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剑飞:中医辨证治疗肾病的临床心得

 我爱看金匮伤寒 2022-06-24 发布于江西

医学证明,肾病患者应该早期治疗,愈早效果愈好。中医治疗肾病有独特的效果,靠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诊断方法,能诊断出来病症。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肾系疾病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之病。目前,中西医学对这类疾病都缺乏特效的根治办法。

下面是中医治疗肾病的一些体会,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心得以下:

首先要说明一点:有些肾病不是原发性的,而是继发于红斑狼疮、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其它全身疾病,其治疗方法是不相同的。但有时临床表现很相似,甚至很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不经过详细的化验,也不易准确地诊断出来。

文章图片1

使用中医治疗肾病,就必须辨证论治,在辨证的过程中,如不用现代化验手段,很难区别肾病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现代医学也表明,不但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肾综治法不同,就算在原发性肾综中,病理组织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不弄清诊断,乱投药物,鲜有不误事者。在这里,我忠告患上肾病的人,你们应该首先到专科医生那里搞清楚诊断,再决定用不用中医治疗肾病,这才是明智之举。
有些肾综病人喜欢中、西药一齐吃,以为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病会快些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西药均不了解对方开什么药以及它们的药性,就很容易发生中、西药相克,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还会发生不应该发生的副作用。

文章图片2

赞成肾综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就得由一个医生同时开中西药,或中医和西医密切配合,拟出各自的中医治疗肾病与西医联合用药的药方。

慢性肾病即是肾虚,这是中医学中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观点。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肾病大多以补肾为主,六味丸八味丸是临床常用之方。间有以本虚标实立论者,仍以扶正固本为主要治法。

这种把慢性肾病看作肾虚的观点,显然是受了古代医家“肾主虚”论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无疑是把中医理论上的“肾”同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肾脏等同起来了,犯了一种对号入座的错误。

古人所谓的“肾主虚”是仅限定于肾主生殖发育而言,现代医学的肾脏则是人体的泌尿器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慢性肾病不是生殖系疾病,而是泌尿系疾病,其病位是解剖上的肾脏实质。因此,不能套用古代中医学中肾主虚的理论来探讨慢性肾病的病机,而应当立足临床进行辨析。

从其临床表现看,慢性肾病患者确实会出现一些虚弱性症状,如面色苍白或萎黄不泽,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夜多小便等。这也是促使人们把慢性肾病当作肾虚的原因之一。但虚弱症状的出现并不等于其病的本质是虚。《内经》中“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之训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都可能存在着虚实两方面的原因。古人云“大实若羸状,至虚有盛候”,说明症状和病的本质常常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内经》非常强调“治病必求其本”,临床上就需要通过对症状的全面辨析而求其病本。根据脉、舌、色、症和病史对慢性肾病进行综合辨析就可以发现:

其一,从病史看,慢性肾病多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病始于感受外邪而未得根治,病程中又常因感冒或感染而反复加重,可谓是旧邪未去,新邪又至,日愈久,邪愈深,是邪实之为病;

其二,从症状看,患者常见心急烦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皮肤瘙痒等,皆是热盛之象;

其三,从面色看,患者面色或白或黄或苍,必兼晦暗滞浊,日愈久,病愈重,色愈浊,是血分瘀滞,络脉不和之征;

其四,从舌象看,多见舌红且干,苔腻根厚,舌背络脉紫黑,皆是热郁营血之征;

其五,从脉象看,肾病之脉,或濡或滑或弦或细而必数,且沉取有力,若病至尿毒症期,则其六脉更显弦滑洪数,愈按愈盛,更属邪蓄成毒之象。脉症如此,何言其虚哉!纵有一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神疲,种种虚象者,参考脉之有力,苔之垢厚,可知其虚乃由邪实阻滞,经气不通,机能失调所致,是大实若羸的表现,切不可就言其虚。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慢性肾病患者尿常规检验蛋白和血球持续阳性,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均可视为邪入营血的标志。至于肾脏的病理变化微血管的痉挛与堵塞,微循环障碍的形成,肾实质的肿胀,发炎,破损,硬化,甚至萎缩等病变,又无不与邪入营血络脉瘀阻相关。

总之,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可定为邪入营血,络脉瘀阻,其病属实非虚,多热多瘀,治疗大忌温补,当以凉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参以随证施治,方与其病机相符,始能取得较好疗效。

文章图片3

临床上可以根据医学文献记载和临床体会总结,临床辨证可分为:脾肾气虚、水湿内停,脾 肾阳虚、水内阻,肝肾阴虚、湿热留恋,瘀水互阻四种类型。

(1)脾肾气虚、水湿内停

主症: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水肿较轻,或原有高度水肿,已经利尿而浮肿减轻,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腰部酸困,尿少,舌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苔白 腻或白滑,脉缓无力。

治法:补益脾气、利水化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本型疾病,病情多较轻,治疗也比较 容易,蛋白尿相对容易控制。治疗本病黄芪宜重用,黄芪一方面可以补气,另一方面还有利水的作用,所以对本证脾肾气虚、水湿内停最为合适。临床上随着气 虚证恢复,水肿也往往消退。本证西药激素对蛋白尿控制也有较好效果。

(2)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主症:水肿较甚,以下肢腰背为主或伴有腹水、胸水,小便不利,纳差便 溏,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质淡体胖大苔白腻或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通利水湿

方药: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减。本型病症病情较重,容易向癃闭、关格发展, 所以应积极治疗,防患于未然。若兼阴虚者可减附、姜之用量,加用仙茅、巴戟 天温而不燥之品。

(3)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主症:面部及下肢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咽痛常发,口燥 咽干,小便短涩,大便秘结不畅,舌尖红或质偏红苔薄白腻或薄黄,脉弦细数或 滑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本型病症,病情多缠绵难愈,水肿、尿蛋白较为顽 固难消,且容易感染,常出现咽痛症状,治疗常需配伍清热解毒药。在治疗过程 中的慎用温阳益气,始终重视湿热毒三邪,病情往往随着湿热毒三邪的消退而明 显得以缓解。本型使用激素疗效差。

(4)瘀水互阻

主症:尿少浮肿,面色黧黑萎黄,唇及肌肤有瘀点或瘀斑,常伴有腰痛如 刺,固定不移,血尿,皮肤粗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利水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本型多见于病程日久,其瘀血是在正虚的基础上继 发,所以在临床上要明辨正虚之本,或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标本同治。治疗本型蛋白尿用固摄精微法,疗效往往较差,只有通过活血化瘀,使瘀血消除,蛋白尿才可望控制。

文章图片4

慢性肾病忌食蛋白说:

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定性检测常为+++~++++,每日丢失蛋白总量可高达10克以上。大量的蛋白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又引起高度水肿。对于这样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现代医学的对策是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饮食。因此传统的肾病饮食原则可概括为“丢蛋白补蛋白”,并被视为治疗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对此都笃信不疑,患者更是奉为救命法宝,沿用日久而不思其误。***在60年代以前对这一观点同样深信不疑,照搬此法30年,屡遭失败,方知补蛋白的方法不惟无益,反而有害。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限制蛋白摄入的饮食方法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控制其尿蛋白的丢失,并使其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文章图片5

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说:慢性肾病一旦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吗?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可逆转地逐渐恶化,丧失功能的肾单位不可能再恢复功能,代偿肾单位的数目将不断减少,甚至肾功能完全丧失而致死亡。这就是说,慢性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然而根据咱中医的临床治验,认为现代医学的这一结论值得商榷。因为通过采用内服中药凉血化瘀为主,配合合理的饮食调控和患者坚持自主运动锻炼的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病情保持长期稳定,不少尿毒症患者经过综合的治疗,其生存期远远超出了西医预测期。还有部分病人的肾功能得以恢复,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文章图片6

验案:梁某,男,12岁。患儿于3月4日,以肾炎性肾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曾先后应用肾炎四味片、双嘧达莫、泼尼松等,因疗效不满意,遂求治于笔中医院。现患儿满月脸,胸闷纳呆,舌质暗苔腻,脉细满。每天仍坚持服泼尼松片6片。尿化验结果显示:蛋白(++++);血液化验结果显示:胆固醇为9毫摩尔/升,血浆蛋白为48克/升,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儿属于因服用激素导致体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气血痰湿瘀滞经隧。

治宜:首先要清利湿邪,待痰湿祛,脉络通,升降条达后再议进补。

处方:新加越鞠汤加味(经验方)。白术6克,生薏苡仁20克,制香附6克,郁金6克,栀子6克,天竺黄5克,连翘10克,赤小豆15克,蒲公英20克,茯苓6克,泽泻6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共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上方服6剂后,腻苔袪除,饮食正常。尿化验结果显示:蛋白(+++)。原方有效,按原方继续服用。

三诊:饮食增加,但饭后腹胀,且腰酸乏力,脉细缓,舌质淡、苔薄。此为邪祛正衰、脾胃虚弱之象,可遣用补益之剂,然对儿童进补宜循序渐进,当先益气健脾,佐以渗湿。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生山药20克,赤小豆30克,薏苡仁29克,茯苓6克,天竺黄6克,地龙20克,益母草20克,芡实20克,麦芽20克。水煎服,每天1剂。将泼尼松片减为每天5片。上方稍作加减,连续服32剂,病情明显好转,饮纳正常,尿化验结果显示:蛋白(++)。

四诊:观察患儿体征体貌,虽属夏令,着衣较常人多,体温为36.1摄氏度,四肢欠温,活动稍多,则腰酸体困,舌质淡胖,脉细缓。患儿为脾肾阳虚,此为长期摄入外源性激素泼尼松,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所致。脉证合参,可应用补肾益脾方药。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20克,白术6克,防风6克,山药15克,莲子肉20克,荧实20克,覆盆子15克,枸杞子12克,地龙20克,益母草15克,制附片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天1剂。将泼尼松减为每天4片。

五诊:患儿症状稳固好转。尿化验结果显示:蛋白(+)。将泼尼松减为每天3片,并嘱咐患儿恶食生冷,活动量不可过度,同时在上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入帮助袪除尿蛋白的药对,调整方药。

处方:生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乌梅炭10克,冬虫夏草3克,芡实20克,莲子肉15克,赤小豆20克,益母草20克。上方略作加减,连续服42剂,病情趋愈。将泼尼松减至1片。

六诊:患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尿化验结果显示:蛋白(±),血浆蛋白69克/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病愈。为巩固疗效,杜绝病情反复,采取益气固肾、佐以渗湿和胃之剂以善后,拟用巩固之方。

处方:生黄芪20克,白术5克,防风6克,生山药15克,薏苡仁20克,白果6克,芡实20克,乌梅6克,莲子肉10克,连翘6克,赤小豆20克,郁金6克,麦芽20克。水煎服,每天1剂。

连续服用60剂,撤用泼尼松。长期随访患儿,病情稳定未复发。

文章图片7

按语: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致使人体阴阳失衡,升降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司,气血痰湿热邪郁结体内,由此而造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下郁阻,中焦闭结,中土不化而出现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形体肥胖,体倦乏力等不适。

有李东垣“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及朱丹溪“凡郁皆在中焦”之说,给予发越郁结,调理中焦,创制新加越鞠汤(苍术、茯苓、薏苡仁、香附、郁金、丹参、栀子、连翘、升麻、枳壳、神曲、生姜、大枣)。全方通过清热化瘀、调畅气机、健运中焦,而达到发越郁结之目的。

激素类药物似纯阳之药,进入人体后,起到取代真阳的作用,使机体内部产生依赖性,故激素减量时,可出现脾肾阳虚。撤减激素汤(黄芪、白术、防风、山药、莲子肉、荧实、白果、乌梅、山茱萸、仙茅、仙灵脾、肉苁蓉、鹿茸、益母草)全方经合理配伍之后,可达到温壮肾气、培补脾土、敛精固精之功效,可焕发脾肾生发之气,增强脾肾功能,逐步袪除对激素的依赖,从而达到取代外源性激素之目的。

患儿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易致免疫功能低下,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此时如果坚持服用益气固表、培本固肾、渗湿和胃之剂,既可巩固疗效,又可防止复发。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病友们勿盲目试用,平台与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