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落榜十多次的人,最后能多有出息?

 老大姐嗨 2022-06-23 发布于山东

晚唐时期,有一次,宰相郑畋的女儿,粉上了一个有名的诗人,这个诗人是来京城参加高考的,因为诗文写的好,还没开始考就成了网红,经常上热搜,是知名大V,名声在外。

郑大小姐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看了才子的诗以后爱不释手,天天朗诵,爱豆一更新就上赶着去看,对爱豆仰慕已久。

宰相知道以后,为了成全女儿,就把那个才子叫到自己家里吃饭,考考他,顺便让女儿躲在帘子后面看爱豆,相亲。

结果,网恋奔现的郑大小姐一看到这个才子的脸,就大失所望,直接见光死,从此之后再也不读这个才子的诗了。

这个丑得能让自己的粉丝都弃坑的才子,叫罗隐。

罗隐是晚唐诗人,他的一生都是唐朝第一毒奶,他说什么什么就会成真,他奶谁谁就要出事。

除了金口玉言之外,罗隐还极其倒霉,他有状元之才,却偏偏考了十多次高考都没考上,比范进还惨;他的诗写得很好,但一提到有名的诗人,大家十有八九会漏掉他的名字。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如果不说,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这些名句都是他写的。

这个倒了一辈子霉的才子,终其一生也没有获得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的故事和传说,直到他死后还在民间流传,备受百姓推崇。

今天,南瓜就和大家聊聊这个唐朝的毒奶之王,万年落榜考生——罗隐。

文章图片1

1

公元833年,罗隐出生在浙江新城,原名罗横。

罗隐家境非常一般,家里几代人就他的曾祖当过一个小小的县令,完全没什么社会地位可言。

但罗隐从小就非常聪明,才华横溢,早早就出了名。

罗隐19岁的时候经过广陵,当地的淮南节度使李钰听说罗隐来了,很高兴,就专门把自己的诗拿给罗隐看,一副粉丝见面会的感觉。

文章图片2

当时,考中进士的人可以免征徭役,进士科出身的官僚可以享受复除特权,基本上意味着你高考考过了,就能彻底改变命运。

所以每次参加科举的人都络绎不绝。

唐朝的科举程序也很严格,要经过县里、市里、省里一级一级地淘汰考试,才能被推荐到尚书省去考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竞赛,要一级一级选人。

每年能到尚书省参加考试的士子,只有800多个人,能考上进士的,只有30多个人,换算到现在,那也是各省文理科的状元了。

罗隐轻松过了县里市里的考核。

858年,罗隐从杭州赶到长安去参加高考。第一次考试的罗隐踌躇满志,他诗文都很出色,动不动就上热搜,中个进士还不是十拿九稳?

连朋友鼓励他的时候,都说“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你的才华比东方朔还高,肯定能像养由基一样一次就中。

结果,第一次高考,罗隐就GG了。

这倒不是因为罗隐临场发挥失常,罗隐从小就有临考牛逼症,越是重要的考试,他越是才思泉涌,笔走龙蛇。

只是晚唐的科举,早就不像开始时那么单纯了。

高考之前,考生们就会接二连三地去见主考官套近乎,把自己的文章提前给人家看,在主考面前刷脸,写什么《庞太师与我娘亲二三事》这种小说。

文章图片3

还有不少世家子弟逮着机会就给主考塞钱,送礼,送的越多,科举高中的概率就越大。

但罗隐家里穷,来赶考的路费都是借的,根本没钱送礼,结果当然是被主考官晾在一边。

种子选手第一年就落榜了,罗隐咽不下这口气,就近找地方复读了一年,第二年接着考。

结果第二年,罗隐又GG了。

因为这一年的主考比上一年还黑,这一年的主考官叫裴坦,这一年的榜单是他两个儿子在家里商量好决定的,他们大肆录取权贵子弟,还借机公报私仇,打击政敌。

两次吃瘪,罗隐也学乖了,在复读的同时,他找上了前宰相令狐绹,也让名人给自己写写推荐信啥的。

令狐绹自己也是罗隐的粉丝,罗隐给他儿子写诗祝贺中举的时候,令狐绹就对儿子说,儿啊,你高中这事我都没觉得有多高兴,你能收到罗大才子的诗,我真是说不出的开心。

罗隐这次没选错人,除了他之外,之前还有两个唐朝诗人和令狐绹有深交,一个叫李商隐,一个叫温庭筠

而且,新一年的主考官比较公正,不偏向权贵子弟。

然而,第三次考试,罗隐又没考上。

因为罗隐的毒奶buff生效了。

就在罗隐复读的时候,上面换皇帝了,令狐绹在台上的时候也得罪了不少人,也用权力谋私。所以皇帝一换人,大家就开始疯狂攻讦令狐绹,罗隐被当成同党,被牵连了。

文章图片4

三次落榜,理由一次比一次蹊跷,罗隐怀疑自己是见了鬼,但他还没放弃,因为那时候考好几次才考上的人多了去了,韩愈、杜甫、贾岛都有落榜好几次的记录。

像白居易这种考三次三次全中的那是考神,万中无一。

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锲而不舍,总有考上的一天的!

862年,落榜。

863年,落榜。

864年,第六次没考上的罗隐去了一趟大梁,去拜访宣武节度使郑处诲,这个郑处诲当过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罗隐就给他写诗,希望他帮一下自己,救救孩子。

郑处诲答应了他。

结果郑处诲倒是没被政敌攻击,可是三年以后,他人直接挂了,完全没帮上罗隐。

最可气的是,罗隐有个好朋友叫常修,他曾给罗隐写了三首诗,就在这次罗隐复读期间,他经常把常修的诗拿出来看。

罗隐越看越觉得,哎我哥们诗写的是真好,忍不住就给常修也写了首诗,在诗的最后一句写道“明年二月春风里,江岛闲人慰所思”,说哥们你这水平,明年肯定高中。

结果第二年,常修真的中了。

然而,罗隐自己却GG了。确切地说,是错过了。

因为就在这一年,罗隐家乡的妻子过世了,他赶回家料理后事,就没考。

更扎心的是,这一年的主考官李蔚是罗隐的铁杆粉丝,如果这一年罗隐去考,十有八九能考上。

但老天爷就好像故意要跟罗隐作对一样,让他最有机会的一年连考场都没进去。

罗隐细数这几年的遭遇,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他投奔令狐绹,正赶上令狐绹被政敌清算;他去拜见郑处诲,结果人家郑处诲三年后就去世了;他被李蔚赏识,结果人家当主考的那一年他得回家奔丧。

而他随口奶了自己朋友一句,朋友中了。

别的考生要是知道罗隐有这本事,肯定会像大家考前拜黄旭东一样去求一个功利奶。

文章图片5

坎坷的命运让罗隐变得愤世嫉俗,一边复读的同时,他也一边在京城里找事儿做,看到不顺眼的事他就要写诗。

他的诗讽刺味很重,总喜欢借古讽今,总喜欢和当时的主流唱反调。

比如当时的人一看见下大雪,就给皇上上书说这是祥瑞,好事啊。

但罗隐偏要写诗说: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你们啊,只看到祥瑞,就算来年是丰年又怎么样呢?晚唐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加重了很多,丰不丰收百姓日子都不好过。更何况长安的底层人衣不蔽体,还没看到丰年就要被你们的“祥瑞”冻死了,这种祥瑞,还是别太多的好。

当时的人说红颜祸水,罗隐偏要写: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当时的人喜欢拍皇帝的马匹,说李隆基是明君,罗隐就哪壶不开提哪壶: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除了写诗,罗隐平时看到达官显贵干的破事,他就忍不住要吐槽、骂人,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次罗隐坐船的时候,碰上了当朝宰相韦贻范的船,仆人们喊着让罗隐让开,这船里有朝廷的大官。罗隐当时就不高兴了,说:“什么大官,我用脚指头夹着笔写的文章都比他好!”

这话传到了韦贻范耳朵里,罗隐的名字就被他记在了小本本上。

后来,皇帝听说了罗隐,就想要起用罗隐,韦贻范就把当初这事说了出来,说这种人恃才傲物惯了,没当官的时候都瞧不起我们,他要是当了官,我们还不被他当成虫豸?于是,罗隐又一次和当官擦肩而过。

如果说,得罪高官还只是给他的科举之路关上了一扇窗户的话,那还有一件事,就是把门带上的同时,顺带把罗隐脑子都给夹了。

有一年,长安旱灾。皇帝急坏了,赶紧下诏让大家介绍求雨的方法给他,皇帝出命题作文让大家写,在线等,挺急的。

结果罗隐非常耿直,上书把皇帝也骂了,他说一切灾害都是和天地共存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你别整求雨这种没用的事,谁如果来告诉你做个法就能来雨,那肯定是骗子,这种时候应该好好治理土地,多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这话说得是很中肯,但是皇帝看了面子上挂不住,龙颜大怒,差点把罗隐的号给夹了。

到这里,罗隐等于是满朝文武从主考官到皇上几乎都得罪了一个遍,还闹得大伙儿都知道了,就算他卷子答得再好,谁敢点他的状元?

但罗隐还是非常头铁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又连续考了几年,结果自然是一次又一次惨败收场。

考了十多年,罗隐也四十岁的人了,多年的坎坷让他对世道的黑暗看得越来越清楚。

实际上,晚唐的科举,大多数时候都是权贵子弟们的游戏罢了,皇帝明明知道其中的问题,但依然袒护他们,原来标榜的公平公正,只是一个牌坊罢了。

就像罗隐诗里写的那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2

罗隐挨够了社会的毒打,也憋了一肚子的火,他就把自己的满腹牢骚都变成了才华,写了一本《谗书》

这本书,成了唐朝末年少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因为长期考不上,反而让罗隐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有着清醒的认知。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朱买臣的故事,朱买臣一介书生,家里很穷困,没有高中的时候,妻子嫌弃他穷,强迫朱买臣写了一封休书,她好嫁给别人。

但是后来,朱买臣当上了会稽太守,有一天坐车出门,正好碰见前妻在路上修路。朱买臣不计前嫌,把前妻和丈夫都接到自己的府上,好酒好肉招待。

这个故事本来是知识分子编出来,讽刺嫌贫爱富的妻子的。

结果罗隐在《谗书》里把这个故事续写了下去,让故事的讽刺意味又加深了一层。

罗隐写道,前妻在朱买臣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前妻对朱买臣说,我伺候你也有很长时间了。

我记得当初你还很穷的时候,经常说自己将来发达了,要匡君辅国,安民济物。可是我跟你这么久了,你是吃得好了穿的好了,政治地位也高了,可你当初说的理想,我从来也也没见你做过呀?

是咱们国家太平得没事吗?还是你根本就尸位素餐不想做实事呀?

依我看,你也就会在女人面前逞能,其他的本事压根就没有,我怎么能吃你这种人的饭呢?于是自杀而死。

这短短一篇小品文,却把整个科举制度的弊病都点透了,其中的道理甚至穿越了时间,直到今天还发人深醒。

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的确是让不少底层人改变了命运,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之前贵族们掌控天下的情况,让阶层流动起来了。

然而,许多寒门子弟在科举高中之后,摇身一变,立马就成为了新的权贵。

他们不仅迅速和自己原来的阶级撇清关系,忙着攀龙附凤,还成为了新的压迫者,“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他们以前说的要为人民服务的话,全成了空话,高中之后还能真的为劳苦大众发声的人,万中无一。

是啊,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往往会说,要当科学家,当发明家,要给全人类做贡献。

可等我们真的长大以后,却发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向钱看的,不是你为社会奉献越多地位就越高,而是钱越多权力越大社会地位就越高,你在学校里的好成绩,高绩点,到了社会上一无是处。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造成了种种怪像,各行各业的人都忙着内卷,拼命在这种环境中 当胜出者,不光身体越来越累,心里还感觉越来越不幸福,偶尔想起自己小时候当科学家的理想,谁不是脸上挤出一丝苦笑呢?

这种风气慢慢也进入了高校,进入了中小学堂,象牙塔不再是象牙塔。

有的导师以压榨自己的学生骗科研经费为荣,浑然忘了自己科研的最初目的;有的老师故意把重要的内容放到课外班上去讲,全忘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孩子们开始梦想长大以后当网红,当明星,因为能赚很多钱。

不少老师都开始感慨,自己教了一辈子书,似乎就是在教孩子们怎么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卷赢别人,孩子们最开始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似乎再也没有人去问了。

罗隐这篇小品文就算放在今天,也同样是一篇沉甸甸的好文章。

许多年以后,有一个同样爱写杂文讽刺社会的作家,称赞罗隐的《谗书》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这个作家,叫鲁迅

文章图片6

除了罗隐的小品文,罗隐的诗歌也越来越辛辣,在此之前知识分子的诗歌里,底层劳动人民的贡献很少被人正视。

但罗隐却能在诗歌里大胆地给他们鸣不平: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四川筹笔驿,据称是诸葛亮曾经筹划北伐计划的地方,罗隐经过这里的时候,就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在我们现在的人看起来,罗隐的这种战斗力很强的杂文和诗歌,读起来非常爽快。

但在当时,《谗书》就是打脸之书,哪儿有既得利益者会喜欢这样一个考生呢?

再次去高考的时候,别人给考官推荐自己的诗文,罗隐给考官推荐自己的《谗书》。

结果可想而知,在得罪文武百官和皇帝之后,罗隐把那个年代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给得罪了。

罗隐的朋友知道以后,忍不住叹息说:“《谗书》虽盛一名休”。你这内容虽然成爆款了,但荣华富贵也从此与你无关了。

又是一年铩羽而归后,罗隐失意地来到了钟陵(南昌东南)。

当年,27岁的罗隐第一次进京赶考的时候,曾在钟陵喝了一次酒,碰到了一个叫云英的妓女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罗隐又在这里碰到了云英。故人相逢本来是开心事,可云英一见到罗隐就说了一句话:“罗秀才你怎么还没有脱白啊?”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罗隐,是啊,他空有满腹才华,可在家乡和京城奔波了十多年,功名功名没求到不说,连家人也一个个离他而去,不管事业还是人生,他都输得一败涂地。

伤心的罗隐请云英好好吃了顿饭,写了两首诗:

醉别钟陵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公元886年,罗隐再次来到长安准备考试。

《五代史补》记载了一个有点演绎成分的故事,是罗隐一生的转折点:

这故事说,罗隐听说长安有个看面相算命的很准。罗隐之前觉得,自己长得太丑,不好意思麻烦人家,现在落榜太多次了,罗隐也无所谓了,就算了一卦。

算命的人说,你要是这辈子就跟高考死磕,就想要这一次进士及第,那哪怕你中了状元,也不过是当一个小官罢了。你放弃科举回江东,反而有大富大贵。

罗隐不知道该不该相信算命先生的话, 踌躇不定。

住在罗隐隔壁的大妈听说以后,跑过来开导他:

罗秀才你何必执着呢?考试还不是为了名声吗?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你罗隐的才华,你根本就不需要高中证明自己!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你不能在这一棵树上吊死啊。

终于,罗隐心底那股子执念,也彻底地放下了。

公元887年,罗隐默默地归隐山田,咸鱼就咸鱼吧,不挣扎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恰恰是在他放下了对功名的执念之后,他却意外当上了官。

这个给他官当的人,是吴越王钱镠(liu二声)。

文章图片7

3

当时钱镠是杭州刺史,但唐朝先是黄巢之乱,然后是襄王反叛,整个国家闹得一团糟,中央权力衰落,许多地方就自治起来了。

钱镠慢慢就成了杭州当地的军阀,钱镠喜欢附庸风雅,总是和一些知识分子玩,那如果对方不跟他玩呢?钱镠就会给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

当时苏州有个叫吴仁壁的,对天文很有研究。

钱镠听说以后,就把他拉来请教天象。但是吴仁壁推辞说我不行我不行。

钱镠又让他来自己这儿当官,吴仁壁专门写了一首诗拒绝了。

钱镠的母亲过世了,钱镠重金请吴仁壁写一篇墓志铭,吴仁壁拒绝三连。

钱镠气急败坏,直接不演了,大发雷霆,把吴仁壁和他18岁的女儿拉到杭州城东的河边,沉了。

这事没过多久,罗隐回杭州,钱镠就让他来自己这儿当官。

给罗隐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拒绝。说来也讽刺,罗隐之前多年求官求不到,现在官运来了,他是想推也推不走。

既然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就在这里好好干吧。

罗隐当上了钱塘县令,平时就管管公务,逢年过节碰到领导钱镠要写发言稿,要给朝廷写贺表,他就来给领导代笔。

碰到大事,罗隐时不时也会发动一下自己的因果律武器。

当时钱镠让民夫修建了杭州罗城,建成的时候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结果罗隐却在大家高高兴兴庆祝的时候说,要小心最近投降我们的几个叛将,他们不是我们自己人,早晚还要当叛徒。

果然,后来钱镠去临安时,部将就叛乱了。罗隐的毒奶又一次应验。

罗隐当官的这段时间,他总是没忘自己也是底层出来的,总是找机会给老百姓减轻负担。

当时钱镠要求但凡是在西湖上打渔的人,每天都必须上交好几斤鱼给他,叫“使宅鱼”,交不上来的去买也得把这个数补足。

为此,老百姓是怨声载道。

有一次,罗隐陪钱镠看《磻(pan二声)溪垂钓图》,钱镠让他写首诗。罗隐当场口占一首:


吕望当年展庙谟(mo二声),直钩钓国更谁知。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姜太公这个直钩钓鱼的人,要是生在西湖呀,也得交“使宅鱼”。钱镠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就把这个规矩废了。

还有一次,钱镠给朝廷上表的时候,写草稿的人在里面大写浙西比较富,罗隐一看就说,你这不是让他们找机会搜刮我们吗?就把这里改成了“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替老百姓避免了额外的赋税。

其实,罗隐当官期间,并没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大功绩,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壮举,办的都是一些看上去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影响了无数人的生计。

唐末是一个乱世,光是凤翔之战里,就出现了围城日久,人肉被公开售卖的人间惨剧,死在饥饿、寒冷、逃难中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种时候,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能有人惦记着帮他们减轻负担,就比什么都珍贵了。

罗隐的诗因为朗朗上口,普通人也读得懂,在民间流传很广,他成了一个草根自媒体大V,在民间拥有无数粉丝。再加上他当官期间体恤老百姓,老百姓很喜欢给孩子们讲他的故事,讲他光辉的毒奶事迹。

907年,朱温代唐,大唐覆灭。

新朝廷封钱镠为吴越王,还想让罗隐来当新朝的官。钱镠以为,罗隐在唐朝吃够了苦头,一定会答应。

没想到的是,罗隐非但拒绝新朝廷的官,还劝钱镠去讨伐朱温,说就算不成,也可以退保杭越,也可以当孙权嘛,何必要当这个贼子的官呢?

钱镠虽然没有听罗隐的,但心里很佩服他的忠义。

公元910年1月26日,罗隐病故在杭州。这个郁郁不得志了一辈子的才子就此去世。

如果只以功利的眼光看,罗隐这一辈子算是失败的。

但是,和罗隐同时代的人里,许多科举高中的人,并没有什么建树,也没有什么精彩的文章流传后世。

和罗隐一样多次没考中的人,有的出现了心理变态,开始报复社会,当时有个叫李振的,也是考了很多次进士没考上,他投靠朱温以后就报复性地利用朱温杀人,手上沾满了鲜血。

反而是没有功名的罗隐,在民间出了名,老百姓喜欢他,编了很多罗隐的故事,说他是皇帝的嘴巴,乞丐的身子,说什么都是一语成谶。

在那些故事里,罗隐往往是聪明、机智、喜欢整蛊坏人、熟练运用因果律武器为人民伸张正义的“救世者”形象。“执大柄以定是非,著私书而疏善恶”。

这些故事甚至超越了时间,在数百年后还广泛流传在安徽、浙江、两广一带。

这种在民间传说里天王巨星一般的热度,在整个唐朝的诗人里都是独一份的,堪比后世的刘罗锅。如果那时候有互联网榜单,罗隐一定是常年霸榜的大哥。

罗隐活着的时候,虽然没有取得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的贡献却一直被他保护的人记在心里。

回过头来看,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能受到人民的称赞,他有没有世俗的功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