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古今 告诉你我和古物的故事

 窗前有树905 2022-06-24 发布于浙江

本报讯(记者单露娟)6月19日下午,在椒江老粮坊当代美术馆,一场“古物收藏分享会”让古物爱好者们收获不小。

本次分享会邀请了5位台州收藏爱好者,他们入行少则十来年,多则二三十年,分别在赏石、钱币、铜手炉、书画和乡贤信札这5个领域有丰富的收藏经历。分享会上,他们带着自己的藏品,与赴会者面对面分享古物收藏的故事。

吴志猛,台州知名画家,2007年走上古物收藏之路,至今已有藏品近300件,包括古代石刻艺术与造像、古家具、文玩、字画等。在吴志猛看来,“在收藏的道路上,只要你有付出,最后一定会有回报”。

他以自己收藏的一个宋代井圈为例。“当时,我正在策划一场宋韵台州的展览,想要寻找一些宋代的古物。凑巧,就在杭州一位藏家家里发现了这个宋代的台州井圈很有艺术性。仔细询问后得知,这个井圈是从临海尤溪一农妇家中收来的,井圈上明确记载了这是宋代器物。我就从对方手里,将这个井圈买了回来。”

杨跃鸣,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从小学开始,他就喜欢收集邮票,之后慢慢地走上古钱币收藏之路。他认为搞收藏要有一种阿Q精神:“收藏就是一直处在得与失之间,东西买对了,值了;买错了,亏了;运气好,赚了。如果你赚了就沾沾自喜,亏了就想不通,这是不可取的。”

徐宇灵,铜手炉收藏爱好者。他从2002年开始收藏明清铜手炉,至今已有藏品百余件。

在所有藏品中,他最喜欢的是一只由明清铜器工艺名手张鸣岐制的编制式炉:“我刚入行时从网上见到了这只炉的照片,喜欢得不得了,就一直关注着,3年后终于见到了炉的实物。又过了5年,炉主人因为一些原因诚心转让,得知消息我连夜坐车赶往,生怕被人捷足先登。最后,终于将心心念念的铜手炉带回了家。”

缪含博,书札收藏爱好者。他从学生时期开始收藏清朝至民国台州名人及乡贤书札,收获颇丰。分享会上,他向大家展示了晚清政要、近代著名教育家王咏霓履职欧洲期间和国内官员通信的底稿以及台州近代教育家王棻的亲笔分书,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台州文人的生活和风骨。

郭建荣,台州市收藏家协会椒江分会副会长,从事书画收藏十几年。他带着自己的藏品,当代海派画坛代表性山水画家之一应野平的几幅作品,来到现场和参会者一起欣赏,并分享了十几年来的收藏心得,包括如何鉴赏书画艺术、如何鉴别书画真伪以及从何入手收藏书画等。

本次活动由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椒江区政府主办,椒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是“宋韵台州 雅致生活”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唤醒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