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流三支狼毫笔,名曰:贡品狼毫大卷笔两支和贡品双料正冬净尾狼毫一支 分别署马殿元和马殿元笔店。 手头没有可以查到马殿元笔店的资料,网上也查不到,这是宣笔还是京笔不得而知。从感觉上来看,可能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 何谓大卷笔?大卷是指清朝殿试卷,那是皇帝直接参与的最高级别的全国性选拔考试。大卷笔就是类似今天的“考试专用笔”了😊,名曰贡品,表明笔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国优产品,无论名气还是质量应该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 下面谈谈该笔与考试的关系。小楷笔的选择源于兔毫(紫毫),一直统治了数千年之久。从汉墓出土的毛笔来看,几乎无一不是兔毫小楷,唐宋宣笔乃至元明清的湖笔,兔毫自然是主力。兔毫的特点是尖锐硬朗是写小楷的极佳选择。但兔毫偏硬,书写时候容易分叉,所以即便是王羲之用他来书写兰亭序,也需要在笔头外披羊毫等以增加它的吸水性和腰部的力量。墨水只有源源不断的补给,笔尖才不至于在书写时候因为干枯而出现分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书写小楷的毛料,狼毫(黄鼠狼)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即便是今天,兔毫和狼毫在小楷中的地位已经难分伯仲。狼毫刚性虽比兔毫略逊一筹,但它的毛料润滑细腻又是紫毫所不及。如果能够选用东北冬狼尾,总体上一点都不比兔毫差,甚至不用披毛就可以达到供墨丰富,笔锋尖锐而不散,可谓顺畅自如,得心应手。所以有人怀疑王羲之的鼠须笔是不是就是狼毫笔,因为黄鼠狼也是鼠类,莫非是就是称呼的差异?实际上,当然如果工艺精湛,无论紫毫、狼毫都会得到认可。清宣统元年(1909)年,六安一品斋的大卷紫毫就曾经在南洋工艺品赛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一等品。而马殿元狼毫大卷笔能称贡品,那既是实力使然,也是历史的选择。 清朝殿试,皇帝对于馆阁体的偏好,一定上助长了只重视书写而忽略文采的倾向。一手好字,更容易获得天子的青睐,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多些。所以对于刘春霖的状元卷小楷规矩华丽一点不奇怪了。为了应试,考生们绞尽脑汁,首先需要一支适合殿试的小楷笔。因为大卷上的书写不能有错字或者涂改,笔画的细节也务求干净利索,不能有一点瑕疵的地方。康有为虽然殿试屡次碰壁,但屡败屡战,而且总结了殿试秘诀。他在《广艺舟双楫·干禄》说:“应制之书约分二种,一曰大卷,应殿试者也。一曰白摺,应朝考者也。大卷弥满,体尚正方,非笔力雄健,不足镇压。”康有为是学颜体的,而且非常推崇,所以他说只有用颜体取势,小楷才霸气,方能在考场上罩得住。小楷要写得精细,结体要如颜体般雍容大度,那对使用的毛笔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马殿元狼毫大卷笔具有鸡距笔的尖锐劲挺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吸墨润滑的优势,实乃应试首选,考试必备之利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