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丨太爱她了,必须亲手毁掉她才行

 胡叨叨女士 2022-06-23 发布于山东

文:wu_chm

昭和25年(1950年)7月2日凌晨,日本国宝级的历史建筑金阁寺被学僧林承贤(时年21岁,本名林养贤,进入金阁寺后戒名林承贤)放火点燃,金阁(舍利殿)荡为寒烟,后于1955年修复。三岛由纪夫根据当时林承贤的一句独白——“我嫉妒金阁的美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悸动的情绪,他以此为原型进行了艺术再加工,写出了这部在世界上极有影响的作品——《金阁寺》。

书中假设“我”是林承贤,并化用“沟口”这个名字,借沟口之口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现林承贤的经历和他的内心活动。而他最后选择焚毁金阁寺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竟是金阁实在是太美了。

金阁太美,在还没有见到金阁之前,沟口的父亲就常念及,甚至至死不忘,以至于沟口在还没见到金阁时,就已经在脑海中为金阁刻画出了飞阁流丹之俊美:

我经常在照片和教科书上见到现实中的金阁,可父亲口中虚幻的金阁却在我的内心占据上风。父亲从未提过现实中的金阁如何光芒璀璨,可他的话总让我觉得这世上再无比金阁更美之物,且“金阁”这两个字,这音韵在我内心勾勒出的金阁是那样无与伦比。每当见到阳光照耀在远方的田地,我都觉得那是来自目不可及的金阁的投影。

金阁寺

等到自己真正来到金阁并天天目睹她的芳泽,沟口才更惊觉到她的美,念兹在兹,最后让自己无法安心读书念经,甚至在外面找女人的时候都会因脑海中时刻浮现出金阁的画面而困扰着他。

沟口是一个自卑的人,他身材瘦小,又有口吃,出身也很一般,以他的丑面对金阁的美,让他自惭形秽。他太爱金阁了,到最后甚至觉得只有亲手毁掉她才行。

小说的主题依然贯彻着作者“两极对峙”的创作思想,一面是金阁的崇高;另一方面则是人世的污浊与丑陋。

这部小说里也有作者三岛由纪夫自己的影子,比如少年时期的三岛因为身体羸弱没有通过入伍体检,于是他成年后成了一个健身狂,在他后来的多张写真照片中,他一再秀出自己袒露上身肌肉的身材;小说中沟口的自杀,以及准备放火前多次在人前宣称自己要做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也都颇合作者自己的经历。

三岛由纪夫

根据作者生前好友涉泽龙彦回忆,三岛由纪夫曾说过:“我像西班牙的绘画一样对血充满饥渴。想看血,想得要命!”

确实,“物哀”本就是日本文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如日本标志性的花种——樱花,当然是极美的,然而樱花之所以被日本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此美丽的花盛开几天便会凋落,她们自我毁灭,短暂却绚丽而热烈。

于是在1970年,看起来在政治上极为幼稚的三岛由纪夫,导演了一场黑色幽默般的自杀:他在自卫队里宣扬了一番拥护天皇的演讲,但无人响应,于是切腹自杀,过程中几次失败,颇为痛苦。三岛切腹自杀后,不少作家赶到现场,但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自此以后,和三岛亦师亦友的川端康成大受刺激,川端也于一年后含煤气管自杀。

其实川端康成晚年的诸多作品中已显露出了颓废的风格,再联想到其他两位自杀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太宰治,其厌世的情绪在他们自己的某些作品中已经显露无疑。尽管人们都说要尽可能地把作品和作者孤立地看,但从他们最后的结局来看,雪泥鸿爪之中其实早已反映出了一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