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00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0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本条是讲述太阳病兼有津虚里寒(腹痛)时应优先考虑小建中汤,其次考虑小柴胡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指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患者,出现了阳脉涩、阴脉弦的情况,涩可以由津虚、气滞、血瘀、饮停所致,弦可以由寒邪、气滞、风动所致,这里阳脉和阴脉按照前文已述《伤寒论》试解No.94的方法,可以有三种理解:①左手阴脉右手阳脉右手(阳)脉涩、左手(阴)脉弦,阳气虚故涩、阴寒重故弦,这种阳虚阴盛的情况下,(往往)应该会腹中挛急疼痛,因此先用小建中汤治疗温中散寒;②浮为阳脉沉为阴脉:浮取脉涩,沉取脉弦,表有津虚故涩[注1]、里有实寒故弦,因有实寒在里,(往往)应该会腹中挛急疼痛,因此先用小建中汤治疗温中散寒;③寸为阳脉尺为阴脉:同“浮为阳脉沉为阴脉”部分[注2]

因此考虑为太阳病兼有津虚里寒(腹痛)时,以小建中汤[注3]中桂枝汤治疗太阳病有津虚之证,以饴糖温寒补虚缓急,配白芍止腹部挛痛,这也是“表里证兼具备,里虚重时先救里;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者,先解表再攻里”的具体表现之一(如《伤寒论》试解No.91引申部分)。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处也有两种可能的解释:①如果用了小建中汤治疗,但是疾病没有好的话,我们就要排除(参见[注1]、[注2])津虚里寒所致的“阳脉涩,阴脉弦”而腹痛的可能性,要考虑是不是气滞所引起的“阳脉涩,阴脉弦”而腹痛了,那么对于后者所引发的腹痛我们就要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②如果用了小建中汤治疗,但疾病没有好完全,说明患者里是虚实夹杂,不是纯小建中汤证,此时脉象和症状仍是同前的话,我们可以后期转小柴胡汤治疗。

本条条文涉及到“表里证兼具备,里虚重时先救里”的定法,遇到这类疾病摸不准里到底是虚还是实的时候,可以先救里试探一下,不至于明显误治,而后再以小柴胡汤解外(半表半里)。


[注1]如果按照太阳伤寒的角度来解读,“阳脉涩,阴脉弦”也应该指代表有气机郁滞所致的涩脉,因太阳伤寒是典型的津液郁积在肌表无法从汗而解,为表实证,所以此处若是太阳伤寒之涩脉理解为是津虚而致涩,逻辑不通。除非本条伤寒泛指太阳表证,包括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那本条的涩才可考虑是津虚所致的涩脉。

[注2]除了上述提到“阳脉涩,阴脉弦”指代“阳(津液)虚阴寒盛”的可能性以外,也可以是由于气滞于肌表和肝胆(少阳证)所致,但由于后面说的是“法当腹中急痛”,如果是气滞的典型症状应该是肌肉酸痛和胁肋胀痛,而不是大概率体现为病位在腹中的疼痛,优先考虑是津虚里寒的小建中汤证,其次才考虑为津液充足的表实证气滞和里气滞的腹痛(少阳证之小柴胡汤证)。

[注3]小建中汤桂枝汤加白芍三两再加饴糖一升,一升即现代用量的一碗,以大量饴糖制约白芍微寒的特性,让白芍能发挥止腹部挛痛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