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未能参加追悼会,邓颖超公开遗嘱,让人想哭

 新用户49686918 2022-06-22 发布于黑龙江

周总理逝世后,他的夫人邓颖超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总理生前的几个要求:

第一点,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第二点,不开追悼会;

第三点,不保留骨灰。

周总理会拒绝土葬,也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火葬的号召,但是鉴于周总理一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中央拒绝了前两项要求,只同意不保留骨灰。

第二天邓颖超就将西花厅党支部的三个人,副卫士长张树迎、贴身卫士高振普和赵炜找来,让他们在北京找一找,看哪些地方适合撒骨灰。

周总理一生低调行事,从来不肯动用国家的资源,邓颖超强调:“撒骨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行事,绝对不能让群众发现,免得成为后人纪念的地方,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后,由我带着你们一部分人在夜间撒掉。”

周总理的遗体火化后,邓颖超小心翼翼地捧着骨灰盒,轻声说着:“恩来,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心去吧。”她是那么的深情,让在场许多人员都为之动容。

文章图片1

为了避开群众,他们一行人通过人民大会堂的地下通道,坐上一辆灰色吉姆车向东驶去。

上午8点钟,邓颖超一行人来到北京东郊的机场,这里停放着一架用于播撒农药的苏制安-2型小飞机。

考虑到邓颖超或许会因为过度悲伤,难以继续撒骨灰的计划,因此并没有让她登机。

她由工作人员搀扶着,向飞机做最后的告别,那天晚上,天空特别的亮,以至于飞机都飞出去很远,她还能看到飞机的影子。

那上面装着她这辈子最爱的人、也是她奋斗多年的好同志。

“没能见你最后一面,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是能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革命家的爱情盟约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妻...”

这是1988年的春天海棠花盛开时节,邓颖超怀着对周总理无限的思念和真挚的回忆,写下的信。

两个人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当时周总理刚从日本回来。

虽然刚回到中国,但是周总理的大名在天津的女学生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年邓颖超只有15岁,两个人是在学校礼堂认识的,对彼此也都有印象。

周总理风流倜傥、又温文尔雅、举止投足间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再加上周总理早已经为了革命,坚持独身主义,邓颖超从来没想过两个人能结为夫妻。

文章图片2

可是缘分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1920年11月份,周总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虽然两个人分隔两地,但是并没有阻断他们的来往。

在法国学习的时间,周总理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恋爱观还有婚姻观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他的另一半必须也要像他一样,为革命奋斗终身。

经过多番选择和考量,最终周总理选择了邓颖超作为终身伴侣,并且给她寄了一封信。

1922年的秋天,远在天津的邓颖超收到了李维汉从欧洲带回来的周总理的信。

在信里,周总理向邓颖超表示了自己的爱意,希望她能够接受自己。

起初收到这封信,邓颖超是万分惊讶的。

在周总理去法国前,觉悟社里有个女生跟他关系匪浅,大家都以为他们两个人在恋爱。

对这封信,邓颖超并没有立即回复,也没有很在意。

“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确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

虽然第一次信件没有得到邓颖超的回复,但是周总理认定一个人或是一件事,一定会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

也是在他的坚持下,邓颖超终于相信了周总理的诚意和对待这份感情的态度。

在决定是否接受周总理的求爱前,邓颖超征求了与她相依为命的慈母杨振德的意见。

杨振德之前曾见过周总理,对他的人品、才学都充满了欣赏,觉得周总理是一个重感情,且感情如一的男人,这样的人若能成为人生伴侣,自然是好的。

但是周总理一直在国外,感情这种事情,还是应该当面讲清楚好,让邓颖超等周总理回来后再说。

虽然邓颖超也觉得母亲的看法言之有理,不过在她看来,人这一生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并非易事,既然两个人有相同的革命志向,也对彼此有感情,就应该尽快确定这件事,否则周总理会因为这种事伤心又伤神。

文章图片3

恰逢此时,周总理的信件寄到,希望能够尽快确定两个人之间的恋爱关系。

邓颖超没有选择等待,非常明确地答应周总理,与他结为革命伴侣,并且携手为了中国的发展,奋斗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没有亲生孩子又如何?

邓颖超一生中怀孕过两次,第一次怀孕时,周总理正跟随革命队伍东征,而她本人的工作才刚刚有了起色。

为了革命,她选择打掉孩子,周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后,罕见对她发起了火,觉得她做这个决定太过轻率。

最重要的还是心疼邓颖超,担心她的身体受到什么伤害,毕竟邓颖超是随便到大街上的药店买的打胎药,而不是通过正规医院接受的打胎手术。

打胎药对身体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邓颖超在服用后,不仅腹痛不止,还浑身冒冷汗,整个人在床上一直打滚,身边连一个照顾她的人都没有。

万一她没挺过去呢?万一这药性太强,影响到生命怎么办?

周总理想想都一阵后怕,他多担心会失去自己的革命爱侣!

第二次怀孕,邓颖超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在怀孕期间,一直谨小慎微。

原本周总理是一直陪伴在邓颖超身边的,但是革命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按下暂停键。

临近预产期时,周总理被调到上海主持革命工作,3月21日,是邓颖超生育的日期。

这一次她本人虽然很注意,但是孩子却发育得太大,遭到了难产。

再耽搁下去,不仅孩子生育不下来,就连产妇都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决定借助产钳来进行生育。

当时的医疗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还没有剖腹产这样的手术。

虽然孩子顺利降生,但是因为产钳伤到了孩子的颅脑,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

失去孩子的痛苦,大概只有母亲才能体会到那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痛苦。

文章图片4

丧子之痛还未消失,“四一二”政变让她的处境变得尤为艰难,为了生存,邓颖超只能四处转移。

因为身体还未痊愈,再加上长途劳累,邓颖超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丧失了做母亲的资格!

邓颖超知道周总理很喜欢孩子,这辈子没能给他生育孩子,一直是她最大的遗憾。

为了周总理着想,邓颖超曾经建议他再娶,但是被周总理拒绝了,正如俗语所讲:“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繁华三千,只为一人饮尽悲欢。

建议周总理纳妾的人也不少,但都被他严厉拒绝,周总理曾说过宁愿绝后,也不做让人戳他脊梁骨的事情。

虽然周总理情真意切,但是邓颖超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周总理多次安慰她:“虽然我们没有孩子,但是有那么多革命战士留下的遗孤,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没有休息的总理

1972年初,周总理出现了便血的情况,他好像是有某种预感,知道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所以那段时间,他不分昼夜地工作,常常几十个小时都不休息。

周总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面色也越来越苍白,身边的人看不下去,都纷纷劝他去医院检查,不要这么劳累。

但是周总理却执意要处理手头上的工作,他恳求医生,过一段时间再说,这段时间要处理的事情都很急。

在经过专家们的会诊下,周总理被确认患上了膀胱癌,医生建议他多注意休息,不能太过操劳。

可是当时的中国各方面都不稳定,周总理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还是在毛主席的干预下,周总理才决定住院接受治疗。

文章图片5

智者劳心,愚者劳力,能者劳人!

周总理显然是第三者,在住院期间,他也不忘记处理国家大事,名义上是在医院接受治疗,实质上不过是将办公场所换成医院而已。

1973年3月,突尼斯总理努依拉来中国访问,他对周总理仰慕已久,提出一定要见到周总理。

可是周总理在医院接受治疗,根本没办法接见,外交部向他做出解释,但是努依拉并不接受,还说不见到周总理就不离开。

外交部的人没办法只能转告周总理,刚做完手术的周总理接受完治疗后,在病床上接见了努依拉。

1974年5月,周总理陪着毛主席会见巴基斯坦总理,按照以往惯例,周总理结束后都会将这里留给毛主席,由摄影师记录下这友好的一幕。

但是这一次,周总理却没有离开,虽然还是将镜头留给了毛主席和巴基斯坦总理,但是他一直在门边等待。

等毛主席到了门边时,两个人都伸出了自己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切尽在无言中。

这两位并肩奋斗多年的好战友、好搭档,早已不复年少时的风华正茂,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这是两位领导人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握手,并且留下了珍贵的照片作为纪念。

工作到最后一刻

1975年12月,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并且进入断断续续的昏迷状态。

当总理清醒过来,精神状况也有所好转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让负责台湾工作的罗青长同志到医院来。

当时是早上5点钟,工作人员高振普知道周总理心系台湾事宜,不敢有所耽误,立刻通知了罗青长。

文章图片6

但是当罗青长赶到医院后,总理又陷入了昏睡。

他看着总理瘦弱的身形、耳边的银丝、还有苍白的面容,他实在心痛,周总理都这样了,还牵挂着国家大事,他阻止了高振普叫醒总理的动作,想让总理多休息一会。

但是总理交代过,罗青长到来后,无论如何要唤醒他,他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虽然周总理是醒了,但是说话却很困难,只能看到他的喉咙在动,却听不清楚说些什么。

高振普只能趴在周总理嘴边,复述周总理的讲话,整个谈话进行了二十多分钟,讲述的都是关于台湾的问题。

1975年5月,周总理带病出席了毛主席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当时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就连医生都劝他不要去,但是周总理却笑了笑说,婉拒了医生的建议,现在的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哪里有时间休息。

住院期间,周总理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工作节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周总理还愿意将遗体捐给医院,用作医学研究,希望他们能早日攻克医学难题。

遭受痛苦折磨

当医生将周总理遗体解剖后才发现,周总理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多个重要部位,大脑内部都有恶性肿瘤,光看着都瘆人,可想而知当时周总理遭到了怎样的折磨。

从12月中旬起,周总理已经没办法正常进餐,每天只能通过医护人员将食物从管子里注入胃中。

文章图片7

长期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患者,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减弱,再加上周总理摄入的都是流质食物,在胃里的食物残渣也相对较少,很容易便秘。

为了帮助周总理顺利排便,医生在他身上插了管子。

五颜六色的管子遍布周总理全身,一边是药物的运送,一边是将身体的物质排出体外。

黄颜色的是浓水,红颜色的是血水,没颜色的则是腹水。

浑身都是管子,这让周总理在病床上只能保持一个姿势,一旦乱动,便会导致输液跑针,需要医护人员重新再来过。

周总理是老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又没日没夜地工作,身体素质原本就不如其他人。

再加上病毒对他的折磨,昔日的中国美男子已经变成一个垂垂老矣的病患。

病毒遍布他的全身,每一次接受治疗都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但是周总理始终隐忍着。

医生看他这么痛苦,在药物里加入了止痛药和镇定剂,让他晚上可以睡得好一点。

起初借助药物,周总理还能睡得香甜,可是当身体逐渐适应了药物后,它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时间久了,周总理的身体产生抗药性,就连医生也没有办法减弱周总理的痛苦。

有一次周总理痛得难以忍受,但是医生和护士都在病房里,周总理实在不好意思叫喊。

明明忍得指甲都嵌进了肉里,明明浑身都是汗水,可他还是一言不发,医生看着都心痛。

“总理,实在疼的话,您就喊出来吧!”

“我还...还可以...承受。”

当痛苦再一次袭来时,周总理问道:“我实在太疼了,能不能小声哼哼啊?”

“总理,要是喊出来能好受些,您就大声喊吧,别再拘束自己了!”

周总理一生都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他代表着中国,所以再大的痛苦都始终隐忍。

文章图片8

最后一面

1月7日这一天,总理的精神状态异常的好,眼睛一直睁得特别大,也一点都不困。

邓颖超在医院一直陪着他,周总理担心她回去太晚会遇到危险,还一直劝她早点回去,让她不要太担心自己。

确认周总理身体状态很好后,邓颖超才离开医院回到西花厅,打算第二天再去看望。

可是1月8日凌晨周总理的情况再一次恶化,心电图的频率也下降得特别快。

工作人员高振普急忙赶去通知医生,保健医生张佐良也向医疗组作了报告,医院进入一级戒备。

专家们两次从周总理的鼻孔插入橡皮管,吸出痰液输入氧气,当抢救到早上9点40分左右,周总理的脉搏停止,心电图的波幅也逐渐变小,最后形成了一条直线。

尽管如此,对周总理的抢救依然没有结束,他们期盼着希望的降临,但是这一次死神是真的将周总理带走了。

抢救持续了十几分钟后,专家们交换了意见,结束了抢救活动,将周总理全身上下的仪器都撤掉,换上了一张崭新的床单,将周总理全身覆盖。

在周总理身体特征减弱时,就有人向邓颖超作了报告,邓颖超还在医院的路上,周总理就停止了呼吸。

周总理去世的这一刻,时针定格在8日上午9点57分。

当邓颖超赶到医院时,看到的就是被新床单盖着的周总理,她双手颤抖地揭开了那张床单,露出周总理苍白而衰老的一张脸。

“恩来,你醒醒啊!你看看我,我是小超啊!”

她不停地晃着周总理的身体,希望他能回应自己,哪怕只有一个字也行啊!

可是周总理一直安详地躺在那里,没有任何动静,就仿佛睡了过去一样。

文章图片9

邓颖超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整个医院里,让许多人都不由得感同身受,哭泣声连成一片,在医院里久久回荡着。

邓颖超也因为太过痛苦,差点昏倒在医院,还是身边的工作人员眼疾手快,及时扶住了她。

邓颖超眼看着工作人员将周总理的遗体送到北的一个太平间内,心是那么的痛。

晚上,北京饭店的理发师朱殿华给周总理理了最后一次发,让周总理可以以最好的状态和其他人告别。

当朱殿华见到周总理遗体时,泪水不住往下掉落,没想到面前的总理已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脸颊凹陷、头发稀疏蓬乱、满脸胡须,苍老的脸上全是褐色的老年斑。

这和昔日的周总理简直判若两人!

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为周总理整理了遗容,让他可以以光鲜亮丽的形象与世人告别。

十里长街送总理

总理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北京的各个角落,1月11日下午4点30分,一辆扎结了黑黄两色绸带的灵车载着周总理的遗体从医院开出。

灵车在长安街缓缓行驶,街道两旁都是自发来为总理送行的百姓,他们不分年幼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将灵车包裹。

送行的百姓们一个一个表情肃穆,胸前佩戴白花,眼中含着泪水,灵车走多远,他们就跟多远。

这自发组成的送葬队伍持续了数十里,虽然周总理这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在他心里中国百姓都是他的孩子。

文章图片10

因为天气太过寒冷,邓颖超提出让司机开快一点,这样百姓们能早点回去。

但是司机却不敢开得太快,担心会伤害到百姓,而且他也想让百姓们再多看看周总理。

明明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送灵车却走了一半个小时。

送灵车在晚上终于抵达了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可是火葬场的工人们都不舍得将周总理送入焚化炉。

这可是人人尊敬的周总理啊!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周总理的遗体还是被火化,邓颖超捧着骨灰盒离开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周总理的骨灰被撒到河里后,第二天上午9点,工作人员赶到西花厅向邓颖超作汇报。

邓颖超将他们紧紧抱住,不停地说:“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未能出席追悼会的毛主席

周总理的追悼会,毛主席并未出席,不是因为他不想出席,而是因为他不能出席。

文章图片11

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比周总理好不到哪里去,吃药都需要人喂,行走更是困难。

为了毛主席的健康着想,周总理去世的消息还是在读完其他报告后才念出来的。

听完后,毛主席眉头紧锁,没说一句话,只是紧闭的双眼流出了两行泪水。

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个人相识了几十年,关系自然亲厚,当被问及要不要出席追悼会时,毛主席拍了拍自己的腿,痛苦地说道:“我走不动了...”

周总理病逝后,虽然毛主席未能参加追悼会,但是他的心里是惦记着的,遗嘱也被邓颖超公开,虽然没能全部实施,但也足以让人泪奔!

如今的盛世,离不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奋斗,是这两位伟人带领无数革命志士开创的。

愿天堂没有病痛,周总理在那边可以很好地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