说明宝应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02

夏商周——隋唐时期

夏商周时期本邑属淮夷族。春秋战国时期,本邑初属吴,后属越,越亡归楚,楚为秦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在本邑首建东阳县,东达大海,西邻盱眙县,南界广陵县,北接淮阴县。

汉魏六朝时期本邑分属四县,即西为东阳县,中为平安县,东北为射阳县,西北为石鳖县。

隋朝初年我县全境统一为安宜县,县治在平安,清刘宝楠《宝应图经》称:“平安故城在今县治西南六十里。”大约在今运西退水闸西南。

县域西至云山,东临射水,南以子婴河为界邻高邮县,北界楚州。

隋炀帝开京杭大运河经过平安和白田,因交通之利,白田村迅速兴起,时称“安宜胜地”。

隋朝末年义军四起,瓦岗军裴元庆驻军于平安之北,后此地名瓦甸。

义军杜伏威屠毁平安城,唐初武德四年(621年),安宜县治迁往白田。

唐代诗人李嘉祐《送皇甫冉往安宜》诗云:“津楼故肆生荒草,山馆空城闭落晖。若问行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就是说的平安废墟。

03

隋唐——清朝时期

“安史之乱”期间,唐上元三年(762年),本县寺尼真如获天赐十三宝献于朝廷(真如在中原战争时期,到楚州安宜避乱修身,在老家河南巩县得五宝,在我县得八宝),病中的唐肃宗大喜,认为天赐祥瑞。

《旧唐书·肃宗本纪》载:“建巳月庚戌朔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置于日中皆白气连天。

侁表云:楚州寺尼真如者恍惚上升见天帝,帝授以十三宝曰:中国有灾,宜以第二宝镇之……乙丑诏宣太子(李豫)监国。又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其元年宜改为宝应(即:得“宝”之“应”)。

不久肃宗崩,李豫接位是为代宗,按肃宗遗诏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改名宝应县,宝应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一代帝王钦定的县名。

封楚州为上州,宝应为望县,真如为宝和大师,在宝应敕建真如寺。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为宝应州,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四县。

南宋末年又改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安宜府。

至元二十年复为宝应县,改属高邮府。

清乾隆年间又改隶扬州府。1960年宝应湖西地区划出分设金湖县。

04

建国后

纵观历史,建国以后,宝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成就令人瞩目。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宝应县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现在的宝应县面积14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万人。

乡镇区划也几经更迭,2002年9月,新设立了宝应经济开发区,2015年10月,设立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

走进新时代,实现中国梦。

让这一片古老文明的宝地焕发时代的青春,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