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304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304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条讲的是少阴病兼水气(亦可在少阴太阴并病兼水气中使用),以艾灸法附子汤治疗,其中附子汤可与《伤寒论》试解No.301麻黄附子细辛汤鉴别:二者均可治疗少阴病兼有水气者,但附子汤更针对水气重兼有里虚(里之阴阳可平衡可不平衡),麻黄附子细辛汤更针对水气轻而纯表证(里之阴阳平衡);也可与《伤寒论》试解No.82和《伤寒论》第316条中真武汤鉴别:二者均可治疗阴病兼有水气者,但附子汤温阳利水效力较真武汤更强

《伤寒论》试解No.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为表阴证少阴病如前述表阴证(少阴病)内传往往在2-3天,内传到里阴证(太阴病)多在4-5天或以上(参见《伤寒论》试解No.282、《伤寒论》第358条),本条指的是刚感受外邪1-2天的情况,优先考虑仍在少阴表证层面得之一二日[注],亦可由少阴病直中太阴病发为少阴太阴并病,可出现背部恶寒(若为少阴病则因表证而恶寒,若为少阴太阴并病则因太阴病里虚而怕冷)其背恶寒者,此时出现口中自和而无口渴、口苦等不良感受的情况口中和,提示的是兼有水气的情况(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73中“不渴者”),按照兼有水气病时先治水(特殊情况需急除里水之十枣汤证除外)的大规律(参见《伤寒论》三阳病篇总结(No.1-272),可以艾灸法温化水饮,可辨证灸丰隆、风池、膈俞、关元等穴当灸之;也可以附子汤温阳利水治疗,治疗完水气后若仍有少阴表证再行解表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包含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与真武汤基本类同,将真武汤附子、白术加倍生姜替人参,即为附子汤,着重在加强温阳(附子)健脾利水(白术+人参)的力量,因此个人认为附子汤温阳利水效力较真武汤更强更能针对少阴太阴并病兼水气病者[注]
真武汤中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的比例为4:2:3:3:3。
附子汤附子:白术:茯苓:人参:芍药的比例为8:4:3:3:3。

[注]但单纯从附子汤所含的药物而言,个人认为附子汤更针对少阴太阴并病兼水气者,而非单纯的少阴表证(真武汤则更针对太阴病兼有水气者),因此怀疑条文中“得之一二日”是否有传抄谬误?供参考,待考证。

附录:
表证兼有水饮:(总表)
下腹水气重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茯苓:桂枝:大枣:甘草=6:4:4:2
胃中水气重/已出现水气上冲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3:2:2
表证为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其中茯苓:桂枝:白术:甘草=3:3:3:2
小便不利而消渴(或伴饮水则呕/水入即吐):五苓散茯苓:桂枝:白术:猪苓:泽泻的比例为323:3两:5
小便不利而不渴/水气上冲而恶心欲呕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生姜:甘草=3:2:3:1
内陷阴证有筋跳肉挛寒战眩晕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的比例为4:2:3:3两:3
内陷阴证有体痛骨节痛肢寒附子汤附子:白术茯苓:人参:芍药的比例为8:433两:3
且表证为少阴表证(无汗):麻黄附子细辛汤
且表证为太阳伤寒证(无汗):小青龙汤
且内陷阳明(症)而无汗身重:大青龙汤
*大小青龙汤多见于水饮停于肺,苓桂剂及真武汤类、附子汤类多见于水饮停于胸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