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258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258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本条承接上条,讲的是太阳阳明证误下阳明热盛用下法后泻热伤络出血可能性,逻辑上都明确,且均不违背对证治疗的大原则。
一、太阳阳明证误下

如前所述,若患者有发热、浮数脉时,在三阳病范畴中考虑为(兼)有太阳证(太阳病在表故可见脉浮,正邪交争剧烈可见发热、脉数)或(兼)有阳明证(阳明病之洪脉即大实之复合脉,故阳明病可出现发热、浮数脉)[注],若此时患者为太阳阳明证,却用了下法为误治,按照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解表再攻里的大规律(参见《伤寒论》试解No.164先解表,待表证处理完后,如里证为可攻之实证再攻里,不可一开始就用下法攻里,否则疾病不解且容易进一步传变若脉数不解,若传变入阳明证之协热下利而有脓血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可以考虑白头翁汤+槐花(肠道出血)/马粪(胃出血)/仙鹤草/小蓟/地榆等止血药(根据辨证也有使用犀角地黄汤、槐花散的机会);若传变入太阴证之误下后正气暴脱而下利不止,可以考虑桃花汤理中汤等温中为先。(可参照《伤寒论》试解No.172协同理解)

二、阳明热盛用下法后泻热伤络出血

若是纯阳明病有可下之证者,用下法不为逆,但若里实热邪过多,可出现下后诱导为热利而症状暂时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热盛泻下易灼伤血络/动血而热利伴脓血,若仍有可下之证且只是略带血丝,可在减量下法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阿胶和其他保护性止血药;如若血络已伤出血量较多,应改用清热凉血的治疗思路,白头翁汤+槐花(肠道出血)/马粪(胃出血)/仙鹤草/小蓟/地榆等止血药


[注]此处写“兼”是为了涵盖如“太阳少阳并病”等合病或并病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