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往事漫忆(23):牛因误传了上帝的话,所以成了农民的帮手

 罗维开 2022-06-22 发布于浙江

文/罗维开

小时候听大人说:盘古开天地后,上帝叫牛传话到人间,三天吃一餐饭,结果牛在传话时记错了,说成一天吃三餐。于是农民的粮食不夠吃,上帝很烦火,就罚牛下凡人间,帮农民种田。

后来我一直怀疑:这个传说,估计是人们既同情牛的辛劳,又要吃牛的肉,心里内疚,编个故事,为自己的忘恩负义开脱。

牛在工业化成果未普遍应用于农业的上世纪及以前漫长的农耕经济中,对人类的恩情,确实不应该被忘记!

我与新中国同龄,从我记事起,就能回忆起乡村的牛,当时确实是农民家庭的一员,甚至比壮劳力更辛苦。

五十年代——对不起,我只能从我记事说起——牛除了农忙时拉犁拉耙,农闲也不得歇的,碾米、赶水,拉车,全是它的活。

我们的家乡,牛在碾米赶水时是被蒙了眼的。被蒙上眼的牛看不清主人在不在身边,只知道按主人的要求不停地拉着石碾或水车盘,在固定的圈里兜着走,即使主人离开了,牛还以为主人在旁边,怕挨鞭,不敢停步。

碾米前,主人砻好谷,摊在碾槽上,牛被拴上拉杆,蒙上眼,加上轭,主人一声吆喝,就按固定的圈,没完没了地转。小时候我看到过的碾子很多,有露天的,有屋子里的,都属公共设置,碾米的石盘,有数百斤重。米在石盘下多次碾压后,表面在磨擦后去了糙,才白了起来,成为精米。碾子很忙,这家碾完那家碾,整天''吱吱——''地响。主人碾米时,偶然对牛加加鞭,跟在牛后面翻弄米,然后悠悠地坐在旁边监督着。有的牛很自觉,主人离开了也不会偷懒,直到主人认为米碾得夠白了,一声吆喝,牛才敢停下来。

赶水也一样。牛一旦被拴上水车,绕着车盘,也象碾米一样一圈圈转,哗哗地汲水声,也许对它来说是犒奖它的音乐。在田间需要灌溉期间,牛拉着水车,没日没夜,间歇时间很少。农户之间,几家共养一头牛,这家赶完,到另一家的水车盘边又去转起来。

有的地方,牛也是运输工具之一,它拉着沉重的车,一步步负重行进……,不过,这在中国南方的乡村,比较少见。因为南方河流多,货物运输多用船。

随着六十年代抽水机和轧米机在乡村的普及,从那时起,碾米和灌溉,就用不到牛了,但农忙时耕田耙田,仍离不开牛。那个时候我刚好务农,牛对农业的重要性,有直观的感知。

牛是生产队必需的生产工具,数百亩土地的耕与耙,任务都压一一两头牛身上。因此,当时的牛,人们习惯上称为耕牛。耕牛是有''户口''的,上级分配物资,以牛的名义,也能拨下一些,比如,''牛吃老酒''、''牛吃饼''(棉花籽饼或豆饼),这专门是农忙时给牛滋补身体的。

人对牛的使唤,大多用声音发出指令,各地也许不一样。我的家乡,吆喝牛开始走,喝''吼'',叫牛靠右走,喝''溜'',叫牛停下,喝''哗'',叫牛向左,不用吆喝,只要拉拉手中的牛绳就行,因为系在牛鼻子里的鼻拘儿(也叫牛撅子)的绳子,刚好在左侧。牛鼻子是牛最敏感的地方,只要稍微牵一下,再倔劲的牛,也会很顺从。用口令使唤牛,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条件反射,多次重复,牛就习惯了,会按声音行动。

农忙季节,人辛苦,牛更辛苦。我好几次看到牛累趴在田间,再也起不来,喘息着,在人的吆喝声中,顽强地站起来,又颓然倒下,再站起来…… 这样连续几次,如真站不起来了,牛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我们乡下,牛累死不叫死,叫''倒'',牛''倒''了意即牛累死了。于是,吃牛肉也被称为吃''倒牛肉'',也许因为加一个''倒''字,就可以认为牛不是人杀死的,而是它自己''倒''的,既然''倒''了,吃它的肉也就心安理得。

更残酷的是,牛的最佳耕龄一般是十五年左右,生产队的牛,一般在十五年内,即使仍健康,但预计第二年因年老力衰,会''倒''在田里,留着无用,干脆现在杀了,倒尚有些肉可吃,于是经商议后决定淘汰。淘汰前先派若干人去耕牛市场买回一头年富力强的牛以明年备用,于是就开始处理淘汰的老牛。

乡下杀淘汰的老牛不叫杀牛,叫''拷牛'',方式是用一把重锤,由一个膀力过人的胆大社员,在牛站着时,猛力在牛两角间突起的头骨上敲下去,一道死亡的孤线划过,牛就顷刻轰然倒地,一锤毙命。拷牛时,牛会垂泪,这是个奇怪的现象,胆小的和对牛有感情的社员,都不忍猝看,避得远远的,有的连牛肉都不忍心吃。现实生活中,到现在仍有不吃牛肉的人,这与牛辛劳一生,结果却是这样的下场,于心难忍有关。


七十年代后期起,电力到了农区,电耕电耙开始普遍应用,拖拉机也应用于耕作,牛的应用开始减少。在八九十年代,电器化机械化逐渐取代了耕牛的职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广袤的农村,耕牛几乎看不到了,现在只有山区的梯田,因机械化无法展开,耕田耙田仍由牛担任着主角。

昔日的''牛事''已远去,凡经历过非工业化机械应用时期农业劳动的人,对耕牛的复杂感情,现在年轻一代真的是无法体验得出来的。今予略记,以供后人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