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更多健康养生知识!每一个流派尽管风格不同,甚至想左,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将篆法、刀法、章法进行了高度的协调统一。一句话,协调的篆刻就是最美的! 刚开始刻的时候,有人用很多刀才刻好一根线条,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话,一方面线条的感觉不会是很挺,容易有弱的缺陷,另一方面过度修补的话,会留下十分明显的做作的痕迹。 转折的地方不要刻到,转折的地方要多少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的话,刻出来的线条才不会很硬。 篆刻之美的中心是“篆法美”,因此篆体字的印化能力是篆刻者的核心竞争力。篆体字是篆刻的主流平台,必须在篆体字的篆法变化能力上下功夫,不可误入歧途。 大写意不见得是大刀,大刀不见得是大力。篆刻是门艺术,灵通着书法与美术。 如果喜欢上了治印的感觉,还是先读印,多读印,反复问自己这方印究竟美在何处,当读懂印后,再练刀,怕还只能练“小刀”(此刀指刀法的细腻程度)。再搞创作,而大写意的创作还在5年以后,老老实实的在界格里刻字。
字就更不用说了,篆刻篆刻要讲篆法和刻法,的确全部单刀直入,赶上白石老人了,但白石老人的艺术成就不是大力用刀就能得到的。莫急莫急,先朱文,找找感觉,耐下性子。
书法用到篆刻里面需有一个印化过程,要变通为篆刻的艺术形式,利用其笔法,墨法,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去丰富篆刻的语言形式。 印作力避“制作化、工艺化、模仿化、图案化、程式化”,力追“创作化、艺术化、风格化、书画化、独特化” 篆刻的学问金字塔应该是,刀法——篆法(章法、字法)——篆书(书法、绘画)----文学(音乐)---哲学(人文)----修养(人格)。自上至下越来越宽泛,自下至上越来越紧密”。
充分展示石性,将人性中的自然性与与石性交融在一起,充分展示刀法的自然之美来抒情达意。 感到书法篆刻创作很难,是一种难得的认识,是在清醒状态下承认自己很无知、很无能的表现。若有这种认识的作者才有可能接近艺术的本质,他们才有可能进行思考和选择。”
建构一套自己的“古文字书法体系”,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须。吴昌硕把一切古文字“石鼓化”,黄士陵“汉金化”,齐白石“三断碑化”如果搞一些外在形式或一味地“做旧”,均不是“创新”的本质。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