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岁老头每天工作9小时,喝酒、吃肉两不误,透露一句话养生秘诀

 古稀老人赵 2022-06-23 发布于北京

2022年2月里的某个清晨,江苏南京18路公交车迎来了它的老熟人,可是这位老熟人今天并没有上车,他往旁边站了站,让其他人先上,“这么多人,怕挤到我,下一辆会空点”。

老熟人驼着背,双手背在身后,目不转睛地看着18路来的方向。

文章图片1

没过5分钟,下一辆人少的18路公交车缓缓驶来,他伸出皱巴巴的手,用力抓住门把手,抬起脚登上车,坐在靠窗的位置上。

这条路他走了30多年,较为年长的司机也认识他了,每天早上7点多那几趟车,总能看见他的身影。

他是谁?他要去哪?

文章图片2

老熟人的背景

刚开始,司机们对他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见的次数多了,他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一站下车,司机们对他越来越好奇。

直到一档纪录片的出现,18路车的司机们才解开心中的疑问。

他们的“老熟人”,名叫沈燮(xiè)元,是南京图书馆的“活化石”,如今已有98岁的高龄,这30多年来,他每天坚持早早的来到图书馆里,完成他的梦想。

文章图片3

沈燮元今天稍微有些晚,他下车后快步走进图书馆里,穿过长长的走廊进到办公室里,同事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来了?”

“嗯”,沈燮元笑着应她,走到最后一个位置上,这里的桌面堆满了书,旁边还有个小推车,上头是满满的书。

沈燮元把包放下,拿出一支红笔和黑笔,熟练地从书堆里找出一本书,阳光照亮了飞扬的尘土,沈燮元毫不在意地挥挥手,坐下开始今天的工作。

文章图片4

1924年,沈燮元在苏州出生。抗战胜利后,他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这里开始了他研读古籍的人生。

毕业后,沈燮元受当时上海合众图书馆馆长顾廷龙邀请,进入图书馆工作。后到南京图书馆后,便在此工作,直到退休后,每天依然风雨无阻地来报道。

文章图片5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毕业前的工程

1947年,沈燮元在上海合众图书馆,完成了著作《屠绅年谱》的初稿。

年谱,是指用编年体裁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过,功业大、事情多的,材料少的都难作年谱。

文章图片6

沈燮元想要编纂的屠绅年谱,则属于特别难作的。屠绅的功绩卓著,著有笔记小说《六合内外琐言》及文言长篇神魔小说《蟫史》二十卷。

《蟫史》讲述的是清代少数民族起义,对抗官兵的故事。屠绅的文字虽然古奥(指古而深奥,不易理解),但极具浓厚的神奇色彩,客观地暴露了清代吏制的黑暗腐败,曾得鲁迅先生赞扬,“以其文体为他人所未试,足称独步而已”。

文章图片7

沈燮元用课余时间查找大量的资料,在毕业前,用文言文写成《屠绅年谱录略》,刊登在报纸的整版,1958年,又改以《屠绅年谱》为名出版。

沈燮元想起当时的稿费,满是皱褶的脸上露出深深的笑意,“这书当时定价两毛,稿费给了500块,可厉害了。我用这笔钱,买了块进口的瑞士手表,在南京新街口,用进口的料子做了身大衣,最后还剩了些钱,可高兴了”。

这部《屠绅年谱》也为后来人作屠绅时,提供了基础的素材。

文章图片8

1948年,沈燮元毕业后,正式进入上海合众图书馆工作。那时正值战乱,国民党占领了图书馆的大门,堆放了好多沙袋做堡垒,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只能从后门进出,平时也没人来看书。

顾廷龙给沈燮元布置的工作,只有抄书,等他一笔一画将2万字的吴大澂的《皇华纪程》誊抄完,国民党也退出了上海。

文章图片9

上海合众图书馆

不要家的人

1975年,周总理在病危之际,依然牵挂着我国图书馆的事业。自晚清以来,战火频发,我国大量古籍善本散落各处,急需一次大规模的清点和排查。

周总理提出,“要尽快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由此开启了中国近百年来最浩大的一次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程。

文章图片10

1978年,沈燮元接到指示,参与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并担任子部主编。

古籍善本,是指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并流传较少的珍贵古籍,年代下限大致断至清代乾隆,以及辛亥革命前,有特殊价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为善本在收录之列

这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由中国古籍善本编辑委员会编,是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

文章图片11

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除台湾省外)。编排方法基本按四部分类法排列,并增设丛书部,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

沈燮元回忆起当年,仿佛历历在目,没有电脑和互联网,几十万张卡片都需要用眼睛一一查核,有时候眼花了,又要重新再看一遍。

文章图片12

各个图书馆送来的卡片规格都不统一,有些信息还是错误的,这无疑给沈燮元等人增大了工作量,他们只能凭借经年累月的经验和学识,仔细甄别这些内容,将错的修正,将漏的补上。

沈燮元举了个编纂工作中的例子,“清代有个人叫唐翰题,不了解的人以为人叫'唐翰’,'题’字,是多余的,这就是明显的错漏”。

历经18年,《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最终完稿,沈燮元松了口气,他这些年里,北京、上海两头跑,大家都曾打趣过沈燮元,说他这些年连家都不要了。

文章图片13

1996年,《善本目录》全书出齐,当年的上海文化局局长方行评论,这次工程是“早十年也不行,晚十年也不行”。“早十年,人还没有集中在一起;晚十年,老前辈就没有了。”

这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历代官修书目和私撰书目,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

而沈燮元也从满头青丝熬到了白发苍苍,他将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文化部在工程结束后,授予了他“特殊贡献奖”。

文章图片14

沈燮元拿出当时的合影,苍老的手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他怀念地说,“当时拍完照就各回各家了”,接着他指着照片中的人说,“这位是潘田祯先生,是委员会的顾问,这位是顾老,这是副主编……”

说着说着,沈燮元的声音有些哽咽,“很可惜现在很多人都不在了”。他们这些“老人”将任务完成后,便一个个离开,后人只能通过字里行间,找到他们留下的珍宝。

文章图片15

退休后的梦想

早在1955年10月,沈燮元就来到南京图书馆工作,这一待便是67年。

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工作结束后,沈燮元已是退休的年纪,但他依然风雨无阻地来南京图书馆上班,成为馆中的“活化石”和“馆宝”。

同事们一旦有拿不定的字,或者是一些问题,找他定能有正确答案。

卸下重任的沈燮元终于有时间,可以继续完成自己的梦想。

他兴冲冲地拾起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跋集的整理工作,他摸着过去的纸张说,“这是我的一个心结,要不是编纂工作,早就完成了”。

文章图片16

黄丕烈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在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在书目题跋(题跋:写在书籍、书画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文字叫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校勘考订、刻书事业方面有非常伟大的成就。

经黄丕烈题跋的古籍,意味着在其自身在版本、校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且黄丕烈的跋语中含有丰富的人文佳话,被人们所珍视着。在藏书界,“黄跋”已经是一个专门术语,只要有“黄跋”的古籍都会被认定为重量级藏品。

沈燮元打趣道,“在拍卖行上的藏品,只要有黄跋,价值立刻嘭嘭嘭就上去了”。

文章图片17

晚清时期,潘祖荫曾刻印过《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民国时期,缪荃孙也刻印了《荛圃藏书题识》十卷。此后的多年间,有很多人都做过黄丕烈的整理工作。

但因为古籍大多是私人藏书,大多人没见过原书,题跋都是托人代为抄写,错漏的内容有非常多。

南京图书馆在早些年,将过云楼的大批藏书收入囊中,其中就有2本黄丕烈的题跋。

文章图片18

南京图书馆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最早是由清代人顾文彬所创立,经过顾氏六代人150年来的传承和收集,里头的藏书集宋元古椠(qiàn)、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

仅凭沈燮元一个人,要如何完成他的梦想呢?

独自的“旅途”

沈燮元将整理过的黄丕烈题跋,取名为《士礼居题跋》。

文章图片19

在初稿中,他将现有的黄跋集汇总,再将后续的工作分成4个步骤,找、比、补、校。

第1个步骤“找”,可谓是最难的部分。沈燮元要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出有黄丕烈题跋的原书。

南京图书馆拥有的黄跋原书,沈燮元可以自行借看,他还向中外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藏书家求取书影(指显示书刊的版式和部分内容的有代表性的样张。从前仿照原书刻印或石印,现多影印)。

沈燮元还不断地打听其他未被发现的黄跋,将它们统统整理起来。

每年沈燮元都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和资料,有些是向他透露黄跋的踪迹,有些是找他鉴证黄跋的真伪。

文章图片20

与沈燮元共事多年的同事回忆起许多年前的一幕,当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的何金元,请沈燮元鉴别某刻本《中吴纪闻》中,“黄丕烈”的真伪。

沈燮元一翻开书,只看一眼便认定这是后人临摹,他说,字体虽然相似,行文间少了点黄丕烈的“神韵”,肯定不是真迹。

顾廷龙曾赠送过一副对联给沈燮元,上联是“复翁异代逢知己”,下联是“中垒钩玄喜后生”,其中的“复翁”就是黄丕烈的号。

沈燮元像是黄丕烈的跨时代好友,将他的文字研究得十分透彻。

文章图片21

第2个步骤是“比”,沈燮元将前人所著的黄跋集,通过和原书、书影的比对,纠正错误和漏洞。

沈燮元指着旧书里的一处说,“这里有个'仍可弗乱’”,接着他翻开原书找到这个地方说,“'仍可弗乱’的后面这一场段都没有,少了几百个字”。

这项工作极其繁琐,沈燮元需要仔细比对,有时候还会出现错字,他都需要一一做记录,将错误得更正。

文章图片22

第3个步骤 “补”,似乎是所有步骤里最轻松的了。沈燮元将找到的新黄跋补充进去书稿里,将这本《士礼居题跋》完善齐全,使其更加准确,日后可以给研究者提供非常详细的资料内容。

2020年,沈燮元的《士礼居题跋》已经完成了第一校对,他说“现在的《士礼居题跋》,有80多万字了,打印好稿子了,需要校勘再校勘,尤其是标题要重新看一看。”

这本《士礼居题跋》囊括了,沈燮元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800多个黄跋的书影,以及新发现的10则黄跋,它将成为最好、最全、最重要的黄跋集,此时,离沈燮元的梦想完成仅有一步之遥。

文章图片23

老先生的热爱

在南京图书馆的67年里,沈燮元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编目,一件是图书采购。

如今馆藏有“十大镇馆之宝”,其中两件都由沈燮元采购。一件是北宋的《温室洗浴众僧经》,来自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另一件是辽代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文章图片24

温室洗浴众僧经

后者的采购过程,沈燮元现在还记得,那是上世纪50年代,沈燮元在上海街头和卖家碰面,他拿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后,只展开了一半立刻断定是真迹,马上就问价,卖家说要500块,沈燮元二话不说,掏了钱立刻就跑开,生怕卖家会后悔。

想到这,沈燮元眼睛笑成一条线,“这都是平时的积累,东西拿到手上立刻能知道,现学就来不及了”。

文章图片25

养生之法

有句话叫做“文人好酒”,曹操曾作《短歌行》,里面就有提到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康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酿酒始祖。

沈燮元也好酒,平时吃饭时,总喜欢喝上一杯,他笑着说,“我的酒量还是可以的,那种10度米酒没问题”。

除此之前,沈燮元还喜欢看小说,看《非诚勿扰》,为了看这个综艺节目,他还特意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只是如今他一头扎进《士礼居题跋》中,只保留了喝酒吃肉的爱好。

文章图片26

对于98岁的沈燮元来说,大家有时候会打趣的问他是怎么保养的,沈燮元笑得露出最后一颗大牙,摆摆手说“养生秘诀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发火生气,也不要整天自怨自艾。嗜好最好不要太多,生活越简单越好。”

沈燮元的生活中只有1件事,那就是古籍版本目录学,他说“一个人在世界上不能老是玩嘛,用时间做点事情”,奉献出自己的热情,才能感受到年轻。

做有兴趣的事情就会很开心,沈燮元只想着书,他说,“过好每一天才是最主要的”。

文章图片27

后记

热爱一件事情,就投入你百分之二百的精力,让生活因为你的热爱而充满活力。不要担心没有成果和回报,时间总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像沈燮元老先生,他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古籍版本目录学,时至今日他仍然怀揣着梦想,要将黄丕烈的诗文集子和年谱都完成。

他时常会说,“时间不够了”,每天除了吃饭、喝茶、上厕所,沈燮元都稳稳的坐在凳子上,争分夺秒的完成他的梦想。

我们如此年轻,难道要躺平过日吗?

参考资料:

(1)哔哩哔哩 《但是还有书籍》-第1集 我们的图书》

(2)澎湃新闻 《98岁大佬火了:每天工作9小时,喝酒、吃肉两不误》20220324

(3)中国新闻网 《“古籍活字典”沈燮元:98岁高龄仍每天坐公交车去图书馆》20220223

(4)新华社《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20220225

(5)现代快报 《94岁'学霸'爷爷沈燮元:每部古籍都是久别重逢的老友》20171119

(6)故宫博物院-《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7)百度百科-过云楼、沈燮元、屠绅、黄丕烈

(8)人生五味 《文人与酒:惟有饮者留其名》202109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