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观!100000吨湟鱼正陆续洄游,阻塞河道,途中形成一个巨大黑圈

 言午文摘 2022-06-22 发布于陕西

密密麻麻、数十万条湟鱼正在青海湖各大河口集结,冒着被飞鸟吞食的危险逆流而上,最终在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等河流产下幼卵!黑压压的湟鱼在沙柳河呈现出“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景。

网友可能不知道的是,湟鱼曾为当地百姓做出巨大牺牲,也因此差点灭绝!那么湟鱼为何会冒着危险洄游,它究竟做出了哪些特殊贡献,本文一窥究竟!

文章图片1

青海湟鱼为何要洄游?洄游途中有天敌在“守株待兔”

湟鱼是青海湖的特有鱼种,全身裸露,除了臀鳍两侧、肛门及肩带部位有零星几个鳞片,全身再无鳞片,所以又被叫作青海湖裸鲤。最新研究证实,湟鱼的老祖宗是黄河鲤鱼,大约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壳运动成了闭塞湖,湖水也由淡变咸,为适应新环境黄河鲤鱼的鱼鳞逐渐退化。

文章图片2

产卵是青海湟鱼洄游的目的,里面有湟鱼不得已的“苦衷”!青海湖是典型的咸水湖,含盐量达1.25%,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刚孵化出的鱼苗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同时湟鱼的性腺不敏感,需要洄游过程中接受水流的强刺激,等发育成熟后才会产下鱼卵。

文章图片3

适宜的温度是湟鱼洄游另一个要求,一般水温7-10℃时才会动身,所以湟鱼洄游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底到8月初,因为这个时间段水温变化幅度小,关键是不冷不热!

湟鱼洄游时通常一条雌鱼打头阵,后面跟着2-3条雄鱼,一路上雌鱼和雄鱼相互追逐、打打闹闹。有趣的是湟鱼前进受阻后会在原地顺时针转圈,直至找到突破口才会散去;有时不断有湟鱼加入“转圈队伍”,最终已形成超大黑色圆圈,直径足足有2公里!

文章图片4

湟鱼数量多,又是在同一时间段逆流而上,常常塞满整个河道,一个个背鳍暴露在外面使河水都变了颜色!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巅峰时河道里层层叠叠的全是湟鱼,跑到河边喝水的牛羊就能踩死湟鱼,扔块砖头都会砸死几条。古代典籍中也有类似描述,比如“石可击之,木可刺之”“骑马涉水踩死鱼”等。

文章图片5

湟鱼洄游之路可谓危险重重。每年5月份青海湖会迎来棕头鸥、渔鸥、斑头雁等多达90余种夏候鸟逗留,累计数量达20万只。饥肠辘辘的夏候鸟专挑正在洄游的湟鱼“下嘴”:谁让湟鱼又多又好吃呢?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湟鱼在阶梯式的通道跳跃时,飞鸟们就在旁边守候,见一条捕一条!

文章图片6

除了夏候鸟在岸边捕食外,湟鱼在洄游过程中还可能搁浅。如果遇到连续多日的干旱,河道水位下降,湟鱼就可能误入支流搁浅;有时遇到河道突然断流,湟鱼则会因缺水窒息而死。

湟鱼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沙柳河、泉吉河的上游,在产卵场产卵后再返回青海湖,第二年又重复这一过程,周而复始!

文章图片7

青海湟鱼曾经差点灭绝,如今储量不及巅峰时的1/3

2021年中国科学院曾对青海湖中的湟鱼作过一次系统的检测,结果显示湟鱼数量已增加到10.85万吨,比2002年增加了41倍,但不及湟鱼巅峰时期的1/3。

湟鱼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全是因为一场特殊经历。1959-1962年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全国粮食减产,老百姓为填饱肚子将目标锁定在青海湖中的湟鱼。为了更多更快地捕鱼,当地成立了渔业公司,建了存储鱼的码头冷库。据当时参加捕鱼的老人回忆,最多时有10万人围着青海湖没昼没夜地捕捞,而且一些人是特意从宁夏、甘肃赶来的。

文章图片8

结果是湟鱼捕获量连创新高,由最初的每日几千斤增加到上万斤,更是创下单日捕获量8万公斤的记录,3年时间里当地百姓总计从青海湖中捕捞了7.5万吨湟鱼,靠着吃湟鱼成功渡过了难关。意外的是,捕鱼活动并没有随着“困难时期”的结束而终止,反而保留了下来。

文章图片9

青海湖湟鱼大幅减少的原因全怪在过度捕捞上也不客观,因为河流干旱、水温变化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2001年干旱导致沙柳河缺水断流,数十万条湟鱼不但不能洄游产卵,反而被活活渴死。同样泉吉河在2004年、2007年也遭遇断流,大量湟鱼在洄游途中折戟。

多重因素下湟鱼数量急速下滑,其中2002年统计时青海湖中的湟鱼储量已不足0.26万吨,平均体重只有175g,与上世纪60年代的463g的平均体重相比出现了断崖式萎缩!

文章图片10

庆幸的是,湟鱼保护工作在不断强化、完善。首先封湖,打击肆意捕捞行为,由开始的限产4000吨降为700吨,2001年后干脆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捞。其次打通洄游通道,从2005年开始青海渔业部门在拦河大坝一旁修建专供湟鱼洄游的通道,通道呈阶梯状,阶梯状的通道方便湟鱼越过,同时水流进一步刺激湟鱼性腺,方便达到产卵场快速甩籽。

最后是增殖放流。从2002年第一次大规模增殖放流到2021年总计向青海湖投放了1.56亿尾湟鱼苗。上述措施对湟鱼资源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文章图片11

写在后面:湟鱼资源恢复往日辉煌仍“任重道远”

正是因为上述措施青海湖中的湟鱼资源才得到一定的恢复,但若达到往日辉煌还需要下大功夫。湟鱼不同鲤鱼、鲤鱼,它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6年时间才能找到半斤,这个重量、体积很难躲开飞鸟的袭击,遇到恶劣的水体状况也难以逃离,因此目前阶段幼苗仍需要人工放流。

原创:博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