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圆满落幕,本届冬奥会中国队收获9金、4银、2铜,奖牌总数达15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冬奥会让国民的体育热情再次被点燃,体育的重要性更加受到关注。 ![]() 随着体育在国民心中关注度的递增,近年来,一直遇冷的体育也在不断升温,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要求。那么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跟上时代需求呢?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基于大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大单元建构把体育教学从传统“小单元”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将体育教学放在学科核心素养和完整课程体系中定位和思考。 体育教学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单元设计架构: 一是以运动项目或其中的技术为主线的项目类单元。如高中排球运动模块中可选取传球、垫球、移动等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完成简易规则下的排球比赛。 二是以动作方法为主线的方法类单元,需考虑动作间的学习迁移特性,将不同动作按照相互共性进行整合。如助跑投掷垒球、篮球单手肩上传球、羽毛球击高远球等可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肩上投掷动作。 三是以基本能力为主线的能力类单元,该类型单元以发展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表现。如将稳定性技能中的平衡和重心转移作为单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在多种移动方式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 2.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课程内容需要结构化设计和重构 首先,体育老师要明晰,体育课程内容要进行结构化设计,不能依然以知识点为序列的内容组织逻辑。 比如篮球里的运球,我们应该把完整的运球放在一个课堂里面去学习,而不是一节课就只高低运球,做着一种单一的机构化的技能教学。 其次,体育教师要转变,实现这一突破才能引导和激发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实现育人模式的改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没有设置比赛、没有大强度的体能素质训练、没有孩子的合作情感和对情境中问题的思考,核心素养将难以体现。 再次,体育教师要落实,怎样来呈现组织课程的内容,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嵌入教学中。 课程内容结构可以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1—2年级以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和游戏为主; 第二板块:3—9年级以体能训练为主; 第三板块:1—9年级都必须要有的健康教育; 第四板块:3—9年级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学习。 3.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建构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大单元的肱骨,它支撑大单元教学的持续发展,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在于过程的积累,教师需强化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与纠正功能。在建构体育教学大单元时,需要有优先、贯通、适配的设计评价。 ![]() 4.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 新课标强调课堂模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创新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是“主题情境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创造性的体验,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二是场地布置的与众不同。在常规备课中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策略,多样化地利用、规划场地。比如在场地布局时,把成人化的体育器材改造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缩小篮球场地等。 三是器材选择独具匠心。器材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器材,用其他物品代替。比如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利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可以增加练习次数,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 |
|
来自: 昵称GKCwlMik > 《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