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76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76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棉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棉裹)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棉裹)    生姜五两(切)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本条可分为两段理解。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本段同第74条《伤寒论》试解No.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和第75条《伤寒论》试解No.75: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中的“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以协同理解,都是水逆(渴欲饮水,饮水则吐)的范畴——水药不得入口为逆
这种水逆证的实质就是胃中停水,水气上冲,是水气病重证,若水气病兼有表证,是不能只用发汗解表的方式的,必须解表、利水同用(如前所述《伤寒论》试解No.71。若已发汗误治,再更发汗,激动水气,则容易发为水逆重证——(不喝水都)吐下不止
因此本段再次强调了,水气病(尤其是水逆病),是不能只用发汗(麻黄汤类)的方法来治疗的,否则只会疾病变证百出但不解。参照《伤寒论》试解No.73,我们优先选择五苓散(表证兼有水饮伴小便不利而消渴)和茯苓甘草汤(表证兼有水饮伴小便不利但不渴)来治疗(这种水逆)。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本段与上段独立,说的是患者经过汗、吐、下之后,疾病已解、邪气已去,但仍有遗留虚烦(无菌性炎症)的情形和治疗。
发汗吐下后,疾病已解,但仍有病邪遗留的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为,正邪在体内打了一场大战,最后邪气被打跑了,但是战场一片疮痍,这个疮痍的战场因为是我们机体的一部分,因此也一定会对机体有影响,这个影响在本段的讲述中可以为指代为“:自觉虚烦(区别于实烦,虚烦指并不是实证的烦躁,但是就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有些烦躁)、睡不着觉。如果这种虚烦的程度严重了,甚至会出现睡不着觉、翻转不安、翻来覆去(反覆颠倒)和心中烦躁剧烈、使人自觉有不可如何不可名状感(心中懊憹)。
这种虚烦在病机更类似于疮痍的战场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少量的遗邪所致,在现代医学的范畴里,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细菌病毒死后裂解遗留下来的内毒素等物质沉积在血液或其他组织中,对机体产生炎症影响(如内毒素血症等)[注1]
针对这种虚烦,我们用的是栀子豉汤。首先明确的是,栀子豉汤的虚烦不是真的“正虚”,因为栀子是苦寒药,用来治虚所致的烦不合逻辑,真的是虚导致的烦,我们用的是附子干姜汤类,因此此处“虚烦”应该是为了跟“实”鉴别,特指已经不是实证了,只是遗邪。
栀子味苦性寒,豆豉味辛性甘,栀子豉汤中栀子:豆豉应为21g:80ml,现代用量[注2]一般是9g:4g,效以解烦祛热为主。
如果出现少气,考虑为战场疮痍程度大/遗留邪气多/炎症反应大而导致机体修复战场/祛除残邪/平复炎性反应的气力暂时力有未逮,因此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用甘草,以取其缓急、安中的作用,为栀子甘草豉汤。
如果出现呕吐,也考虑为战场疮痍程度大/遗留邪气多/炎症反应大而导致的遗留效应,对症(状)用生姜处理即可。(此处我们可以看到五两生姜是一个挺大的量了)
以此逻辑类推,呕吐也考虑战场疮痍程度大/遗留邪气多/炎症反应大一样可以导致机体其他方面的各种小问题,我们对症(状)处理即可,如还有喘就加厚朴、杏仁,还有腹空痛就加饴糖,不一一赘述。

PS.胡希恕老先生认为,栀子豉汤类方的注解是有错误的:第一栀子豉汤类并不是“吐药”,不应该因为瓜蒂散中含有豆豉就认为其有催吐之效;第二栀子生姜豉汤方下的注解写“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也是错的,栀子生姜豉汤本身就是治呕的,怎么用了本方还出现呕吐呢?【仅供参考】

[注1]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很好的科研思路,去找某些特定的细菌(导致身体多数出现发热、咳嗽等中医热证范畴反应的),在常规抗生素或其他方法剿灭这些细菌后,遗留的内毒素血症,用栀子豉汤的疗效如何(临床试验),从栀子豉汤中找到相应提取物可以广谱或特异性针对某些特定的内毒素(或其他细菌裂解后残留物)对机体的影响(基础试验)等进行研究,这个方向还是很有一做的价值的,尤其栀子豉汤也就两味药,不像其他复方药味多而可能的有效成分繁杂难寻。

[注2]经网上搜寻5篇资料选得,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