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94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本条是承接着上一条来说的,本条的第一段就是上一条的再诠释。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太阳病未解,就是接着上一条中说的太阳病误下后又发汗表里俱虚的太阳病不解,这种情况必须要先振栗汗出病才能解,解的标志是脉阴阳俱停。
此处的振栗汗出,振栗是指瞑眩反应[注1],出现颤抖打战的情况,而后汗出,也就是战汗而解病,跟上一条中说的“冒家汗出而愈“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津液恢复了自汗出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治疗去恢复津液使自汗出,这样出现暝眩反应多见,如果是患者机体自愈的自汗出一般不出现暝眩反应。
解病的标志就是脉阴阳俱停,停不是指”停止“,而是指静、调和之意,胡希恕老先生认为可以解释为”停停当当“,无论怎么取脉象都停当合适,意思也是指脉静/缓的表现,跟《伤寒论》试解 No.4中的脉静应该是一样的概念,脉阴阳理解为左右手脉、浮沉脉、寸尺脉均可,最后都指代阴阳自和脉。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这一段就是承接上一条说的”里未和,然后复下之“的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了。
此处的阴阳脉可以有多种理解,因为我们的阴阳脉可以指左右手脉(左手阴右手阳)、浮沉脉(浮为阳沉为阴)、寸尺脉(寸为阳尺为阴),我们分别进行论述:
左手阴脉右手阳脉[注2]:右手阳脉微,说明阳虚,宜汗法[(甘温)升法]治疗;左手阴脉微,说明阴虚,宜下法[(甘寒)降法]治疗。调胃承气汤确实属于降法范畴,但大黄、芒硝均为苦寒,甘草为甘平,总体应该归属于苦寒降法范畴,应倾向于阳脉相对太过(阴阳脉均微,但阴脉更微)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以左右手为阴阳脉来解释,则考虑原文中意有省略(即应为:阴阳脉均微,但阳脉更微者,先汗出而解;阴阳脉均微,但阴脉更微者,下之则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浮为阳脉沉为阴脉:阳脉即脉浮,阳脉微即脉浮弱(缓),为太阳中风表证(桂枝汤证),应小发汗法微微汗出而解;阴脉即脉沉,阴脉微即脉沉弱(缓),脉沉为里证,脉缓为血少虚弱,为里不和,若出现胃中干有热型里不和(伴口干、大便不通等),应调胃承气汤小下而解。因为本段前提就是表里俱虚兼里不和,所以发汗也是用小发汗法桂枝汤,下法也是用的缓下法调胃承气汤
寸为阳脉尺为阴脉:同”浮为阳脉沉为阴脉“部分,都是以阴阳脉定表里病位,脉微提示表里俱
[注1]我们在前面说过,暝眩反应出现一般是由于①疾病日久,②机体太虚。在此处表里俱虚中出现暝眩反应我们考虑为后者。

[注2]参见《伤寒论》试解No.90中关于阴阳脉法和汗法(升法)、下法(降法)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