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翥龙骧

 名者说收藏 2022-06-23 发布于安徽

​​

清乾隆-嘉庆 粉青釉凸花苍龙教子图大梅瓶年代清乾隆-嘉庆质地瓷质尺寸H: 70 cm (27 1/2 in.)乾隆一朝,御窑瓷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新品种、新器型层出不穷,单色釉瓷器的生产更是臻于化境,其中青釉拱花作品,堪称乾隆御窑经典佳作。本品唇口,短颈,长弧腹及底内收,内挖式圈足。底部露胎处可见胎质紧实致密,其尺寸虽大,但成型却极其规整,不见大件器物时有发生的变形现象,隐隐体现出其不凡的档次。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宝光内敛,清润怡人。釉下以减地浅浮雕兼暗刻手法饰苍龙教子图,画面中见大、小二龙行于云海间,苍龙怒目利爪,硕首虬身,行于云间,欲教海面腾升之小龙夺珠之要,二龙呈偃仰之势,形神俱佳,鳞毛须髭纤毫毕现。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递出浓浓殷切之情。再细观之,粉青釉在纹饰高低起伏处呈厚薄变化,使得纹饰增添了几分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彰显了御窑工匠不俗的制作功力。 乾隆时期,青釉的烧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所制青釉瓷器,不仅使同类品种釉色可以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还根据青釉不同色阶,烧制出粉青、冬青、豆青等多个品种。如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龙泉青釉,有深浅二种;仿东青釉,有深浅二种”。而若本品般青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在《清宫瓷器档案》中被称之为“拱花”瓷器,为乾隆御窑追摹龙泉釉下暗刻工艺所创制的装饰手法。在清代陈设及活计档案中亦多有记载,如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初十日下旨烧造一批琢器当中就有“冬青拱花宝月瓶、冬青拱汉文宝月瓶、冬青拱花汉尊”的记载,足见乾隆皇帝对这一装饰工艺之喜爱。苍龙教子图作为清代官窑传统图式,始见于雍正时期。乾隆后期,又予以特殊政治寓意,寄托了高宗皇帝对嘉庆的殷殷期望之情。此时所制苍龙教子题材御窑瓷器尚见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花矾红等多个品种,乾隆皇帝教子之良苦用心,可见一斑。此外,采用青釉拱花工艺制作教子题材者,相较于他品类而言,则更加少见。本品体量硕大,其实恢宏,高达七十多公分,而器型端庄挺拔,毫不变形,尤为难得。其将浮雕工艺与粉青釉合为一体,搭配相得益彰,实为一件乾嘉御窑经典之作。来源:山中商会(纽约)旧藏;纽约佳士得,2000年3月21日,lot 388;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lot 1611;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15日,lot 3125

清乾隆 釉里红九龙闹海图抱月瓶年代清乾隆质地瓷质尺寸H: 29.2 cm (11 1/2 in.)“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烧制出一件呈色完美的釉里红瓷器,也颇为不易。因此,乾隆皇帝曾发出“往好里烧”之叹。本品直口,短颈,颈肩置对称云耳,扁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通体施透明釉,釉色莹润微泛青,釉下以釉里红为饰,颈部饰蝠庆绵长图,云耳及肩部以如意云为饰,腹部通景绘九龙闹海图。一面以正面龙为中心,四龙呈拱卫之势。另一面,以火珠为中心,四龙呈奋力夺珠之势。两面九龙又暗合《易经》中“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九五之尊”之寓,颇显皇家威仪。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抱月瓶,又名“宝月瓶”或“马褂瓶”,其器形源自西亚金属器,盛行于明初永、宣两朝,此后断绝,至清代雍乾御窑继有追摹之作,多用于宫廷居室陈设等重要场合。而将釉里红与抱月瓶合为一体,可以称之为乾隆御窑慕古创新之作。众所周知,釉里红烧造工艺繁复,而且呈色极为不稳定,若窑室气氛掌握不准,其色或是暗沉,或是浅薄,皆不堪入目,影响美观,故乾隆早期对此颇为不满。如《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三年(1738年)载“釉里红龙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御窑窑工经过不断探索,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改进和提升。一方面是通过烧制经验,最大程度上掌控窑室火候;另一方面为改用易于晕散的勾勒平涂法为线描装饰,故乾隆时期所见釉里红器物多见线描绘就,本品亦然。其以鲜艳清晰的面貌呈现于世,与乾隆皇帝对该类器物的勤勉关注不无关系。据《清宫瓷器档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奏折文稿载“(奴才)在京时十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交出釉里红马挂瓶一件,画样一张,传旨看明瓷瓶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俱写乾隆款送来呈览,钦此钦遵。(奴才)看明釉色,祗领纸样,恭捧到关……一并交窑厂协造葆广等敬谨烧造,并谕俱造釉里红颜色务要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俟造得时,奴才拣选送京恭呈御览。”据此可以推定乾隆朝以线描技法绘画的“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的釉里红御瓷应是乾隆四十年之后的产品。本品胎釉俱佳,品质精良,颇为贴合乾隆皇帝对釉里红瓷器“务要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的审美要求,同时又具皇家“九五之尊”的等级理念。查阅各大博物馆馆藏资料,未见与本品相同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乾隆矾红九龙闹海图小抱月瓶,与本品纹饰布局基本相同,但以矾红绘制,其烧造难度低于本品。查阅收藏市场资料,仅见乐山堂蔡一鸣先生藏有一件与本品完全相同的作品,另2018年秋季北京拍卖会曾释出一件比本品尺寸稍小的作品,当时即以21,850,000元的高价成交。来源:欧洲私人旧藏

清乾隆 青花苍龙教子图抱月瓶年代清乾隆质地瓷质尺寸带木座 H: 29.5 cm (11 5/8 in.)“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本品唇口短颈,颈肩部置对称螭龙耳,螭龙以青花渲染,颇为生动。瓶腹部扁圆,及底内收,下承内挖圈足,整器体量小巧,亦不失端庄。瓶通体施以透明釉,釉面莹润,釉下以青花为饰,发色亮丽,为乾隆一朝青花烧造之巅峰色泽。瓶口沿下饰倒垂如意云头纹,腹部主体以云蝠及苍龙教子图为饰。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洪蝠迭现,灵瑞咸集,苍龙于云间腾跃,龙身雄健壮硕,爪牙锋利,叱咤风云,在云纹的衬托下气度非凡,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于惊涛海面中迎苍龙而起,二龙四目相对,教子之殷殷期望跃然于瓷上。整器纹饰绘制生动精美,所见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深得迤逦之姿,福海之中波涛汹涌之象,是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出御窑画师一丝不苟的精神。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妍丽清雅的青花,莹润皙白的胎釉,相益彰显,展现出乾隆上品御瓷的非凡丽质。瓶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抱月瓶为清代御窑追慕永宣同类造型器物并加以化裁而来,清宫瓷器档案中常称之为“马挂瓶”,以乾隆一朝烧造最盛。早在乾隆二年(1737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就已有记载。如乾隆皇帝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因抱月瓶形制典雅尊贵,透出皇家独有的气派,故而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曾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存世所见品类繁多,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青花胭脂红等多个品种,可见当年烧造之盛。苍龙教子图作为清代御窑传统图式,始见于雍正时期。而此式纹样在乾隆后期,又被予以特殊的政治寓意,寄托了高宗皇帝对继任者的殷殷期望之情。满清定鼎中原之后,之所以能够出现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除了三代君主皆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均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勤政为民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因此如何于诸皇子之中考察选取最佳者即太子位,关乎社稷安危,天下得失,乾隆皇帝面临同样的抉择和压力。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高宗皇帝秘密建储,决定皇位将来传给皇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如何培养继承人自然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虽然没有公开皇储身份,但是实际事务之中乾隆皇帝对颙琰格外器重,并已经暗示其储位所属,因而一直在教导和培养他。乾隆皇帝对“教子”行为的重视可以借后来其禅位之后对嘉庆皇帝实行的“训政”得以体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颙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乾隆皇帝就此发出上谕:“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表明乾隆皇帝在禅位之后,朝中大事嘉庆皇帝仍需聆听他的教诲,以免施政失当。此状况延续至嘉庆四年(1799年)初乾隆皇帝驾崩为止。《清史稿·仁宗本纪》载“初逢训政,恭谨无违。”颙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皇帝的意旨一向言听计从,无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训政目的。嘉庆二年(1797年),弘历已当了两年的太上皇,五世同堂,本该娱悦于山水之间,颐养天年,却依然朝夕牵挂着朝政,因此特意刻制了“归政仍训政”印章,告诫自己不可松懈培养继承人的重任,由此可见其对大清江山的重视,对嘉庆皇帝执政的关切。本品正是乾隆皇帝此番“教子”苦心的见证,寄寓乾隆皇帝教导大清新一代君主的款款真情,所绘苍龙教子图之中幼龙即是皇十五子颙琰的化身,其右爪紧握宝珠,昭示其将来嗣承大统之位。苍龙殷切的眼神也折射出乾隆皇帝对永琰的关切和对大清江山的思虑。在传世所见乾隆御窑抱月瓶中,多以云龙、花卉、花鸟纹为饰。而以抱月瓶为载体,绘以苍龙教子题材者则颇为少见。检索公私收藏,仅见西藏博物馆有收藏一件,另见2013年秋季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中释出一件磨底作品,总共仅3件,可谓寥若晨星。本品造型端庄,气韵非凡,整体纹饰布局疏密有致,画工遒丽洒脱,点染恣肆磅礴,青花发色艳丽典雅,再搭配“苍龙教子”这样具有极其深刻寓意的题材,实在是一件乾隆御窑的无上珍品。来源:法国私人旧藏,1930年代购自于尼斯古董商,由家族传承;巴黎苏富比,2008年12月18日,lot 68;中国嘉德,2010年11月20日,lot 2120

清雍正 粉彩双龙捧寿图折腰大盘年代清雍正质地瓷质尺寸D: 54 cm (21 1/8 in.)“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雍正本朝来源:伦敦佳士得,1992年12月7日,lot 59著录:《不独帝宫藏》,钱伟鹏主编,上海,2020年,第70页展览:《不独帝宫藏》,北京晓瓷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扬州文物商店、上海伟鹏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上海中心,2020年8月本品敞口,折沿,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体量硕大,气势颇宏。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坚实。盘内外以粉彩为饰,外壁一周饰红蝠纹,胫部饰碧波海涛纹,“蝠”因与“福”谐音,海又常冠以寿山福海之名,故外壁纹饰又有“洪福齐天”、“福寿双全”之美好寓意。盘内沿以云鹤为饰,白鹤姿态万千,于祥云间翱翔,寄寓“鹤寿千年”之意。盘心见红绿二龙紧紧围绕着描金团寿纹相对而视,二龙硕首虬身,怒目利爪,凶猛异常,颇具皇家威严气势。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本品从红蝠、寿海、云鹤、团寿等装饰题材可以判断,其很有可能为雍正时期宫廷定烧的用于祝寿宴仪的瓷器。另外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二龙龙爪有磨趾的现象。从打磨痕迹不难看出,其并非为后世所磨。众所周知,明清两朝对于龙纹使用规制极为严格,清代尤甚,如《清史稿》中就有八十二次谈及此。清代官方规定,龙为五爪,莽为四爪。清世宗雍正皇帝还曾下令“禁止官民人等服用五爪龙纱缎”,足见其对尊卑秩序的严格维护。由此推测,本品在寿宴仪式结束后,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或西藏、蒙古上层人士时,为降格而有意为之。其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雍正粉彩斐然弈世,然而向来以小件器皿著称,而若本品般之恢宏之作,在雍正“粉彩群芳”盘类作品中亦称得上是扛鼎之作。另外,此式粉彩双龙捧寿大盘,仅烧制于雍正一朝,此后鲜有烧制,更值珍视。

清乾隆 粉彩云龙纹笔年代清乾隆质地瓷质尺寸L: 17.4 cm (6 7/8 in.)“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本品末端制为椭圆球状,管身稍细,近笔首处制为覆斗状,造型修长,灵巧秀气。通体施透明釉,外壁以粉彩装饰,整器周身遍布祥云,五彩缤纷,耀目异常。随管身盘旋而绘龙纹,以矾红描金绘就,龙身盘旋而降,描金所绘至为细腻,龙身细节交代清晰,翔于云间,极其潇洒却不失皇家威仪之感,颇具气势。笔管末端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标准乾隆御窑款识书体,于方寸间书款颇为不易,难能可贵,未见粗劣,保持了御窑的高超质量。笔管所纳锋毫丰满圆健,为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品。从汉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注重对笔管的装饰。到了明清两代,制笔工艺更是极为讲究,不但追求实用,更加注重装饰,特别是御用笔,无论材质还是装饰,均极尽精致华丽。然瓷质笔管不同于其他材质,烧造极费心力。按雍正五年(1727年)一侧奏折载“闰三月二十八日,总管内务府谨奏……盘查事(臣)等委出郎中(鄂善)、员外郎(遇格立柱)盘查磁器库,据伊等查……旧磁笔管二根……”另据《陈设档》中宣统二年(1910年)“懋勤殿现存陈设库存”载有“磁笔管十四枝”,通过档案记载,可以发现清宫盘查库存时,“磁笔管”数量稀少,侧面反映瓷质笔管之珍罕。查阅各大博物馆馆藏资料,未见与本品完全相同的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粉彩云龙纹大印盒,与本品纹样极为相似,二者或为配套陈设使用。此外,本品还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之物,著录于《清代瓷器赏鉴》一书中。《清代瓷器赏鉴》包罗万象,为清瓷鉴赏的权威著作。本品精巧绝奇,虽为小器,确代表着御窑的极高技艺,加之传承有序,来源清晰,且著录于权威著作,更显弥足珍贵。来源:北京翰海,2002年12月9日,lot 1174;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lot 64;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lot 3616

清乾隆 青花洋彩双龙捧寿图小抱月瓶年代清乾隆质地瓷质尺寸H: 22 cm (8 5/8 in.)“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本品撇口,短颈,颈肩部置对称双螭耳,螭耳以珊瑚红描金装饰,颇显皇家堂皇气质。扁圆腹及底内收,腹心微凸,下承高圈足,足底露胎处可见胎体坚实细腻。通体以青花洋彩为饰,颈部饰以缠枝牡丹纹,腹心以红蝠和寿桃为饰,寓意“福寿双全”,向外延伸处为双龙穿花纹,两条红龙面向腹心,呈拱卫之势,似有双龙捧寿之意。通体构图饱满,设色丰富,画意吉祥,颇为贴合乾隆宫廷“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情趣。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典型乾隆官窑款识。抱月瓶初为永宣时期,根据西亚地区同类型金属器皿,摹制而成。永宣以后,此类器物基本绝迹。因其形制经典,备受清代宫廷所倾慕。故雍乾时期,在皇帝的授意下,景德镇御窑竭力慕制,除青花外,还创制出单色釉、斗彩、粉彩等多个品种,其中青花洋彩作品,最能体现皇家创新精神和华贵气质。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早在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就已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以后又见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马挂瓶”、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多番的烧造档案资料足可证明乾隆皇帝对此类瓶式之喜爱。而本品极有可能为档案所记“五彩马挂瓶”之属。本品采用斗彩装饰工艺,并将传统斗彩中青花以外的“硬彩”改为乾隆时期颇为经典的洋彩,可谓匠心独具。相对于传统斗彩瓷器而言,以洋彩饰之,所透露出来的立体造型和表现上的层次秩序,给器物增添了别样的美感。值得关注的是,本品口沿、耳部及足际的描金装饰,也凸显了皇家御用瓷器高贵华美的气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同类型作品,无论尺寸、釉色、纹饰等皆与本品相似,其或出一人之手,共为乾隆御品,由此进一步佐证其显赫出身。来源:欧洲私人旧藏,现藏家曾祖父购自于20世纪早期,由家族传承;伦敦邦瀚斯,2014年5月15日,lot 84

清康熙 斗彩龙凤纹浅碗一对年代清康熙质地瓷质尺寸D: 11 cm (4 3/8 in.)“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本品侈口,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造型端庄周正,胎骨细白,釉质莹润。碗外壁以斗彩绘龙凤纹,纹饰以青花勾勒,内填红、黄、绿、赭、等各种色彩,笔触纤细,填彩准确。祥云密布,缭绕如烟,行龙主体以青花绘就,赶珠穿行,瞠目张吻,须发飘逸,躯干遒劲有力,五爪锋利如轮,龙鳞排布细密有序,一丝不乱,周身火焰灼灼,风驰电掣,凛凛威仪,令人敬畏。另一侧凤凰傲然穿行,翎毛整齐细密,尾翼飘逸,婉转婀娜,繁复华丽。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体态优美,凤尾迤逦,气势威仪,神姿凛然,令人目眩心折。龙凤姿态凶猛优美,对比强烈,和美得谐,构成“龙凤呈祥”之吉寓,喜庆吉祥,装饰效果极强。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工整秀润而不失锋芒,符合康熙晚期风格。本品绘制细腻精致,展示了康熙晚期御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龙凤、翎羽、鳞片皆描绘的丝丝入扣,栩栩如生,笔繁不乱,进退有度,龙凤肢体绘制极具张力,将游龙戏凤,祥和喜庆的情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富于动感,且成对出现,非比寻常,难得一见。来源:中国嘉德,2000年11月6日,lot 1294;中国嘉德,2014年5月18日,lot 3573

清雍正-乾隆 斗彩云龙纹抱月瓶年代清雍正-乾隆质地瓷质尺寸H: 31.3 cm (12 1/4 in.)本品唇口,短直颈,溜肩,颈、肩处饰对称双耳,扁圆腹,下承平底,造型古拙。通体施透明釉,外壁以斗彩为饰,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纹饰精美。瓶身绘正面龙飞腾于寿山福海上,五彩祥云之间,且两面龙纹施彩遥相呼应,一面为绿鳞紫脊,另一面为紫鳞绿脊,施彩奇丽。另外,龙首描绘最为精绝,龙角雄奇,额头突出,鼻阔口宽,气势雄伟。在清宫日常生活中,此瓶既可作为典雅的陈设瓷器,亦属上品花器,供插花之用,一如清宫旧藏《颙琰行乐图》所绘釉里红扁壶,置于庭院案桌之上,插以春花二枝,逸致毕现。本品虽为无款,但就其胎釉特征、纹饰风格判断,属于雍乾时期内府御物无疑。按《活计档》记载,雍正皇帝对抱月瓶甚为钟爱,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宫旧藏古器至景德镇以资效仿,其中仿永乐青花者,通常无款。《活计档》中乾隆朝关于抱月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1737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的记载。而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月二十三日,首领刘秉忠交“五彩抱月瓶一件”。另《贡档》中可见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两江总督苏凌阿进贡有“五彩宝月瓶”等记载。本品器型敦重,纹饰色彩斑斓夺目,装饰效果独特,是一件十分独特的雍乾御窑佳器,可遇而不可求,值得关注。来源:纽约佳士得,1996年3月28日,lot 414;北京拍卖会,2006年6月5日,lot 50;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