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 | 一个躺平的公众号本号

 爱读书Bookworm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可能这个公众号的老读者,都知道,这个号从七年前开始的时候就非常“躺”。很多我的亲朋好友可能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号,我也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请点赞,请转发。”

单纯就是觉得Low. 

当然,纯靠自然流量,可能一年也不会多多少个follower,而且现在公众号属于衰退期,写一篇就会掉follower。我觉得也蛮好的,就当是给自己的一个纪念,过个几年,自己看看自己写过的东西,都能体会到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我始终都觉得读书是一种自觉,一种真实。如果一个人不是自己真地想要去触摸一点什么,去获得一点知识,去成为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自己,其实真的不必去读。

有时,我觉得,是不是真的通过持续地写作,也会发现一群纯粹只是喜欢欣赏书籍的人呢?后来我真的发现了,只是不是通过我的这个小小的公众号,而是另外一位做书籍装帧的公众号。

有时,我放弃了。好像我所期待的纯粹、澄明从未出现过。

有时,工作太多了,就像很多年以前我每天和“必读书”战斗一样,有时候工作也是一本必读书,不得不去做的事,不得不写的drafting,不得不推进的项目。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似乎天生就比较敏感,触类旁通,所以工作还算是一直很得心应手。

但是,其实工作,就像考试一样,既客观又属于可测量的焦虑型知识,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法来看,属于deduction knowledge. 亚里士多德论知识的分类:理论的知识、创造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 为了达到目的,而为的技艺,都是焦虑的;因为你始终都在做技术调整,目光始终都是聚焦的,聚焦在目的上。

集中精神,本身就是焦虑。

目标导向,本身就是焦虑。

它们和焦虑,就像是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中文把光明称为光明,英文称为bright,意大利语称为luminoso。

想要通过一万小时、变成senior、赚更多的钱来摆脱焦虑,如缘木求鱼、浇油救火。这些事,只会让你在目标导向和集中精神这两件事上越陷越深。

但可能人真的想通前,都需要一段至暗时刻吧,只有焦虑到了极致,才有脱胎换骨的时刻。就像古龙写的:一个人若能想通了,付出的代价一定不少。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拿过屠刀的人反而比普通人多一个立地成佛的机会,因为那柄自伤伤人的刀,没有佛的通彻心智,确实很难放下。没拿过的人,永远不知道。

而放得下的人,才能真正的拿起来,而不是被这柄刀囚禁住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