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解 导语:一提到农历八月十五,我们就会联想到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其实对我们而言,中秋节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因为中秋节正好处在一年当中最两个重要的节日元宵和春节之间,中秋节又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秋节大家最能感受到的浓烈氛围是什么?其实就是送礼,因为根据居民消费指数统计结果显示:在礼品消费单项支出的节日里,中秋节超过春节位居第一,这是因为中秋节期间的社交频次要远高于春节,也就是说在节假日里,人际交往和送礼存在着紧密联系。 那么人际社交必不可免的送礼到底是为什么,如何做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今天的课程将会为你一一解答。 ![]() 1 送礼的定义 对于送礼的理解,可以从两个问题来看,一是有没有送礼,二是有没有收过礼。 先说有没有送礼,有人说送礼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逢年过节会给亲戚长辈,朋友同学送礼;当然也有人说自己从不送礼。至于收礼,那就更不用说了,拜年串门或多或少都会收到一些礼品。 现实中很多人对于送礼存在着极大的困扰,主要是送礼的行为众口难调,同时也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送礼理由,有时候想送礼,但是不知道该送什么样的礼物,送的不好可能被说,送的太好又怕花费太大。 其实会发现,送礼是一个高频次的社交行为,它的主要场景是在节假日。因为节假日是属于公众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也不排除遇到一些红白喜事、结婚纪念、生日宴会等等,所以当节假日遇到送礼,就会感受到无比的烦恼,尤其中国人的红包传统,特别能显示出送礼中人际交往的复杂程度。 ![]() 2 如何正确处理送礼环节 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很功利化。 很多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无时无刻都在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动力和步伐,想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感觉好又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变得异常困难。 有些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会选择回避,比如采取把对方拉黑,断绝来往等行为,但是他们会发现送礼的行为不是小概率的事件,不是个别人的喜好和行为,而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送礼就拉黑对方并不可取。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送礼是一个概率高范围广的行为,只要面临人际关系,就需要与人打交道,存在社交联系。如果不具备送礼的能力,那么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僵硬。 有些人把送礼和道德捆绑一起来评论,指出送礼本身就是一种不良风气,但是要明白一点,那些说不良风气的人把送礼仅仅定义在以权谋私、违反道德的层面,却忽视了送礼本身的实际意义。 3 送礼的重要意义 01 生物性感受 人类自称为高级动物,但始终还是生物物种的一部分,就要服从生物的特性,比如说腺体激素、荷尔蒙等内分泌特征。 在得到和占有的前提下,作为生物本能的多巴胺就会持续分泌,让人处于兴奋愉快的情绪中,这时的人对于事情的积极性和对人的接受程度有显著的提升。 02 社会意义 送礼的本质就是在非雇佣关系外,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利益。在各种复杂的情感比如亲情、爱情,会存在着各种的情感输入,但是这种情感输入的前提是建立在本身彼此的价值和利益互惠的基础上。 所以当人与人之间要维持平衡的时候,送礼的行为就成为了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最佳手段和方式。懂得了人性你就懂得了送礼的诀窍,也明白了送礼是包含着人际关系中间所有的哲学原理。 ![]() 4 送礼时的困境 01 不懂得送礼的规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完全不清楚对方的具体需求,也不知道该送什么比较稳妥。有人说送钱比较实际,其实除了过年以外的其他节日,送红包并不合适,因为社交是有规矩和礼仪的,就好比我们过年给父母的红包应该属于赡养费,而不能当作送礼的行为。 02 存在等靠要思想 存在等靠思想的人往往跟其家庭教育和成长背景有着很大的因素和影响。这类人通常不懂得付出和取悦,也不会从自身出发来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所以他们为人处世方面有所欠缺。 03 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会发现一些直男送出的礼物比如音乐盒、水晶盒,基本上都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送女生的礼物。 还有一类人是存在行为上的自私自利,舍不得的心态,这类人送礼和目的往往事与愿违。所以送礼要强调送完后的效能,是正面效能和反面效能,这都取决于收礼后的结果。 04 缺少同理心 很多人没有明白送礼的关键是要让对方满意,如果不能与对方建立一定的同理心,那么你是无法获取对方的感受,也无法感知对方的兴趣点,也就无法建立畅通的送礼渠道。 05 缺乏综合分析 会发现,很多时候因为行动力分歧、能力匮乏导致送礼无法实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对送礼的对象从性格、行为、心理、身份、年龄层次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分析,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才能在送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上得到提升。 ![]() 5 不会送礼的影响 1. 会因为不懂得送礼而导致身边亲密关系的朋友越来越少。 2. 爱情的对象也会远离你的范畴。 因为在恋爱过程中,如果有礼物去哄女生,那么会间接拉近你们俩的关系,对你的爱情是有实质帮助的。 3. 工作上发展前景的堪忧。 不懂得送礼在公司单位里无法有很好的生存空间。 4. 亲人间关系缺乏温存。 许多人因为不会送礼,导致无法积极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因为送礼是人性本质,是生物性的直接需求,也是除了雇佣关系之外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6 该如何送礼 1. 熟悉对象的身份。不合适的身份证价值和礼品价值,只会成为双方的心理包袱。因为礼物的贵重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对方的身份,也表明关系的重要性。 2. 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提前掌握对方的偏爱喜好,就如我们俗话所说的投其所好。 3. 考虑双方相互关系。相处时间长短,双方互相的的感受感知也是对于送礼非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平时关系的是否融洽,是否有较为频繁的礼尚往来。 4. 认清价值属性。要从送礼的行为中明白自己的最终的目的,即为什么要送礼,送礼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都是需要了解清楚的。 5. 要时刻关注时效性。应该下意识的顺应时间并构成相应的时效性,比如我们说的送礼最需要什么,需要要一个好的理由,像中秋、国庆等节日,或者说对方生日,庆功等时候,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去送礼。 因为从人情的角度突然去送礼,会让对方感到唐突,也会造成一些压力,以及不必要的误解。 6. 把握时机和节点。会发现除了时效性外,还存在很多送礼的时间节点,比如当对方心情不好时、遇到困难时,这样时间显然不适合送礼。 所以当环境情绪已经受别人的影响而形成了,这个时候要从身份、喜好偏爱、相互关系、价值属性和效应时效以及时间节点上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7 如何掌握送礼的技巧 01 构建长期互动性行为 构建长期互动性行为是送礼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有事情就想到找人帮忙,但是由于平时缺乏和改任的交流,突然的送礼就显得很唐突,一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无事不登三宝殿。 有人说既然找对方帮忙,不如想办法送一份大礼给对方,显得自己的诚意。但是要明白送礼是包含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哲学。 因为你平时不与人打交道,等遇到事情却急忙送出大礼,你觉得这样能让对方满意,但是却没想到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觉得你的这份礼价值明显超过了要办事情的实际价值,这就是在送礼中双方最关切的核心价值,诀窍就是让对方收的舒心。 02 价值观的转变 许多人对于送礼的理解就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认为送礼就是歪门邪道,助长不良之风,应该严厉禁止,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送礼的行为是为了达到以权谋私、损人利己的目的。 那么既然知道这样的前提,就应该尽量去避免,因为在人际关系中,在和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爱人交往我们都需要送礼,所以要真正理解送礼的意义,就要转变原有的价值观,从心态上去乐观接受送礼。 试想一下,当我们每次准备礼物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得意的感觉,因为用心准备礼物后,就能感受到对方收到礼物后心中的愉悦,觉得两人一起相处会非常快乐,其实这就是同理心。 03 提升沟通表达中的情商 有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沟通的僵硬感,在送礼物时强调自己是不经意,不小心,其实这是一种情商不足的表现,因为有些人不愿意往好的方向展现,还喜欢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的行为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结果把送礼的行为变成一件不好的事情。 04 破除自我,建立同理心 很多时候对于对方感受的理解和情绪的把握,不能只从自我的角度去获得,而是应该破除自我因素,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更加明白对方对于送礼的想法和态度。 05 分析对方的关注点 要详细了解对方关注的人或事,全面掌握对方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就如打算给父母亲送礼,就需要关注他们的喜好、口味、性格、性情、穿衣风格、消费习惯等等。 03 切勿一时兴起 对于送礼而言,它是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不是靠临时起意,而是靠平时的积累和期待获取,是要花心思做功课。 比如有些人会用记事本记录自己身边好友的生日,这样的行为不是因为他想和这些好友过生日,而是他希望通过记录生日来加深朋友间的友谊。 ![]() 希望大家能够深刻领悟送礼的真正意义,因为送礼它不仅仅是一个日常行为,而且是一门学问,一门人际交往的情商课程。我们可以通过送礼明白人际交往的内在涵义,也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