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丨青少年生涯规划之“织梦计划”

 以字为马 2022-06-23 发布于北京

“织梦计划”的由来

“织梦计划”是一个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项目,由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教育发展中心及“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发起,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及早做好人生规划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服务活动。

项目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通过“学校 社工”联动,以体验式学习为理论依据,从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三个目标维度着手,让青少年“在做中学”,从而认识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优势以及外部环境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项目已经进行了5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模式。

图片

▲社工组织青少年开展职业规划小组,构建织梦团队

“织梦计划”的实践策略

社工通过前期调研发现,近三成的青少年认为生涯规划不必要;近五成的青少年表示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即便有理想,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达成;超过七成的青少年对自我认知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甚至有部分青少年表示并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由此可见,青少年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技巧有待增强。而在生涯规划教育形式方面, 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表示更喜欢互动模拟类、体验类以及能协助其开阔视野类的教育形式。

因此,“织梦计划”从“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三个目标维度切入,通过创设织梦讲堂、引导学生体验织梦工场、构建青少年织梦团队、模拟织梦超市四个板块,帮助青少年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及动机、提升规划技巧及能力,促使其作出生涯决策并在现实中付诸努力。

(一)创设织梦讲堂,增强青少年生涯规划意识

为实现青少年自我认知目标,项目组特设织梦讲堂,社工结合生涯发展指导理论开发了一系列青少年生涯规划课程。织梦讲堂围绕未来选择、自我认识、梦想激发三个方面,推出“人生指南针”“未来进行时”“我的梦想清单”“来一场惊艳的绽放”等课程,推动青少年了解生涯规划、提升自我规划意识。

织梦讲堂不同于一般的德育课堂,它在形式及内容方面更多元化且更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项目组将青少年的真实人生故事带进讲堂,让青少年有共鸣;设计人生指南针工具图纸、SMART 原则体操、青少年梦想清单图纸、“时间隧道” 冥想体验活动等,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时间隧道”课堂,社工先引导青少年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带领青少年跟随音乐冥想,走进“时间隧道”“看到”未来的自己,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少年认识什么是职业规划以及为何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活动内容还包括使用人生指南针工具图纸探索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共做SMART 原则体操设定未来发展目标、书写梦想清单激发青少年追梦动力……这些新颖的体验让青少年对于生涯规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体验织梦工场,增强青少年生涯规划动力

为了让青少年沉浸式地了解不同职业的特质及要求,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涯规划技巧,提升生涯规划动力,项目组在织梦讲堂的基础上,开设织梦工场服务板块。织梦工场是项目组联动社会资源,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的职业探索及体验平台。

一方面,项目组在校园内引进桂城街道的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资源,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在活动中,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向青少年讲述自身职业探索经历,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激励青少年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青少年可直接与企业家等面对面交流,为自己后续制订相应的学业提升计划做准备。

另一方面,项目组联动社会企业资源,为青少年搭建多个职业参观及职业体验平台。通过社工组织外出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如环保型企业、制造型企业、餐饮类企业等)、进行职业体验(如联系超市、奶茶店等进行不同时长的工作体验),青少年可以真实地认识到不同职业的核心要素,包括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职业要求、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并从自我真实感受出发进一步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学习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片

▲项目组织青少年走进超市进行职业体验
(三)构建织梦团队,提升青少年生涯规划技巧和决策能力

促使青少年作出生涯决策是“织梦计划”的重要目标。青少年的决策容易受朋辈群体的影响,为发挥青少年朋辈群体在生涯决策方面的积极正向作用,项目组织青少年开展生涯规划小组,构建青少年织梦团队。

织梦团队的小组成员由“青少年主动申请 项目组定向邀请”组成。生涯规划小组通过向青少年提供具有系统性及体验性的团队式职业探寻活动,如在小组中设计“上方卡”自我探索工具、职业岛情景体验活动、职业价值观拍卖会等,充分发挥青少年团队动力,促使每个青少年在团队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并在团队支持中收获生涯规划知识及技巧,从而作出初步合理的生涯决策并制订实施计划。

(四)模拟织梦超市,促进青少年生涯规划个性发展

青少年是一个极具发展性的群体,因此,青少年生涯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巩固服务成效,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作出更合理的生涯决策及实践计划,项目组开设模拟织梦超市辅导服务,为织梦团队中的每个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生涯规划面谈辅导,引导青少年在模拟超市中选取符合自己特质的职业价值卡和能力强项卡等卡牌道具,以帮助青少年获得生涯规划个性发展。

在开展模拟织梦超市辅导前,社工会通过面谈进一步收集青少年的相关信息,包括兴趣爱好、职业体验经历、父母职业、家族职业等,以帮助青少年进一步澄清个人职业价值观及职业取向。在模拟织梦超市辅导过程中,社工始终和青少年保持友好的互动关系,引导青少年发掘自我优势能力,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进一步厘清自我职业价值观并制订更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成长计划。

“织梦计划”的实践成效

“织梦计划”作为桂城街道教育发展中心探索新时代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试点项目,实践成效是明显的。

(一)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生涯规划意识及技巧

经调查反馈,“织梦计划”不仅有效帮助了所有参与项目的青少年了解了什么是生涯规划,也促使超过80%的青少年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习得生涯规划的技巧。超过80%的青少年在活动后表示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学到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三年初中生活。

(二)帮助青少年进一步探索自我生涯决策

评估发现,100%的青少年表示系列活动对他们未来职业选择和规划有帮助。如小双表示爸妈从她小时候就建议她做医生,而她对这个职业没什么感觉。通过参加“织梦计划”,小双不停地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职业。最终,她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特质跟“医生”这个职业吻合,并在织梦超市辅导中进一步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及能力强项,从而选择了“中医”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小双比以往更努力学习,积极提升相关能力,确保今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三)项目经验获得积极推广和复制

“织梦计划”的实践策略能够结合青少年发展特点,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的教育手法,推动青少年在意识、知识、技巧、决策行动等方面逐渐做好生涯规划。同时,“织梦计划”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可推广复制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织梦计划”的理念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其所提倡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是学校教学模式的补充,为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及成长。二是“织梦计划”的三大目标维度和四个板块实施有章可循,路径清晰,且每部分的服务都有明确的经验指引。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2年5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