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案例分析

 特教梦 2022-06-23 发布于江苏

在奥尔夫音乐课堂当中,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遵从孩子的本心,不以音教,而为人本,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我见证了学生在奥尔夫音乐课堂活动当中,学生从初识音乐、感知音乐、发现音乐、探索音乐、运用音乐,最后让学生从内心上爱上音乐的美好的过程,着实很欣慰。我从奥尔夫音乐的形式,即学会倾听、声势律动及游戏的方式来展现本节奥尔夫音乐活动。

一、学生情况:

本组共有6名学生,均为精神发育迟滞。在音乐课中学生课堂纪律一般,但注意力有时会分散,对于音乐的节奏性较差,不理解音乐的节奏与节拍,可跟随音乐演唱但是无法独自进行演奏,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但在音乐中对歌词的内容理解较差。通过奥尔夫音乐小组课的学习后,使学生的节奏性能有一定的提升,整节课能跟随教师教学节奏保持注意力,能理解歌词的内容并进行演奏。

二、教学目的:

1.理解其歌词的内容,并能用各种形式来演奏音乐。

2.能在课堂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兴趣。

3.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互动性与社交能力。

三、教学重点:体会乐器活动愉快的情绪,感受乐曲节奏。

四、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掌握音乐中的节奏型。

五、教学过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

对于此组学生,我采用了多种感官性来感受音乐的方式。首先,利用钢琴弹奏(弹唱)的形式来熟悉音乐歌曲的旋律,再利用小老鼠的手偶,猫的手偶,以及灯台(非洲鼓)来演奏歌曲的内容(注:要提前注意讲解猫与老鼠的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我与手偶上,然后根据歌词内容表演,我边唱边表演进行示范后,请学生上台跟我一起表演。在这一环节学生非常的积极,配合程度高,且对音乐的旋律与内容都能掌握,也能够完成简单的说唱。

(二)运用各种声势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性。

声势是使用身体当做乐器,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发出响声的一种手段。我运用了声势动作的三个基本动作,即:拍手、拍腿、跺脚来展示音乐的节奏性,因学生是特殊儿童,所以我准备好了白板,白板上贴好了相应的视觉动作提示卡,

即:

小老鼠

童谣歌曲

张立得配伴奏

刘智铭编动作

1=C 2/4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 ×           ×× ×           ×× ×         ××  ×

喵喵喵             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       来。

×××            ××××          ××××××        ×——

                   ---

首先,让学生们认识一下图片中的拍手、拍腿、跺脚分别是怎样演示的,分别进行练习,即:图片拍手——代表拍拍手;图片腿——代表拍拍腿;图片脚——则代表跺跺脚;然后当学生理解后,我任意指一个让学生进行展示,即:当我指到脚,学生们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有了上一环节后,我从头至尾按歌曲演奏形式进行了示范,学生们进行模仿练习,由慢到快,分小节进行,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待学生可以将整个乐曲按其声势动作完成后,我将钢琴和其声势动作相结合进行演奏。

(三)运用乐器进行演奏音乐。

奥尔夫音乐不仅是学习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他音乐的起步。有了上一阶段声势动作的练习后,学生对节奏性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特点,我仍采用视觉提示的方式进行学习,

即:

小老鼠

童谣歌曲

张立得配伴奏

刘智铭编动作

1=C 2/4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 ×           ×× ×           ××   ×        ××  ×

喵喵喵             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       来。

×××            ××××          ××××××        ×——

                 ---

与上一阶段的教学方法相似进行教学,给予学生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一阶段教学,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我尝试运用手鼓进行演奏。学生掌握节奏后,我将手鼓与钢琴相结合进行演奏。备注:在此环节,我没有做硬性规定,准备了多种奥尔夫音乐的教具,秉承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去即兴创作。

(四)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沟通与练习,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在此阶段,我运用了彩虹伞,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彩虹伞作为灯台,乐器作为油,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头饰分发给各位学生,辅助老师作为大猫,我和学生作为老鼠,

即:

小老鼠

童谣歌曲

张立得配伴奏

刘智铭编动作

1=C 2/4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5   5  3           5  5   3         5   5  3         5   6   5

喵喵喵             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       来。

1  1   1          1  6 1  5         5 5 5 3  2 3     1

我与学生作为老鼠,双手屈肘在胸前学做小老鼠的两只前脚,辅助老师作为大猫悄悄的躲在一旁,边唱歌边进行表演。

第1小节:“小老鼠”四下张望。

第2小节:“小老鼠”双脚迈到彩虹伞内,表示“上灯台”。

第3-4小节:“小老鼠”拿起乐器当作偷吃东西的样子。

第5-6小节:“猫”边唱歌边合拍地走了出来,寻找“老鼠”。

第7小节:“小老鼠”在“灯台”上作小碎步自传一圈。

第8小节:“小老鼠”跳下“灯台”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哪只“小老鼠”动了,“猫”就抓住他。被抓住的“小老鼠”要学“吱吱”的鼠叫声。

备注:在此过程中,我需要注意的是彩虹伞是否固定好,防止出现滑倒的现象。在学生熟悉后,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进行选择扮演,提高音乐的趣味性。

最后,我设计了放松休息环节,我选择了听音乐《Lo Yisa Goy》,此音乐让人感觉到舒缓,非常适合在音乐放松时使用。在此环节我还运用了大龙球,跟随音乐的旋律来给学生以滚动大龙球的形式来按摩学生的前胸与后背,有的学生对于大龙球触觉刺激接受度来具体进行滚动按摩,灵活性进行教学。

六、教学效果。

经过本节奥尔夫音乐课的训练,该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秩序感、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情绪情感上等多种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在音乐的节奏上教师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有较很高的提升,真正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喜欢上、热爱上音乐。运用多种形式来感受音乐,充分体现出了教学的多样性,体现出“寓教于乐,乐教于学”的教学思想过程中去。我相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会使我们的孩子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魏淑芳

单位:潍坊市儿童福利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