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头岩肉桂,是武夷岩茶肉桂的天花板?这3个谣言,是时候披露了

 宋志刚k5lpi995 2022-06-22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早之前,行走在各大正岩山场里,麻花常问茶农朋友一个问题。

每次只要一看到有特点的巨大丹岩,免不了要停下来问问路,“这块岩茶的名字是什么?”

当然了,那些有特色、有名气、广为人知的丹岩,都是有取上名字的。

武夷山那些七十二峰、九十九岩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看起来像老鹰嘴巴的,叫鹰嘴岩。

比如,坐竹筏时,那个姿态曼妙的细高丹岩,是武夷山景区的标志物,是有名的玉女峰。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再比如,那片整面山岩都平平整整,像是切西瓜那样被从中剖开的山岩,叫晒布岩。

话题再扯远些,晒布岩的来历还有故事可讲。

据说旧时有神仙路过武夷山,不巧在九曲溪里弄湿了衣服,然后就平摊衣物进行晾晒,那晒布岩上的条条褶皱,正是衣角皱痕……

但除了这些造型凹得有特点的山岩外,很多时候,就算问当地茶农,这块岩叫什么名字。

他们也说不上所以然来,有的是尴尬一笑,表示自己不知道。还有的直脾气的茶农,立马就开始傲娇抱怨——“哎呀,我们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就没听过有名气,或许在你们眼里看着觉得稀奇,但在我们看来,也就那样,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山岩罢了。”

这话在理,武夷岩茶的山场分类里,但凡以XX岩和XX峰为后缀的山场,地形条件有不少类似处。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四面开阔,光照充足,岩壁高耸,丹岩耸立。

就像大名鼎鼎的马头岩,站在开山坪的高处望去,能看到马头岩的标志性地标。

提到马头岩这个山场,很多人都不陌生。

马头岩的名字由来,据说是这里聚集着五个山峰,远望过去像五马奔槽。

因为形象好,所以得名。

嗯,看起来就像马头?怎么去了这么多次,都没看到呢?好生奇怪。

后来才知道,得用鸟瞰的视角……

原来如此,这也太抽象了!

总之,对着一处造型凹得别致的山岩,联想它的名字,需要具有想象力!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2》

上礼拜看直播,看到有人介绍“马肉”。

直播间里,主播接二连三往外抛出来的广告词很是浮夸。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话。

“马头岩肉桂,是武夷岩茶肉桂的天花板!”

偶买噶,这真的是太敢说了。

虽说,马头岩的山场环境的确不错,是正岩核心山场,名气不小。但提到山场优势,在诸多正岩核心山场里,肯定是牛栏坑的排名更靠前。

毕竟在三坑两涧里,牛栏坑才是冠绝一众山场的翘楚。

论名气,牛栏坑肉桂的名头更响亮。

想当年,在广大茶客不知有肉桂,只知大红袍时,天价茶叶蛋的横空出世,一举带火了肉桂,带火了牛栏坑肉桂,带火了三坑两涧概念。

不论如何,马头岩的山场优势和知名度都不可能越过牛栏坑,争得肉桂天花板的称号。

毕竟,用武夷山胡歌的话来解释——世界上只有两种肉桂,一种是牛栏坑肉桂,另一种是其它肉桂。

马头岩肉桂的江湖地位,并不比“牛肉”。更何况,抛开山场优势不谈,某款岩茶肉桂是否顶级,也不能只看山场。

在其背后,制茶工艺也很重要。

山场顶级+工艺一流,才能做出天花板级别的好茶!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3》

之前有茶友特意过来了解。

开门见山,直指重点——听说马头岩不属于三坑两涧的范围?

嗯,这是从哪里“听”来的流言。

茶友表示,他特意查了资料。

武夷岩茶里,三坑两涧包括有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

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哪里有马头岩之类的字眼?

先别急,这不过是一场误会。武夷岩茶的三坑两涧核心山场,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三条坑,两条涧那么简单。

而是以三坑两涧为轴心,划出来的范围圈。

这一切,得从地形环境说起。

坑,指天然凹陷,中间低、四面凹,接近于小盆地,整体环境相对阴凉清幽。

涧,指天然水域,在岩茶山场里,涧流通常穿坑而过,形成独有的坑涧小气候,为其补充水分。

坑与涧,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毕竟,以涧命定的山场,发源自高大山岩的罅隙处,建立在“坑”的基础上成型。在紧紧相挨的两山之间,流出潺潺溪流。

岩茶的三坑两涧里,悟源涧和流香涧的水域,肯定不止连接三坑那么简单。

期间还有经过马头岩、水帘洞、九龙窠、天心岩等众多正岩核心山场。

再说了,就跟水帘洞与慧苑坑(章堂涧)紧紧相邻那样,站在马头岩开山坪,沿着小路走去,穿过磊石岩就能到达悟源涧。

马头岩和悟源涧之间,堪称紧密相连,没有距离。按照行政划分,悟源涧归马头组所有。

又怎能认为,马头岩不属于三坑两涧的核心山场?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4》

最近新听到一段关于马头岩的八卦。

据说,马头岩的肉桂,普遍容易出大桂皮风格?

先简单介绍一些大桂皮。大桂皮,就是以桂皮香为主打香型的肉桂,整体风味相对更“刚猛直”,辛香犀利,风格突显。

在早两年,大桂皮肉桂是茶桌上的宠儿。

但从今年的岩茶风向标看,将肉桂的香气、滋味做得协调、均衡,才更受欢迎。

话说,岩茶要做出大桂皮风格,要有什么前提?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更容易出大桂皮风格?

从大桂皮的风格描述来看,不难理解,正岩一带岩上、岗上的茶,更容易做出这种高调、高扬的风格。

而马头岩是一个大山场,里面大大小小涵盖有无数山场。不能一刀切的认为,马头岩的茶,一定是“岩上茶”的风格。

毕竟,马头岩里除了有猫儿石、开山坪、磊石岩等相对地势环境开阔的山场外,还有涵盖桃树窠、蟠龙涧等。

大山场里,套着小山场。既有地势开阔,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的岩上地形。又涵盖有坑涧一类的清幽细腻,漫射光多,日照适中的坑涧山场。

所以,不能以为马头岩的茶都是霸气高调,容易出大桂皮的款型!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5》

正岩核心山场的肉桂里,“牛肉”和“马肉”的话题度是最高的。

在不少茶客眼里,牛栏坑肉桂的产量少,价格高企,一年之内能喝到两三泡“真牛肉”,已属奢侈。

相比下,马头岩的地盘比牛栏坑大多了。和“牛肉”相比,马头岩肉桂产量高,价位相对亲民不少。

不少岩茶老茶客平日在喝肉桂时,喝到马肉的几率远比牛肉更高。

论观众缘、论亲民度,马肉显然更有优势。但不适合盲目将马头岩肉桂高捧成岩茶肉桂的天花板。

毕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脱离实际,盲目吹嘘,捧得太高,无疑太影响观众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