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haior 2022-06-23 发布于重庆

作为著名险关,函谷关在古代赫赫有名。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因此,它曾是秦国保境御敌的必要保障。凭借此处地势,秦国曾拒守六国联军,在地势上立于不败之地。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以此雄关,阻百万之众,何等壮观?难怪刘邦入关中后,张良也劝说他将首都定在关内长安。

可汉武帝在位时期,函谷关的作用却大不如从前,就连其地址,都被汉武帝强行向东移动了三百里。那么,先秦时期的第一险关——函谷关,为何在汉朝的地位不如从前?函谷关地位既然下降,隋唐二代又为何延续秦汉的“关中本位”政策呢?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一、先秦时期的函谷关

首先要清楚:函谷关如何能成为先秦时期的第一险关?

这自然是因为它的地理优势。顾祖禹曾说:“自新安西至潼关殆四百里,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这里形容的,便是著名的崤函古道,也就是东西之间的主要通道。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在当时,想要从东向西,崤函古道是必经之路,临近关内,便可见到地势险峻无比的函谷关,以致于“车不得方轨,马不能并辔”。而先秦时期的主流兵种,正是车兵。

春秋时,一个强国、大国的标配,就是看它是否能培养出一千辆战车。也正因如此,“千乘之国”才会成为强大国家的代称。

一般来说,一匹战车需要四匹战马拉着,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大概是三米乘三米的规模。这样的战车,放到中原地区的平原,那无疑是一大杀器,不管对面是人是马,直接横冲直撞过去,势必会让敌军人仰马翻。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可惜,车兵再怎么勇猛,到了崤函古道,也难以尽情驰骋。

到了函谷关,体型笨重的车兵,更是会被动挨打而无法反击。而这,便是秦国当年拒守六国联军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函谷关凭借其对车兵的天然克制,才得以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险关。

也因为有函谷关的存在,中国才慢慢有了东西之分,并逐渐衍生出关内关外与关西关东的说法。

那么,为何到了汉武帝时期,函谷关的地位便不如以往这么重要了呢?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二、骑兵作用日益凸显

还是因为兵种。汉武帝在位时,锐意进取,积极训练骑兵,以打击来自草原的心腹大患——匈奴。

匈奴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射,“走位”灵活,传统车兵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太大伤害。为此,汉朝几代君王一边与之和亲,一边又开设马场,训练骑兵,在汉武帝时期总算有了用武匈奴的资本。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在此情形之下,骑兵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兵种。崤函古道上,过去车兵无法通过的路,但骑兵却能轻松进出。这便意味着,函谷关对骑兵起不到太明显的克制作用。如此一来,其战略地位自然会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随着中原政权由御内向制外的变化,函谷关自带的“保险”功能,也不如以前了。过去把都城定在长安,是为了防止关东诸侯生有异心。朝廷放在关内的长安,即便关东诸侯有不轨之心,只要把“东大门”函谷关给守住,便可高枕无忧。

但在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推恩令”的实施,更是在无形中便削弱了各藩国的实力。如此一来,坐镇长安的汉武帝便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去处理这些藩王,而是将目光放到了草原之上。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三、潼关取代了函谷关

东汉以来,长安不再为首都,取而代之的是洛阳。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心,更适合辐射四方。三国时代的曹魏政权、西晋,也同样把首都放在了此地。

直到南北朝以后,隋唐才重新把长安定为首都。为何经过几百年后,位于关内的长安,仍能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呢?

先秦第一关隘——函谷关,为何到了汉朝,作用不大了?

一方面,是因为隋唐两代的“关中本位”政策,掌握大权的都是关陇贵族集团。他们以长安为首都,更能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

另一方面,潼关逐渐崛起,并成为阻碍骑兵西进的险要关隘。换言之,隋唐时期的潼关,代替了函谷关的作用,进而承担起了其“门户”的职能。

参考资料:

《战国策》《史记》《汉书》《读史方舆纪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