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之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而成六十花甲周期。十天干化五运,十二地支分五行,五运与五行同气,是为“岁会”。此乃上篇推文重点论述之问题。 五运与六气相伴而生,言此必言彼,言彼必及此。有“五运”和地支相配之“岁会”,则自当另有“五运”和六气相配之“说法”。 但这个说法是什么呢?此即黄帝再发新问之缘由。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 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一、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 1.“……之岁”。甲己土运之岁,乙庚金运之岁,戊癸火运之岁,丁壬木运之岁,丙辛水运之岁,是为十干化五运之岁。五运之岁,循环相生。附十干化五运,木、火、土、金、水循环相生以及生、长、化、收、藏盛衰图如下:
3.年支与司天之气匹配法,如《素问·天元纪大论》黄帝引鬼臾区之言:“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酋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三阴三阳匹配六气五行: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 附年支配司天之气和五行关系图如下: 4.“奈何?”五运天干“下合”主岁之地支为“岁会”,那么,五运天干“上合”司天之气又当如何呢? 二、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1.天之与会也 “天”即天道司天之气,“之与会”即“与值年大运年干同气之会”。“天与之会”,即六气司天与五运主运同气之会,或五行属性相同之会。 但具体又当是何岁呢? 先附干支六十花甲图如下,以备后续查勘。 “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甲己土运;丑未之岁,上见太阴。甲己天干配丑未地支之岁为:己丑、己未。 “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戊癸火运;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子午之岁,上见少阴。戊癸天干配寅申、地支之岁为:戊寅、戊申、戊子、戊午。 “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庚金运;卯酉之岁,上见阳明。乙庚天干配卯酉地支之岁为:乙卯、乙酋。 “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丁壬木运;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天干丁壬配地支巳亥之岁为:丁巳、丁亥。 “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丙辛水运;辰戌之岁,上见太阳。丙辛天干配地支辰戌之岁为:丙辰、丙戌。 也就是说,乙丑、乙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酋、丁巳、丁亥、丙辰、丙戌,这十二年在干支六十花甲中,乃“天与之会”年,即《天元册》所谓“天符”之年。 如下图标红者所示: 2.故《天元册》曰天符。 《天元册》即《太始天元册》,此册名在《素问·天元纪大论》和《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有全名,择机解读。 《太始天元册》将“天之与会”十二年命名为“天符”。“天符”,顾名思义,主运(年干)与司天二者同气相合,若合符节,是为天符。 五运(年干)下合地支为“岁会”,五运(年干)上合司天为“天符”,那么,有没有五运“年干”既下合地支又上合司天这样的“三合”之岁呢? 明日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