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共识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专家共识重磅发布,4张表快速掌握!

 昵称32226502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幽门螺杆菌作为老早就大名鼎鼎的“明星”病原菌,是导致胃溃疡和胃炎,甚至引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学组组长周丽雅教授携学组全体专家制定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以下简称国六共识)于5月正式发表于《中华消化杂志》。

本共识内容分为Hp感染的诊断、Hp根除指征、Hp感染与胃癌、Hp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四部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记忆,小编特将更新要点整理成了表格,供大家了解学习,以进一步促进我国Hp诊治的规范化水平。


No.1



Hp感染的诊断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式较多,大致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本次国六共识的更新对Hp感染的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图片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参考文献[1-2]


No.2



Hp根除指征

在Hp根除指征部分,国六共识将“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修改为“幽门螺杆菌胃炎”,将“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修改为“Hp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

对于国五共识“其他Hp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因淋巴细胞性胃炎和Menetrier病相对罕见,单独罗列“胃增生性息肉”。

新增“维生素B12缺乏”作为根除指征。

图片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参考文献[1-2]


No.3



Hp感染与胃癌

国六共识针对在胃癌高发区开展“筛查和根除”策略增加了“具有成本-效益比优势”的描述,同时证据质量也从中级升到A级。

通过多项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据,进一步确定了根除Hp带来的获益,且并未带来严重不良反应。

图片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参考文献[1-2]


No.4



Hp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

国六共识首次指出根除Hp有助于胃内微生物种的恢复,相比于国五共识中根除Hp对肠道菌群的“远期影响尚不明确”,新版共识将该陈述修改为“长期影响较小”。

图片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参考文献[1-2]

写在最后:以上就是关于本次专家共识相关更新要点的整理,并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学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J].中华消化杂志.2022 42(5):289-30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DOI :10.19538/j.nk2017060110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

其他人还在看

👇
图片
求分享
图片
求收藏
图片
求点击
图片
求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