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 译文 为了逃避炎炎盛夏的暑热,“我”登上高高的楼台,只见万事万物都正在尘世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忽然之间,雷声滚滚,贴地而来,如万辆战车,向高楼对面的树发泄愤怒;俄顷,倾盆大雨,趁人不备,突如其来,将路上行人淋成了一个个“落汤鸡”。 雷雨过后,屋檐疏雨,将蜘蛛网滴得沉重起来;大地湿透,连燕泥也被冲刷一新。 吟诗才好,一阵清风从湖面吹来,周围顿时充满了荷花的香气。 ![]() 注释
![]() 赏析 这是唐代政治家、诗人裴度的一首咏夏雨诗。 避暑的方式多种多样,且看唐代诗人裴度如何避暑的。他说“登楼逃盛夏”,用登楼作为避暑的一种绝佳方式。楼高有清风,楼前有水池,池中有荷景,况且还有一场畅快淋漓的大雨,一扫人世间的酷暑,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清凉的惬意时光。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首联是说,为了逃避炎炎盛夏的暑热,“我”登上高高的楼台,只见万事万物都正在尘世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是写“登楼之目的”。 登楼不是为了赏景远眺,而是为了避暑。一个“逃”字,从侧面告诉人们当时天气之炎热。宋代秦少游用“追”凉的方式避暑,而唐代裴度则是用“逃”热的方式避暑。诗人“逃”到了一个绝佳的避暑之地——水边高楼。 元代白朴《天净沙·夏》云,“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也将登楼作为“逃”热的一种方法,只不过他加上了“水冷”“瓜甜”这两种解暑方式。“万象”二字,则彰显了他为将相二十余年的胸怀与气度,其气象与格局也非比寻常。 ![]()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颔联是说,忽然之间,雷声滚滚,贴地而来,如万辆战车,向高楼对面的树发泄愤怒;俄顷,倾盆大雨,趁人不备,突如其来,将路上行人淋成了一个个“落汤鸡”。这是写“雷雨之突然”。 这是远观楼外。“对面”“当街”,写的是从楼上观看角度的变化。正因为在高楼,所以可以俯视观察眼前景象的突变。一个“嗔”字,一个“趁”字,将雷雨到来时的混乱状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极具人情味。“雷”“雨”,仿佛也懂得人间苦热久矣,所以适时而来,给人们送来清凉。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颈联是说,雷雨过后,屋檐疏雨,将蜘蛛网滴得沉重起来;大地湿透,连燕泥也被冲刷一新。这是写“雨后万物新”。 这是近看楼内,一幅意境优美的夏日雨后图跃然纸上:屋檐疏雨,蛛网雨悬,蜘蛛爬来爬去;大地湿透,燕泥一新,燕子飞来飞去。表面上看是写蜘蛛与燕子都喜欢这一场夏雨,实际上则是为了表达诗人内心对于夏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尾联是说,吟诗才好,一阵清风从湖面吹来,周围顿时充满了荷花的香气。这是写“雨后之心境”。 ![]() 这是从触觉、嗅觉角度描写夏雨过后的凉爽与惬意。我们看得见的是“清风起”,看不见的是“喜悦起”;我们看得到的是“香满楼”,看不见的是“心自凉”。试想,在清风徐徐,荷花飘香的高楼,心如何不“静”呢,身如何不“凉”呢? 世间三千事,烦恼在人心。盛夏养心,不妨学习诗人,“逃”进高楼,观世间美好,别三千烦恼,还自己一个惬意自在的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