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高清《精致作文选萃》简介

 胡高清 2022-06-23 发布于辽宁

深圳鹏达高中

SHENZHEN

PENGDA

“精致作文选萃”

胡高清

深圳鹏达高中第一本作文校本教材--胡高清“精致作文选萃”样本已经出来。
       邓继新校长要我为这本作文教材写一个“序”,我投机取巧,把我几年前发表在上海一家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拿来充数了。

深圳鹏达高中的廖声斌副校长为我这本作文校本教材写了一个“跋”。

在此,我要谢谢邓继新校长的美意,谢谢廖声斌校长的美言……

附:这本作文选集,是深圳鹏达高中的校本教材,并没有公开发行,印数也有限。有家长向我索取这本教材,我的回复是——如果您需要,请联系李老师(18871380020),这本作文教材只需您付出成本价20元,算是胡老师答谢那些一直在关注我公众号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谢谢你们!

廖声斌

GAOZHONG

SHENZHEN

PENGDA

《精致作文选粹》是深圳市鹏达高级中学的第二本校本教材。本教材是由全国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胡高清先生加盟深圳市鹏达高级中学后,在一个月内编辑成册的第一本高中生优秀作文选。

胡高清老师是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曾先后执教于湖北省重点中学“沙市中学”、“大连市开发区第一中学”等名校。他在职工作期间,敬畏教学职业,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培养了无数的英才;退休后,胡老师笔耕不停,热心国学作文教育,立誓为学生做一百场作文指导公益讲座——现已在国内八十多所中学完成讲座八十多场。他的个人公众号“胡高清作文超市”吸引了全国数以万计的学生,发表作品数千篇。

 鹏达高级中学在办学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全面实施“精致教育”,坚持走“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道路,鼓励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育科学实验。“胡高清精致作文工作室”是学校为名师成立的第一个工作室。我们相信“胡高清精致作文工作室”会给鹏达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改革新风,我们也相信这本作文校本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会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是为跋。

廖声斌写于崇正楼      

2021年10月26日

我简单,故我在(代序)

胡高清

GAOZHONG

SHENZHEN

PENGDA

 我退休之后,经常被全国各地很多学校请去做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讲座。有老师问我——有很多特级教师退休后并没有像您这样大受欢迎,您这个“特级教师” 有什么“特别之处”?您有什么“特别的教学主张” ?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这个“特级”都会“特别着急”。我也问过自己,我的“特别”的教学主张是什么?想了又想,我的回答往往是——没有。如果硬要我作出一个回答,我就只好勉强说,我的教学主张就是回归传统。但是“回归传统”是现代教书人所不屑的,因为这个过程形不成自己的主张,并且,很明显,这种说法既土气又有复古守旧之嫌,谁愿意这样说?但是,仔细想想我在语文教学上尤其是作文教学上取得的成绩,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方法——背诵、模仿和创新——除此之外,我所践行过的其他方法都是花拳绣腿,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所以,我的教学主张(主要指作文教学)归纳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强化背诵、刻意模仿、鼓励创新”。

一、强化背诵

说到传统教学中的背诵,我们常常就认为是“死记硬背”,没有好感。其实,古代的教学很多时候也是“活记软背”并不都是死记硬背的,即使是“死记硬背”,那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大家,哪一个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来?背诵是学习语言之母,离开背诵,就很难学习语言了。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

我经常对学生转述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说过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有个学生,从高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进了北大。进入北大后,他本想不再继续背了。但当他的同学听他背诵的时候,无不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于是,由于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他就开始继续背第四册,把第三、四册都背得滚瓜烂熟,他熟到什么地步呢,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他就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连接上,而且语音和磁带录音一样标准,因为他是模仿着磁带来背的。这位学员到美国第一个星期写文章,教授把他叫过去说他的文章是剽窃的,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教授说:“我20年教书没有教出写这么漂亮文章学生来。”这个学员说,我没有办法证明我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但我告诉你,我能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练,你想不想听?结果,他还没有背完两篇,那位教授就哭了起来,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20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背过,而一个中国学生竟背诵了这么多精美的文章,所以很难过……

 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英语难关就在这一篇篇如同行云流水般的背诵中,轻易化解了。这说明什么?这是背诵的力量!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听、说、读、写四大环节中“听”和“读”属于“输入”的范畴,“说”和“写”则属于“输出”的范畴。见证一个学习者的功力,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看其“输出”能力的高低。要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出”,就必然要依托源源不断地“输入”,否则“输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背诵就成为“输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了。

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指出,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的时间选择经典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反复诵读,快乐记忆,为日后作文的模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少老师为了训练学生写创新作文,一开始作文训练就鼓励学生“出新”,殊不知,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没有一定量的背诵,学生如何去创新?“新”源自于“旧”,“旧”之不存,焉能有“新”?从孔夫子设坛教学以来,反复背诵就是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题中应有之义,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在各种语文教学杂志上却为要不要背诵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

二、刻意模仿

学习语文离不开背诵,作文离不开模仿。我新接一个班级的时候,总是要告诉学生——要学会模仿。

 当然,我们首先要区分模仿和抄袭的界限。抄袭的文章,几乎就是一字不易地抄录他人的文章,把他人的文意文字不由分说地据为己有,这是我们应该杜绝的。但是,局部借鉴他人的文章的文意文字,是不能一概称之为抄袭的,多数情况下,它只能说是模仿和借鉴,而模仿和借鉴正是我们初学写作的人要常练常习的。

严格说,只要涉及语言文字,没有不模仿的东西。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被前人说过;我们写过的每一个字,也几乎被前人用过,我们就是在一天天的模仿中才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的。不必说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是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诗句,柳宗元《小石谭记》“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模仿魏晋南北朝时期郦道元《水经注》中的“绿水平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也不必说 鲁迅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曹禺先生的处女作《雷雨》,是模仿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单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生不息》就是模仿安徽学生的满分文《会心一笑看世界》,而更有意味的是,《会心一笑看世界》也是模仿了一篇过去的网络文章。而且,我上边的叙述方式“不必说……,不必说……,单说……”不就是模仿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吗?所以,不仅“学生模仿模仿不是罪”,而且应该毫不避讳理直气壮去模去仿。

其次,我们更要认识到,模仿其实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毕加索是从模仿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等起步的,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的合唱,是模仿法国作曲家卡比尼创作歌曲的结果。飞机的发明是对鸟的模仿,锯的发明是对带齿草叶的模仿,仿生学中的所有发现都是模仿生物的产物——聪明人是从来不拒绝模仿的。

尤其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二战后,他们的迅猛发展令世人瞩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和民族是最善于模仿的民族。他们不但不以模仿他国为耻,而且以能够学习外来文化为荣。你到日本京都旅游,导游小姐会毫不避讳地介绍着:“京都是日本一座古城,相当于贵国的西安。整个城市也都是仿照西安而建。”在说起日本历史的时候,她们不断地提到,“我们的许多习俗都是向贵国学习的”,“日语中有许多汉字,都是向贵国学习的”,“我们吃饭呢,也使用筷子,这是向贵国学习的”等等,等等。日本人在说起这些的时候,是充满了自豪的,他们自豪,是因为他们成功的学习了、学到了别国的传统和精华。而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视模仿为可耻了,这是多么错误的思维方式啊!模仿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我们为什么不能够理直气壮去模仿人类一切优秀的东西呢?

所以,我们不仅不必要为我们的作文模仿了他人而感到羞耻,而且在模仿的同时,要心存感激和自豪:感激前人给了我们值得学习模仿的文本,自豪自己能够通过模仿使自己成长和走向成熟。

应该承认,学生最初都是不会作文的,我们为什么不从模仿开始呢?所以,我充分鼓励学生学习模仿,刻意模仿——仿词、仿句、仿段、仿篇。作文模仿教学,理直气壮地模仿,给我的学生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学生也从惧怕作文厌倦作文转变为愿意作文喜爱作文了。模仿,是学好作文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

(有一个学期,竟然发表了这么多作文!)

总之, 我以为,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即是背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第二步是模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第三步是创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用在此处我看也很贴切。

所以,我们一直视为畏途的作文教学,其实是多么简单啊!不管是什么方法,简单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先进的相机一定是简单到“傻瓜”的相机,先进的电脑一定是老太太都可以操作的电脑,同理,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一定不是很玄妙的方法。

我简单,故我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