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读芯树:duxinshu_PD】主要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物理设计相关知识,才疏学浅,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交流学习。 这是集成电路物理设计的第六个系列【Physical Verification】的第十三篇文章,本篇文章主要介绍ESD相关内容: 什么是ESD? ESD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泄放) ESD事件指的是在不同的电势体相互接触(靠近)时,静电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ESD的本质是电荷转移。 在IC制造、封装、测试和组装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发生ESD事件。 ESD对IC来说,就相当于闪电对于建筑物,它是一个瞬态大电流的过程。 
ESD的电压在1~15kV,持续时间很短,rise time在1~10ns左右;EOS(Electrical OverStress)的电压在16V左右,持续时间长(1-10ms)。 
ESD对芯片的损失主要为三种:结击穿,栅氧化层击穿,金属线/通孔融断。 
ESD/EOS占整个芯片失效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 
ESD Models
不同的ESD事件有不同的ESD特性和损伤能力,需要对不同的ESD使用不同的ESD Models。 ESD事件的仿真模型: HBM: Human Body Model (人体带电模型)MM: Machine Model (机械带电模型)CDM: Charged Device Model (充电器件模型)FIM: Field-Induced Model (电场感应模型)一般在实际ESD测试过程中,只需要考虑HBM和CDM模型就可以,HBM模型代表静电从外部环境到芯片的PAD上,可通过防护服,静电手环进行防护;CDM模型是静电电荷积累在芯片内部,当芯片管脚接触地时,静电从芯片内部泄放到地,这种静电泄放时间很短,只能依靠芯片内部的ESD保护器件泄放,对芯片的损伤更大,需要格外注意。


ESD 设计窗口
ESD设计窗口指的是ESD器件正常工作的区域。 在芯片正常工作时,ESD器件应该处于休眠不工作状态,所以ESD器件的触发开启电压要大于VDD,一般取1.1*VDD,这主要是防止发生Latch-Up问题,同时VDD也会存在波动。 导致ESD失效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电压过大,导致ESD器件的栅氧化层或漏极的结击穿;另一个是电流过大导致的ESD器件的热失效。 
ESD设计窗口由电路中最长的ESD泄放路径决定,这是因为最长的ESD泄放路径是最差的ESD泄放路径。(如果ESD泄放路径很短,则ESD会及时泄放掉,不会对芯片造成损伤,只有当ESD来不及泄放时,才会对芯片造成损伤)。

全局ESD保护

输入/出端保护单元一般是Diode器件(Gated Diode或者STI Diode)和ggMOS器件(gated ground MOS)。 Power Clamp器件用于VDD到VSS的ESD泄放,一般的Power Clamp器件包括三部分:ESD探测部分,延时和保持部分和ESD泄放big MOS部分。ESD的探测部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RC电路实现,一种是通过R和Diode串实现,不同的探测种类有不同的优缺点。 


ESD测试
参考文献 E. Amerasekera, et al., ESD in silicon ICs. 2002 Oh,Kwang-Hoon, “ESD”, the power franchise White Paper 4 “Understanding-Electrical-Overstress”, ESD Association, 2016 A. Amerasekera et al., ESD in Si ICs, 1995 K. Banerjee et al., IRPS 1996 Wang A Z H. On-chip ESD protection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2002. White Paper 2: A Case for Lowering Component Level CDM ESD Specifications and Requirements, ESD Association, 2009 Ker M D, TED, 1999 H. Gossner, et al., VLSI Technology, 2013 ESD Protection in CMOS Integrated Circu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