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恒惕:靠背叛登上人生巅峰,负湘人厚望,有个人却没敢杀

 梦想童年594 2022-06-24 发布于江西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何去何从,艰难求索

这是三位主政湖南的超级政客

昔日功臣,屡入歧途

三人被驱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宿命

三湘的觉醒,究竟又历经怎样的坎坷征程

对于错,罪与罚

沉重的黎明!

前面@风华绝代憨小二讲到,从1913年算起的13年里,有三位统摄军政大权的“湖南王”被驱逐。这其中,第三位“湖南王”赵恒惕,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文章图片1

赵恒惕

赵恒惕是湖南衡阳人。不像前两位被驱的“湖南王”:汤芗铭和张敬尧,明显是因为残暴之名而被驱,相反,赵恒惕上台之时,三湘父老对他是寄予了厚望的。

负湘人之望、立“民主湖南理想国”的愿景,赵恒惕人生的得意与崩塌,全在他主政湖南的那六年间。那六年里发生了什么,赵恒惕遭遇的人生大逆转,在那历史的迷雾中,是一种历史必然吗?

赵恒惕,生于乡野,湖南衡山县白果乡赵家湾人。

关于此人的记载,多是他有忠有孝、仗义出道而平步青云。但赵恒惕登上人生的巅峰,却是靠两次血淋淋的背叛。

他主政湖南最令人称道的,是推出了湖南民主省宪,去谋求湖南的理想国。但这些成果偏偏又毁在他自己手里。他曾经是一名革命猛士,最后却又疯狂地镇压了革命。

这些矛盾的背后,是他还是历史本身,扮演了那宿命的推手呢?矛盾的赵恒惕,又推动了怎样的湖南历史呢?

湖南省衡山县白果乡赵家湾。

赵果雍,赵氏家族中,现在唯一留居在赵家故土之人。算起来,他应该叫赵恒惕“公公”。在他很小的时候,赵果雍曾经见过赵恒惕当年阵容浩荡的一次回乡之旅。那一次,让他一生铭记。

如今赵家湾,已经遍寻不着赵恒惕留下的痕迹。当年,谁能够知道,这里土生土长的一个乡里伢子,曾有过改变整个湖南命运的机会!

文章图片2

清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

赵恒惕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他是继谭延闿后,湘军中崛起的又一个领袖。

早在1912年谭延闿第一次主政湖南之时,赵恒惕所带的一个旅就成为了他的“御林军”。此后二人一直共进退。

在1913年的“反袁驱汤”浪潮中,两人同获“附逆之罪”,幸得黎元洪等出面说情,才免掉杀身之祸。

对于赵恒惕来说,谭延闿既有知遇之恩,又有患难之情。

但在谭延闿第三次主政湖南,面对程潜派系将领的进逼,他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并由此上演了“跃龙门”的惊险一跳。

1922年,随着湘人成功“驱张”,北洋势力再度退出湖南,湘人自治的呼声成为了湖南的主流民意。

民间力量的觉醒,却让成功收回湖南的湘军领衔人物谭延闿,倍感压力。

为了应对程潜派系湘军的政治抱负,改变湖南官员的军阀形象,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湘军领袖谭延闿决定放手兵权,将湘军交给爱将赵恒惕,自己一心为政事。

完成这一交接后的11月13日,谭延闿在湖南都督府召集湖南军政联席会议。

会前,他信心满满认为赵恒惕掌兵后,仍会力挺自己。

可是会上,一位程派将领站起来,明目张胆地说:“这次的会,我们一方面欢送旧总司令离湘,一方面欢迎新总司令就职。”

程潜与赵恒惕有过勾结。会上,谭希望赵能发言挽留他,因为赵有军权。但赵当天始终一言不发,还哭哭涕涕的装作舍不得谭延闿离开。

谭延闿没有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赵恒惕却突然背叛了他。这让谭延闿如遭当头棒喝。

他当即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爱将面前的挡路石。赵恒惕的冷漠让谭延闿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一丝不详的预感浮上谭延闿的心头。

文章图片3

谭延闿 1880年-1930年9月22日

1920年11月27日。在第三次主政湖南5个月零10天之后,谭延闿乘坐轮船,悄然赴沪。在经过岳阳城陵矶时,恰巧遇见他派去上海的柩轮返航,船舱中装着他夫人的灵柩。此刻的谭延闿却只能站在船头,抬手示意,无比悲凉。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存者殁者背道而驰,世间伤心事无逾于此者。”

谭延闿三度回湘主持大局,都是代表湘军力量赶走了北洋势力。他原本以为自己一定会把湖南带上发展之路,可是这次回来万没想到,外祸堪平,内乱又起。

据说赵恒惕的父亲的临终遗言中曾告诫他,有三个人决不可负:一是他父亲自己,一是黎元洪,另一个就是谭延闿。但为了加冕“湖南王”这一傲人的头衔,历来有忠义之名的赵恒惕,还是悄然出手了。

湘军中兴的美梦,一下子充满了变数。

背叛谭延闿的赵恒惕,又是如何实现掌权的?他又该如何面对湖南人自治民主的愿望呢?

谭延闿这一走,赵恒惕有些忐忑不安。一方面,他逼迫老上司离开的行为,势必会得罪支持谭延闿的势力;另一方面,他想主政湖南,却又害怕落得跟谭延闿一样的下场。被历史推上了前台的赵恒惕,决定早做打算,改变自己被动的现状。

程潜想用同样的办法,赶走赵恒惕。但是赵恒惕很聪明,他已经早布好了棋局。

12月4日,程派将领闹饷倒赵。

20天后,赵恒惕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召集湘军将领,到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就在这一晚,程派七名将领,全部惨死在各自的寓所。

程派将领易象,在死前留下一首绝笔诗,

“天外飞来事可惊,丹心一片付浮沉,救乡救国终成梦,留取他生一恨吟。”

可见,赵恒惕当上湖南王,是早就预谋好了的。

文章图片4

程潜与家人合影

湘军内乱,赵恒惕露出了他从未被人认识到的本来面目。两次血淋淋的斗争,让他得以牢牢把住了军权。当时担任代省长的林志宇,至此已被完全架空。

其实,当年赵恒惕和谭延闿、程潜的这场内斗,并没有对湖南主流阶层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千辛万苦赶走了两个外省人后,当时湖南各界最关切的,是湘人治湘下的民主自治问题。湘军这场内斗,被看成了一段插曲。

令湘人兴奋的是,这场内斗的胜利者赵恒惕,一经上任就表示要继承“谭公未竟之志”,着手制定《湖南省自治根本法筹备简章》。

湖南的理想国,眼开将成现实。

1921年初,赵恒惕上任后力排众议,着手“速成制宪”。湖南要出“省宪”,这在当时的中国,炸响了一声惊雷。赵恒惕之名,一时直达海外。

当时国内舆论一片叫好,湖南各报更是形容,制宪派是“劳苦功高、乡邦英俊”。由此可见,当时湖南人对立宪派的推崇程度。湖南民众深信,立宪自治是带领湖南破晓黎明的利器。

当时还只是一个青年学生的毛泽东等人,也都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中预言,宣扬民治。

不仅广大民众对立宪派抱有很大希望,上层名流如旅京津沪的湘人熊希龄、范源濂等,也主张“湘人自决”的精神。赵恒惕召集了省内外名流学者,展开制宪大业。后来组建了湖南大学的名士黄士衡,当年特意从美国赶回来,就是冲着湖南制宪来的。

依照常理,制宪应是代省长林支宇的事情,理应由他操刀。但此时,赵恒惕军权在握,立宪落到实处,就变成了凡事都由赵司令说了算。这就让当时参与制宪的学者有些迷茫。

当时省政府政务厅长冯天柱、教育科科长雷铸寰,与黄士衡关系不错,黄士衡当时也干教育,就内定了他为省宪起草委员。雷铸寰当时跟黄士衡说:“关于制宪事宜,省府一切措施,都是受命于总司令,而不是得到总司令同意的。”

黄士衡这才知晓,省宪一事,是由赵恒惕背后操纵的。他当时就提出质疑,若军政不能服从民政指挥,如何能达到民治?教育科科长雷铸寰回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能够做到这点就是湘民之福,望各位起草时努力吧!”

其实,生存在这矛盾夹缝之中的赵恒惕,他的真实意思又有谁能够预料呢?前进,还是退亡,选择已经放在了赵恒惕的面前。

文章图片5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921年3月21日,湖南省宪起草委员会的李剑农、蒋百里、黄士衡等13名士齐聚于此。他们将进行勇开先河的一件大事:起草中国第一部省域范围内的宪法。

这一天,长沙市军、绅、商、学、报以及各法团、公团的300多个代表前来观礼。赵恒惕位居中央,神态笃定。

一些虔诚的起草委员,甚至自比“美国制宪会议的先贤”,决心为湖南人民起草一部“根本大法”,以使湖南长治久安。

由政府操办、议会认可的学者制宪,坚定了人们对湖南自治的信心。

开幕式结束不久,13名学者关门谢客,在岳麓书院的书房内加紧起草自治法案。一个月后,《湖南省宪法草案》等6种法律草案悉数完成。

宪法草案有了,但在审查时,却遭遇了各派的争议。各派政治力量都希望能在这部宪法中,补充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内容。这使得宪法正式出台的日子一拖再拖,“3个月也未弄出头绪来”,就在这时,更大一场危险正悄悄地逼近湖南。

原来,湖南立宪自治的影响迅速扩大,北面临省湖北最先响应,希望效仿湖南,进行“鄂人治鄂”。但湖北军阀作乱,鄂军将领蒋作宾、孔庚等人向湖南求援。为了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赵恒惕决定武力出兵援鄂。但赵恒惕未曾意识到,这次贸然出兵援鄂,将会松动他刚刚扎稳的根基,将他卷入又一个矛盾中。

文章图片6

吴佩孚

援鄂战争失利,岳州失守。

成王败寇,战败的赵恒惕不得不依附于北洋军阀吴佩孚,这也使他必须采用旧军阀的手段来统治湖南。“湖南自治”的民主设想已经沦为一纸空谈,但此时,省内立宪各派反而转争为和,拖了两年的宪法草案得以迅速通过。

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正式公布。

宪法主要内容有:湖南为中华民国之自治省;议员民选;省长由议会选举,有统率全省军队、管理全省军政、任免法官和行政官员等大权……

客观上来说,宪法是有进步意义的,试想如果当时中国真按照这样的局势走下去,民主思潮会快速渗入民众中去。

在这部省宪的起草阶段,赵恒惕“未曾一至起草之地,且未曾一索阅其稿”,赵恒惕的大公形象也被一时传为佳话。但鲜有人想到,赵恒惕此时心中的痛苦与挣扎。

军阀?还是名垂青史,尝试改变国家的历史进程?

赵恒惕最终选择了高压统治,闹剧开始上演。

省宪要求,省长的选举必须民主。因此除了时任代省长林支宇外,赵恒惕必须再找一位能够服众,且要彰显自己正面形象的候选人。他很快想到了一个绝佳人选,被自己赶走的谭延闿。于是赵恒惕写信给好友石陶钧,让他劝谭延闿再度回湘参选。

谭延闿深知赵恒惕葫芦里卖的不是好药,可是他对新宪法衍生出的“民主选举”却仍存有信心,于是毅然返湘,与赵恒惕、林支宇三人一起参与省长的选举。

赵恒惕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利用自己的权力,“名正言顺”地击败谭延闿,合法夺得“湖南省长”之职。另外,他还想拒绝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北伐。

赵恒惕利用实权在握的优势,自任选举总监督。这种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行为,彻底让这场万众瞩目的选举变了味。

不甘示弱的谭、林两派,与赵恒惕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拉票大战。三派势力收买走卒,争夺选票,政治掮客、政治流氓在茶楼、酒馆、妓院交易拉票,甚至组织打手,殴打、械斗,丑态毕露。

有人在长沙的各选举场公开招贴拉票:“一张票吃点心,二张票吃饭,四张票吃酒,十张票与洋一元”。尚未开始投票,有的票箱里已经躺了八千多张选票。

各个县的选票掌握在乡绅手中,一张选票的价格从一二角钱到一两元钱不等,不少人大发其财。

等到正式投票时,大打出手、抢夺票箱、砸毁票箱的事件屡有发生,甚至在安化县发生了团防局武装夺取选票的事情。

文章图片7

谭延闿

如此荒诞的“民选”,一时在全省掀起轩然大波。省会各公团提出,这样的选举“殊为自治之玷”,要求一律废除,重新选举。就连旧的省议会也向全国发出通电,对选举结果提出质疑。就在正式选举省长的那一天,还有两万多人在长沙街头示威游行。

可是,参与决选的74县共2593名议员,有三分之二都是赵派势力。9月10日,赵恒惕仍以1581票的多数获胜,当选为湖南省正式省长。赵恒惕在省宪这面盾还没有巩固之时,就用自己造的矛把它攻破了。

在这场“文斗”中,赵恒惕再次击败谭延闿,“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湖南省省长,至此,他已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正式登上了湖南王的宝座。

再次愤愤离开的谭延闿,则追随孙中山赴广州,担任了大元帅大本营内务部部长、秘书长。孙中山遂任命谭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组织讨贼军讨伐赵恒惕,指斥其“甘心附北,背叛西南”。

谭赵之争上升到“武斗”的局面。

再度入湘后,谭延闿为打破赵的“湖南自治”这块假招牌,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革命号召,组织讨贼军;而赵恒惕则组织所谓“护宪军”,以维护“省宪”作挡箭牌。

两方势力交战于湖南。

赵恒惕援鄂一役早已元气大伤,面对南方强大的革命力量,他只能请求吴佩孚给予援助。

吴佩孚援军到后,谭延闿正准备将北洋军阀的势力彻底清除出湖南,但风云突变,广东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急电谭延回师援粤,谭不得不回师驰援。

至此,谭赵战争无疾而终。

文章图片8

孙中山着大元帅服戎装照.

谭赵之争后,谭延闿投身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远离了湖南人的视线。依附北洋政府的赵恒惕,多次发表言论,反对孙中山,并签订《湘军北归条约》,与南方渐渐兴起的革命势力分庭抗礼。

湖南民众万万没有想到,翘首以盼的湘人自治,竟然换来的是这样的局面:民主无望,战祸又起。失望的湖南各界民众,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赵恒惕。

这势必是一场水火不容的斗争,结局如何?

1921年全省发生春荒、旱灾,饥民多达六七百万,饿死者甚多。

1922年6月起全省发生洪灾。

1924年7月,洪水,赵恒惕通电请求赈灾。

1925年10月,衡阳、岳阳烈性瘟疫蔓延。

赵恒惕上任六年,湖南几乎连年遭遇大灾,饥民无数。这些大灾中,又属1925年全省大旱最为严重,一时间民怨沸腾。如坐针毡的赵恒惕,此时并没有采取任何有利的救灾措施,这个堂堂的民国省长反而效仿起封建王侯,进行祈天求雨。

赵恒惕通电全省,表示忏悔,并自举七罪望能感召天庭降以甘霖,缓解旱灾。除此之外,赵恒惕惧怕饥民来省城滋事,于是下令全城戒严,并指派军队将饥民押解回籍。

赵恒惕的滑稽行为,让无数人哭笑不得。当时报刊就此事发表看法,矛头直指赵恒惕。

“记过罚钱无体贴,坐牢开革不心关。阎罗地狱洋人造,忍痛求生笑强颜。”

——《湖南邮务工人》半月刊

“军阀不死,祸害不止;军阀死绝,消灾解厄。”

“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

——湖南民谣

民众的疾苦,没有引起赵恒惕的丝毫关心。但是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赵恒惕却十分积极。仅在家乡衡山一地,他就私占耕地一万余亩,而后又在湘阴霸占双穗垸土地二万多亩。

赵恒惕早年是参加辛亥革命而走上了军政之路,而后他又参与了湖南的“反袁驱汤”运动。可是,当他当上湖南王之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却又显露出来了,军阀专政独裁的诱惑,让他走向了历史的反面。

文章图片9

郭亮墓

1923年6月1日,长沙这片土地上,染上了一名小学生的血。

这一天,在湘江水陆洲,日本水兵无故打伤学生,并残酷地杀害了年仅12岁的小学生黄汉卿,酿成震惊三湘的“六一惨案”。郭亮等人响应学生游行,60000人抬尸游行。

赵恒惕用一贯的武人作风,迅速地镇压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六万人游行。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崛起,北洋政府妥协媚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赵恒惕选择了忠于北军。

赵恒惕暗中开始与日本勾结,甚至亲笔写信给日方,表示 “亲日友善,慰问致歉”。此外,他还广发布告,捉拿郭亮、夏明翰等工人领袖。

五四运动后,正是因为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郭亮等这批工人运动的领袖崭露头角,使湖南的工人运动掀起高潮。

当年,有一位青年学生经常带头,手拿着宪法,为争取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与赵恒惕政府发生正面冲突。他,就是青年毛泽东。

文章图片10

青年毛泽东

1920年9月,湖南中华工会成立。

同年10月24日,湖南省劳工会成立。

11月7日,中华机械工会湖南分地成立

……

赵恒惕并没有深层理解,工人与农民运动背后反映的时代特征,他果断地选择镇压。但正是这个错误的抉择,成为了他被驱逐的前奏。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全国的反帝情绪再掀高潮,并迅速波及湖南。

6月7日,赵恒惕发布“四斩令”:造谣生事者斩,煽惑军心者斩,宣传过激者斩,扰乱秩序者斩 。

这四斩令一经发布,人心惶惶。

作为五卅运动的发起人刘少奇,一回到长沙,立刻被赵恒惕戒严司令部逮捕,赵恒惕狠下毒手,亲批“斩决”。

后经多方营救,刘少奇才保全性命。但是,在赵恒惕残酷的军阀统治下,仍然冤魂无数。

文章图片11

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1925年,安源工人罢工胜利三周年之际,赵恒惕明目张胆地在报上刊登启事,明令取消安源工人罢工胜利所争来的13条。安源工人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领导下,再次罢工,赵恒惕下属、萍乡镇守使李鸿程,带军打死工人四人,伤十余人。

暴乱过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被迫解散,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被捕,这位年仅25岁的青年人受尽酷刑,最终罹难。

1925年10月16日,黄静源以“传播赤化,扰害治安”罪名惨遭杀害。他死在了同乡人赵恒惕之手。

文章图片12

黄静源

其后,郭亮等工人代表将他的灵柩从萍乡运回长沙。途中,各界群众不惧暴力,沿路迎送,规模惊人。

黄静源被安葬在了岳麓山南麓,由于白色恐怖相当严重,为了保全烈士陵冢,当时只在墓前树了一块小木牌作为标记。

多年以后,@风华绝代憨小二已找不到这座墓的踪影。但是烈士的牺牲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视的。

在此之后,湖南的工人运动空前高涨,冲击着赵恒惕摇摇欲坠的军阀统治。

1921年10月6日,岳州、长沙、株洲工人罢工胜利。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胜利。

10月6日——26日,长沙泥木工人罢工。

10月8日,长沙理发工人罢工。

11月14日,长沙笔业工人罢工。均胜利。

12月5日,水口山矿工罢工。

1923年长沙人力车工罢工胜利。

……

继工人运动取得成就之后,农民运动也一并兴起。在赵恒惕的家乡衡山,就成立了岳北农工会,开展了一系列反抗运动。毛泽东赞扬说,“岳北农工会就像孙悟空敢在铁扇公主肚子里闹一样,敢在赵恒惕的统治下闹”。

一浪接一浪的群众运动高潮,使得湖南的局势愈发紧张。但兵权在握的赵恒惕并不担心这个事情,相反的,此刻令他最为忌惮的,是他手下的一个将领,唐生智。

文章图片13

唐生智

唐生智,湖南东安人,也是一位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的革命义士。

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与南方革命党的民主思想,在湖南这个南北缓冲地带,开始了矛盾的激烈碰撞。这种碰撞最终表现在了附北的赵恒惕,与依南的唐生智的矛盾上。

唐生智审时度势,表示倾向革命,并托桂系重臣黄绍竑,向国民政府表达诚意,并介绍其弟唐生明和数十名青年,免试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赵恒惕与唐生智,都是佛教的忠实信仰者。善恶轮回,因果报应,在二人之间,仿佛也上演着一个历史的轮回。

当年谭、赵、程三人之间的那幕政变,如今重演。六年前,还是谭延闿湘军旗下,第一师师长的赵恒惕,挤走了谭、程二人,主政湖南。六年后,赵恒惕旗下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兵变,即将将他赶出湖南。

唐生智明知二人都是信佛之人,他特意组建了一支赫赫有名的佛军,邀赵恒惕前来检阅,借宗教的力量震慑赵恒惕。赵恒惕自感声望与实力均逊于唐,疑虑顿生。

由于政治立场的严重对立,加上唐的呼声渐涨,赵恒惕害怕历史重演,被手下逐离湘境,遂决定迅速予以打压。

文章图片14

开福寺

开福寺,自古以来就是省会的佛教胜地。1925年4月,赵恒惕在这里大造声势,举办了一场 “水陆大法会”,并花重金请白喇嘛传授“密法”,历时14天,轰动全城。

粉饰太平的背后,隐藏着赵恒惕的实际意图。他想,一贯以“佛教将军”自命的唐生智,定会亲自来长沙拈香,届时,他便能借机除去唐生智。

可唐生智并不傻,他一眼就识破了赵恒惕的意图,并未赴会。

在此之后,赵、唐二人便暗自角力。赵恒惕多次摆下类似的鸿门宴,可唐生智均赋托词,借故不去。

赵恒惕的省长任期,到1926年双十节时即将届满。赵恒惕自知已失尽民心,难以再当选,但他又不想息影下台。于是赵恒惕,修改了省宪法,规定省长可以连选连任。可这仍旧帮不了他在省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926年,湖南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此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军事产物、消灭北洋军阀的关键一役——北伐战争,已经如箭在弦,蓄势待发。

抬头北进,依附于吴佩孚的赵恒惕,在未及北伐正式开始之时,便早早地离开了。

文章图片15

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5年底,中共湖南区委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名义,派夏曦与唐生智联络。次年1月,又派王基永去衡阳唐生智驻地,提出合作的七项条件。唐基本同意,并回送两千元活动经费,以表诚意。

唐生智的开明之举,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群众中“驱赵”的口号越喊越响。在民怨鼎沸和唐军进逼的双重攻击之下,赵恒惕已然知晓他的结局。

他曾经用武力驱赶过几任“湖南王”离湘,这一次轮到自己,他选择了一个和平的方式。1926年2月28日,赵恒惕在老督军署门首张贴布告,宣告辞职。

调第四师师长兼湘南善后督办唐生智为内务司长,兼军务司长。

本省长近因健康欠佳,赴沪医治,依照省宪规定,所遗省长职务,着由内务司长唐生智代理。

1926年3月9日,这一天,距离赵恒惕离开湖南只剩三天。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长沙召开了各群众团 体参加的三万人大会,并组成了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组织全省人民起来驱赵。

第二天,唐生智兵分三路向北推进,他亲率湘军第四师主力部队,乘坐他自制的24条汽艇,开赴长沙履新。唐就职后的第一张布告只有16个字—— “惕公倦勤,委政于智;攀留不及,推诿不能。”

文章图片16

唐生智

3月12日,赵恒惕离开了长沙,结束了他在湖南的六年统治。赵走后不久,唐生智颁布了他就任的电文。

“赵省长倦勤,迭电攀留,难移高节,用忘谫陋,出任艰巨。环湘邻省,皆务亲善,保境安民,绝不穷兵,集中精力,专图内治。”

赵恒惕的离开,是湖南旧军阀时代没落的转折。

四个月后,北伐军进入长沙,唐生智成为北伐主力军之一,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继而消灭了北洋军阀三大势力中的孙传芳和吴佩孚两部。

而赵恒惕则依附了张作霖,后来追随蒋介石,于1949年撤往台湾,1971年在台北病逝。

文章图片17

赵恒惕

对于赵恒惕,许多人都会用功过参半来评说,在主政湖南的这六年中,南北相争,内外交困的局面,使表面上崇尚民主、本质上却膜拜专制的他,采取了很多矛盾的做法。作为一个湖南人,赵恒惕确实是希望能够带领家乡富强的,就拿赵恒惕在湘制订宪法一事来说,这的确是一种进步行为。

晚年赵恒惕居于台湾,友人和他谈起他当年在湖南的这段经历时,曾问他:“当时你是省长,毛泽东还只是一个学生,你为什么不把他杀掉?”

赵公摇头说:“毛泽东他们每次来闹,手里都是拿着我所制订的宪法。”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宪法中有些条款是开明的,可是他却一边宣传着这些“开明”的条款,一边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采取了并不开明的镇压,最终导致了民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赵恒惕最终在自己制造的矛盾中黯然离开了。

汤芗茗、张敬尧、赵恒惕这三位“湖南王”相继被驱逐后,轰轰烈烈的北伐大幕正式拉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