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23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2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

本条说的也是太阳病十余日后内传的情况,同时也强调太阳病误用大吐大下之法后内传类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小柴胡汤证鉴别,前者用可以考虑用调胃承气汤,后者用小柴胡汤。
得了太阳病已经十多天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如前述《伤寒论》试解No.98中[注1])大概率已经内传了,出现胸闷难受欲呕,并且还伴随胸痛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此时辨证首先考虑的是内传少阳,因为太阳病十多天后内传出现胸闷胸痛欲呕,跟少阳病小柴胡汤四大证中的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匹配,如果为内传少阳,一般而言大便应该偏难解(邪郁半表半里,气机郁滞故大便难解),但大便反而出现溏薄[注1]大便反溏,这一点就提示我们这可能不是一个自然顺传的少阳病,(就算这个患者)同时还有腹部略胀满、自觉郁闷、稍有心烦等像少阳病的症状腹微满,郁郁微烦,所以这个时候,医生就问患者是不是之前有过大吐、大下的方法,患者说是,之前在太阳病时期的时候误用了大吐、大下的方法先此时自极吐下者,大伤津液,才导致疾病内传的,所以出现了一众少阳病的典型症状外,大便反而溏薄,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调胃承气汤来治疗(原文用的“与”而不是“主之”,说明是可以用先观察而不是建议用一用就显效)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专门针对邪气客胃且胃略虚的情况[注2]——祛除邪热以减轻胃的负担以调和胃气,跟大小承气汤针对纯实证有所不同。
但如果这个患者不是因为误用大吐、大下之法伤津液出现的上述症状,就不能用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那就还是要考虑用小柴胡汤(因为一派少阳病症状),其中的便溏就要考虑是不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了。这对于住院部的临床中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有些用了西药以后副作用频繁腹泻,也可以算入此处的大下后,因为一样会导致津液亏虚,临床要注意。(当然也要看用的什么西药,一般而言抗生素我们认为偏寒性,西药的纳入中医的寒热温凉性味体系还是很重要的,不过现阶段没人做,因为中医尚无明确标准,但是按照这一路讲来,六经的模型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准,很多定法,不知道将来是否能把这部分做成)
而怎么去区分误用大吐大下之法后类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的几个特点:1 柴胡四大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2 少阳病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3 脉弦。于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症状来鉴别:
但欲呕:小柴胡汤证为喜呕,即自觉恶心或有频繁呕吐;而本条类小柴胡汤证为欲呕,就是想呕(但呕不出),为大吐之法后遗症(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120
胸中痛: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即胸闷、胁肋胀痛;而本条类小柴胡汤证为胸(正中)痛,非小柴胡汤证典型症状。
微溏者:顺传的小柴胡汤证大便应略难解(邪郁半表半里,气机郁滞故大便难解);而类小柴胡汤证因太阳病大吐大下伤津液后,出现的后遗反应(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104
因此知道此非柴胡证,由于观察到患者现代仍温温欲吐,所以需要注意鉴别是否之前有误用大吐大下之法的情况以呕故知极吐下


[注1]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
[注2]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涉及调胃承气汤的条文,都是在邪气客(胃)且(胃)津液虚时用:
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条中是厥刚愈而足温时,津液尚虚,同时有胃气不和谵语,说明有邪热,为“客胃且胃虚”,用调胃承气汤


70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条中说:若发汗后津液亏虚,往实热(阳明)方向发展者,出现怕热等相关阳明症状(胃家实),“有且津液虚”我们就从调和胃气的角度,用调胃承气汤

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本条考虑①阳脉相对太过(阴阳脉均微,但阴脉更微),为“有且阴阳俱虚”,用调胃承气汤;②脉沉为里证,脉缓为血少虚弱,为里不和,若出现胃中干有热型里不和(伴口干、大便不通等)客胃且胃虚”应调胃承气汤小下而解。

105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本条即太阳病误用巴豆剂等丸药下之后,津液亏,但仍属阳明证范畴,为“邪气客胃且胃虚”,用调胃承气汤。

120 太阳病,当发热恶寒,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本条即太阳病误用吐法后,津液亏虚,邪热内传,为“客胃且胃虚”,用调胃承气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