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283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本条讲的是同样的浮紧脉,在《伤寒论》试解 No.3中所示的太阳伤寒证可出现,在本条所示的阴病亡阳(虚阳外越)兼有实邪也可出现,医者需学会鉴别二者。
如前述(参见《伤寒论》试解 No.3脉阴阳俱紧,阴阳这里合起来指代”所有“之意,意为不管是寸口脉、人迎脉或是其他,不管是寸脉、关脉、尺脉,不管是左脉还是右脉,所有的脉都应该出现紧脉的脉象。按照中医脉诊,紧脉脉势有力、界限分明、紧张度高,这也是符合邪气侵表闭阻气机、正邪抗争明显的表现之一,因为太阳伤寒证可以出现浮紧之脉,表现为无汗
除此之外,本条所示的阴病-里虚邪盛而虚阳外越可以出现三部脉全浮紧[注1]病人脉阴阳俱紧,紧脉提示有实邪闭阻气机,浮脉提示虚阳外越,因此在少阴病的表阴层面,里之正气出表支援表之正气抗邪,从而出现虚阳外越之浮脉+实邪之紧脉,进而可以出现汗出反汗出者,跟太阳伤寒证的浮紧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浮脉”所指代的定义不同。
若患者正气(津液)尚足者,就算里之正气(津液)支援表之正气(津液),也仍能维持阴阳相对平衡,不至于出现明显的里虚症状;但若患者正气不足,里之正气(津液)支援表之正气(津液)后,里之正气(津液)便虚,从而出现一系列太阴病(里虚寒)的症候,可表现为虚阳外越亡阳也,此属少阴[注2]
因里之正气(津液)出表支援而出现虚阳外越,内里阳气(津液)自然不足而缺乏,从而可以出现津液不达咽喉之不荣则痛津液亡失之太阴病的呕吐和下利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个人认为治疗可考虑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胡希恕老先生认为这是少阴少阳并病的表现,可以用猪肤汤凉润津液来治这种里虚热(即现代所说的里阴虚之虚火),供参考。

[注1]

【紧脉】(提示有实邪)

定义:绷急弹指,切绳转索(脉管和周围组织泾渭分明)

意义: ①寒闭气机(多见);②实邪闭阻气机:热邪、食积、痰饮、水湿、结石等闭阻气机。

【浮脉】

定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明显,中取差一点,沉取更差)

意义:①表证,正邪相争于体表;②内风鼓动,亢动气血运行于体表;③阳气向外浮越

[注2]《伤寒论》试解No.281中PS部分,本条之“少阴”在本人一贯而下的六经逻辑体系里其实是属于少阴太阴并病(一开始少阴病,而后由于里之正气出表支援表之正气所导致的太阴病),但在另外一种传统六经解中是将阴病按照症状类型和分经区分出少阴病和太阴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