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扁担、自行车与老人 || 作者 党小娟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6-22 发布于上海


扁担、自行车与老人

作者  ‖  党小娟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

《不经意间的风景》《一碗饭》《风景汉唐 情系故乡》《叙思缅故人 追忆铭初心》《初探会宁红军村》《一代人的回忆》《过年总在记忆里》《瑞雪美颜桃花山 游子回家带你转》《那盏灯盏》《那时的母亲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年前猪肉飘香》《抗疫进行曲》《月圆中秋忆童年》《驾照学成记》《青春映笑脸  魅力健步行》《观看电视剧山海情有感》《电影〈金刚川〉之观后感《那一眼泉》《再登桃花山》《歌于四季听》《荞麦花》《我的几位同学+朋友》《父亲》《夏河拉卜楞寺》《若尔盖郎木寺》《扎尕那》《青江驿之看戏》《关于社戏》《两束花儿》《牡丹竞艳》《云顶山的鲁冰花》《忆我的老师(1)》《忆我的老师(2)》《忆我的老师(3)》《大卅屲的回忆》《“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张家沟的狗蹄子花》《放羊轶事》《鹅掌花儿》《过年走亲戚》《嫂子嫂子》《回家》《飘舞的绳子》《忆我的高中时代》《婆婆大人》《兰山游记》《即将失去的家乡》《我的姐姐》《爷爷——我想您了》《一碗扁豆面》《拾地达菜》《大院里的老人们》《忆我的高中时代》



扁担、自行车这些在我们现在称之为城市的人来说,听起来有点陌生和古老,虽然自行车还不那么古老。但是这些和一个老人联系起来的话,会让人想到一副古老的乡村老者在田间劳作的景象。

在一个乡下的小卖部跟前我在候车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个戴着蓝色布帽子的老人,准备推着他那老牌自行车走,上面绑着一根新鲜的竹子——用来作扁担用的竹子。他的外甥笑呵呵地给老人说:“舅爷,你看这个扁担绑的结实着没,不结实的话我再给你些绳子,以便你路上用”。这老者舅爷说:“结实着呢,再不弄了”。他的外甥孙子可能是觉得舅爷带的这竹子在我们这里是个稀奇玩意儿,所以在缠了一圈又一圈的扁担和自行车大梁之间弄了这么个五花大绑的东西,还顺便呵呵地打趣着他的舅爷。他老舅爷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笑呵呵地应答着。为什么说是新鲜的竹子呢,因为竹子上面还泛着新绿,下面中空的部分白白净净,就像是新买来的货样的。然后老人的自行车也是以前那种老一点的车子,也是个想当年的“大联合”,说起来还没有我小时候骑的那个老,因为我小时候学自行车是那种真正的二八大杠的加重自行车,一个车子骑起来好重,很费事的感觉,但是质量真的是好的没得说。

带着对竹子扁担和自行车的兴趣,我实现了好奇心的突破,得知老人是专门跑了几个集市淘来的这么个宝物,而且花了三十人民币,也还不少钱呢,至于这东西拿回去是干什么的,他说是回去挑大粪的。老人的事业估计就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看着70多岁的年纪了,嘴里顶着只剩一颗飘摇的下门牙,好像随时随地一口大风就能够给刮跑似的。年纪大了归年纪问题,但是他对黄土地的热爱依旧不减,以至于还要给养育他一生的黄土地以回馈,不辞辛苦顶着烈日,从远处买一根竹扁担回去继续给黄土地播撒最营养的天然肥料。这让我想起了老家的农人们,一年四季精心伺候着赖以生存的土地,想起中年时期的父亲的模样,他当年也是经常用扁担挑水或者偶尔挑粪之类的,也都是一副朴实无华的农民形象,他们慈祥、淳朴、善良、厚道,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常年劳作,也不多喊辛苦。

自行车,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况且是这么个“永久”牌子的和这个老人的完美结合,这一方面让我想起了我年少时由于学校搬家我不得不掌握“骑车”技术,初学自行车的我刚接触的就是“永久牌”自行车,所以我对这个车子有好感。再就是这个老人推着自行车也让我想起了中年时候的父亲,他生平就会这一样交通工具,好多时候进城赶集和干别的事情都是骑着自行车去的,而且他当年也是戴着蓝色布帽子的人。好多时候在夜色已经降临的时候,进城赶集的父亲还不曾回来,妈妈对他的有点责备的牵挂就开始在我家屋里头蔓延,然后听着大门“哐当”一声响的时候,我和弟弟冲出门去,首先傻呵呵的看他买回来了什么好东西,而并不是像母亲那样担心父亲怎么天黑了还不回来。虽然父亲这几年在城里住着没有机会骑他那自行车,也是一种些许的遗憾,不知他还会不会骑他的自行车呢?

扁担、自行车和老人,勾起了我对父亲及父辈人生活场景的回忆,这是一个美好的画面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