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在和顺古镇的东游西荡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一个人在和顺古镇的东游西荡

——2017年2月腾冲行记(中)

卷子

行走腾冲,接下来,我得把笔墨留给那些山水古巷田园了。

首先是那浓艳得化不开的油菜花。

本来是冲着火山热海湿地古镇斜阳而来,没想到一来就被和顺河畔的油菜花给热烈欢迎了下,受宠若惊,立马投怀送抱了。

作为油菜花控,曾把东莞桥头油菜花作为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并两度在青海湖畔的油菜花地里蹦达。

没想到一个人的心血来潮突然出发,还能邂逅到滇西的这片金黄,意外之喜,当格外珍惜。

珍惜的方式就是多泡它。

于是每天进出古镇我都要到油菜花地里去走一圈,看花海中的蜜蜂与行人,看金黄外的古檐老屋,看远处的车在花海里蠕动。

这片油菜花田就在和顺河畔,河这边是古镇,河那边是花海。有三条通道可以直连花海:一是古镇大门牌坊边直接过去,二是 婆媳私房菜正对的巷口走出去的停车场外,三是 张氏祠堂外。

如果从古镇外围走,可以看到油菜花田和和顺古镇搭配的全景:前景是一片金黄;后景是层层叠叠的老屋依山铺展、错落攀升。

花田与古镇两相依偎,前后相望。

彼此簇拥,情深意长,静候着岁月流淌。

近黄与远黛,平铺与曲檐,把古镇的入口弄得这般艳丽俊俏明亮。

站在花田里,把金黄作衣裳。春风十里,有花就有梦想,有花就是故乡。

和顺小河缓缓流淌,岸边有人悠悠凝望。金花在侧,小桥在旁,一溪碧水装模作样,弄个倒影玩着夕阳。

没有闲杂人等,河水与花田才郎情妾意,更像一家人。

此为洗衣亭。和顺特色建筑之一,全国独有。属最温柔、最温暖的公益建筑。是出外闯荡的华侨,为家里守望的女人而建。

在这个油菜花开的季节,素色的浣衣女与这片金黄构成了最美画卷。

蜂飞蝶舞花田客,有心长做和顺人。且把金黄收囊里,再看春风又一程。

然后是古镇小巷,一段段一节节、一行行地读过去。

第一天下午,我从贾氏宗祠旁的云归故里拾月店出发,沿和顺小河旁的巷子一直走到古镇大门,买了一张门票,——我知道很多人住进来是不买门票的,就像在凤凰,我买门票是因为我很听话,还因为我想自由地走进所有收门票的门里。

(注:门票80,入住客栈打8折。其实在和顺,门票是可以省略的。

我用整整半天时间,用我惯于徒步的步伐,狠狠地把小镇走了个遍。收获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尽管里边不见得丰富,但看与不看总有区别。

从大门进来,过双虹桥,便是图书馆,这是一个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有百余年历史了。这也是和顺古镇成为书香名里、文化之津的一个佐证。和顺图书馆 "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个乡村图书馆:广东赤坎古镇。

这些年代久远却留存至今的乡村图书馆,是中国文化的根须。

不过和顺图书馆已经沦为游客拍照之处,作为旅行团的必进点,熙熙攘攘之间,已经乱了书章,散了书香。和顺图书馆旁边就是文昌宫,后面是相连的。图书馆要票,但文昌宫不要。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和顺文化的摇篮。 文昌宫旁边便是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址原是当年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这是我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 感谢一位姓段的先生,对一段逝去历史的关注。

和顺小巷里的大马帮博物馆,没太多内容,算是强化一下对和顺乃马帮古道的记忆吧。

总兵府,旧衙门,新摆设,靠卖东西和卖阳光招徕我们了。

和顺小巷是很商业化的一段设计。我去时,刚好门口有表演,但咿咿呀呀没听出太多名堂。一直走,巷子门前便是陷河湿地了。出了巷子,再往前走,便是野鸭湖,过水上人家,走到尽头便是元龙阁。退回来往左,越过热闹的大月台,往左上坡便是艾思奇故居。

站在往故居的巷子里,再俯瞰野鸭湖,倒生出了几分妩媚与清丽。

沿途有卖玉石的,卖松糕的。超级喜欢这里的松糕,凉凉的,滑滑的,咬一口,唇齿留香。5元钱三块,我一口气就干掉了。

再接下来我便往元龙阁上面的巷子里走了。人变得稀少,视线变得开阔,再站在高高的月台上,从另一个角度俯瞰野鸭湖,就又收获了另一种乡野之美了。

盈盈一湖水,淡淡和顺人。我在月台上很是发了下呆,想水与古镇的种种关联。

然后在刘氏宗祠里小坐,看祠堂里的保存完好的家堂。作为艺术与宗教的殿堂,从前的人们便是受教于此又受限于此。在教育并不完善、法律也不健全的从前,祠堂扮演着法官与牧师的职责。

祠堂文化的式微,不光是家族意识的淡薄,更是传统文化的遗失。

从尹家坡月台走下来,我便钻进了古镇的迷宫。总门头、月台、客栈,以及那些上上下下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巷子。

我完整地反复地在石板路上一遍遍地丈量。 中间还走了好几条死胡同。

客栈小老板都没有走过的巷子我走了,没有爬过的坡我爬了,没有抱过的树我抱了……

花很多的钱,走很远的路,就是为了泡你。不泡个够,怎么对得起这番折腾呢?

来回路过几次,可惜就是未见它开门。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原生态的建筑格局完整保留,值得用票进去一趟。

一直喜欢大门,各式各样的门,总觉得每一扇里都有着无穷的故事,而门脸的形状、材质、雕饰、色彩、搭配都会让我想到它和主人的关系,以及和时间的关联。

或新或旧,或奢或俭,都是门的味道。



基本上每扇门里都住着人,所以和顺古镇是原生态的存在 。它不是整体迁移、和盘托出,彻底地卖身抵押给游客。游客只是古镇中的一小部分,古镇的基本呼吸、基本步伐还是一如从前,不像凤凰、乌镇、周庄那样心跳加速、终日脸颊潮红。

下一组建筑叫总大门,是和顺特色建筑之一。它矗立在各巷道门口,样式有中式、南亚风格的等。

每次穿过总大门往巷子里走时,都会有种被检阅的感觉,又像是感觉家长立在门口,让你老远就能看到家。


每个巷道口和标志性建筑或者大户人家门口,都有半月形的建筑,有的还有照壁。作为标志性建筑,此谓之月台。

我经过了很多的月台,有大有小。每经过一次,我就会默念一次:月台。

念得多了,仿佛月亮就从我的脚底升起了,我就站在月亮之上了。

月台比之阳台,更多了一层诗意。

老巷和村口,还有很多古树,像沧桑的老头,蹲坐在光阴的河坎。

这棵在尹家坡那儿,有点老态龙钟,但终还能站着。

这是我居住的客栈云归故里.拾月正对的巷口,大树下摆着小摊,夕阳淡淡的笼罩着,没有客人来,但又有什么关系,晒太阳也很好,玩手机也不错。

沿着这家比较高档的客栈上去,我独自去寻找千手观音古树群。


它们长这样。

无数的手臂都伸进阳光里,似乎这样才能够拥抱得彻底。

阳光与它们狠狠地抱了一下,——不过是夕阳,力道不够,古树的硬朗与茁壮更显现了。

宗祠前总得有古树撑着,否则门楣都不亮。

家堂里的常见模样。

最后一天,在中天寺俯瞰晨雾里的全景和顺。

晚上在和顺河边看中天寺,仿佛它是天上的星星。其实它并不高,因为整个和顺就是在坡上。中天寺在我住的拾月的上面,从妈妈的味道巷口右拐一直往上走,便是。

清晨的中天寺空无一人,寂静了然,很像我期待中的寺庙模样。

在寺前,俯瞰整个和顺,以及花田和远山。

与在古巷里穿梭的美不同,那里感觉到的是岁月,这里感觉到的是天地。

整个古镇似乎都睡着,枕着天地日月,仿佛七十年前的硝烟也从未存在过。

就算在一片狼藉里也要安卧,因为时间总要向前。

古镇是有生命的,它在时间的长河里走得比人更久,比人更远。

中天寺黄色的黄墙黑檐,仿佛在抚摸一个睡熟的孩子。寺庙与人家,也永是相辅相成,纠缠一世。

从中天寺出来,再往上,可以走回古镇,往右便又走到古树群了。我再次去拜访千手观音古树群,然后穿过一个正在狗吠的村子(够胆大的),结果发现了离和顺最近的柏联温泉。

在柏联的上方,细碎的白云涂抹了一幅画,让人心痒痒地想跟着飞。

从古镇的对面,越过田野看到的古镇。山与镇已缠缠绵绵地分不清。

和顺的夜,只在大门那一块有灯光。八点过后,沿和顺小河往贾氏宗祠的方向走,便是一片漆黑了。

看这一张,能隐约看到满天星星。

我曾在客栈的天台遥望星空, 和邂逅一位天津妹子一起,我们还讨论了那颗最亮的星到底是真是假。

那满天满眼的星星,钻进我们怀里,很是撒了回娇。

说到和顺的客栈,和所有的古镇一样,高低丰俭不一,但大多深藏着一颗文艺的心,很努力地给你勾画着歪歪扭扭的诗行。

有的玩古典,有的小清新,有的山歌嘹亮,有的情歌暧昧,有的院子花草飘香,有的窗外湖水荡漾 ……

我在艺龙网上选了一家“云归故里”,——再次表明我是名字控,虽然曾被一个名叫“满庭芳“的小小地打击过一回,但还是劣习不改。

假装文艺了,其实是价位问题。

云归故里有很多家店,这家叫拾月。拾月在镇子的角落,刚好是古镇大门的斜对角,古巷深深,曲里绕弯,倒是更容易触摸古镇本来的脉搏。

拾月有九间房,楼下5间,楼上四间,全木结构。楼下可喝茶,楼上可读书,天台可望月。

我除了和天津妹子在此喝茶聊天数星星,第一晚还有一群湖南的大妹子在此谈天说地。湖南妹子真的是来发呆的,基本没出古镇,和房东还交上了朋友,买菜煮饭,并大赞这里民风古朴。

我喜欢合影中的天津妹子,我们同一天到达,同一天离开,在和顺的淡季、到处都是空房的前提下,我们共同找到了拾月,也是缘分。

最后一天,整个客栈就剩我们两位客人,以及客栈当家的小饶。

那晚好安静。星星也格外多,格外亮。

背着行囊,和云归故里-拾月道别。

再见总是遥远。

但世界和顺,总能碰面。

注:把单反拉深圳了,照片没导出来,只能用手机里的照片将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