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泠印社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帧拍摄于1950年6月的毛主席签名照。 这帧照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右边写着流畅灵动而又不失苍劲的五个字:“孙佩君同志。” ![]() 左边赫然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笔落款。 说起来,这是西泠印社第二次拍卖毛主席的签名照了。 上一次是在2011年10月,以91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上次成交的照片和这次拍卖的照片是用同一张底片、在同一时间冲洗出来的,但上次照片上的题词不同——其右边写的是“陈玉英同志”,左下同样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笔落款。 ![]() 孙佩君是陈玉英的女儿,毛主席是在同一时间把这两张签名照赠送给她们母女的。 毛主席他老人家应该不会想到,他的亲笔签名照竟会上了拍卖会。 老覃特别要在这里说一下的是,先后把这两张签名照送上拍卖会的孙佩君,还在2012年8月27日举行的“阿里郎中朝美术作品展”上,把毛岸英在1949年写给她母亲的一封长达6页纸的“家书”拿出来展览。结果,这封“家书”被“中朝美术作品展”的负责人一度弄丢。最后,在各方人士的通力查找下,才在8月29日下午有惊无险地找回。 ![]() 业内人士说,毛岸英这封家书的收藏价值难以估量,一旦丢失,损失巨大。 而在2011年拍卖会上以91万元成交的毛主席签名照,到了2012年春拍已经是以172.5万元成交了。 那么,陈玉英和孙佩君母女到底是什么来头呢?她们为什么能得到毛主席和毛岸英父子如同亲人一样地来对待呢? 陈玉英是湖南宁乡坝塘一个农民的女儿,家穷,十来岁就当了人家的童养媳。 她的夫家也穷,她不得不早早离开家乡到长沙讨生活,在富人家里做佣人。 1920年,她进入了湖南督军的赵恒惕家做保姆。 说起来,这个赵恒惕可是毛主席的斗争对象——1920年,毛主席坚持“湘人自治”,曾被赵恒惕传唤至省警察厅“诘问”; 1922年,毛主席领导了长沙泥木工人罢工,遭到了赵恒惕的军队镇压;1923年,湖南湘军司令谭延凯与赵恒惕争省长之位,毛主席明确表示支持谭延凯;1925年,毛主席回韶山搞农民运动,赵恒惕命湘潭县团防局疯狂展开搜捕…… 陈玉英在赵恒惕家干了六年活,1926年底,赵恒惕惨淡下台,家里的保姆佣人被遣散,陈玉英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了毛主席在长沙望麓园的住处做女工。 ![]() 这一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才四岁,次子毛岸青还不到三岁,妻子杨开慧已有八九个月的身孕,急需请个保姆。 陈玉英的到来,让杨开慧非常开心。 杨开慧亲切地对陈玉英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杨开慧是这样说的,毛家上上下下也是这样做的,都把陈玉英当成了亲人。 ![]() 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太太甚至正式收了陈玉英为干女儿。 这也是后来人们为什么把毛岸英写给陈玉英的信称为“家书”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陈玉英经常和人们讲述自己在毛主席家里当保姆的情形。 她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经常下乡考察,忙得不可开交;稍有空闲,还要去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 陈玉英说:“毛主席到农讲所讲课,总是穿他那唯一的一件白衬衣。有一天,我不知道他要出去讲课,把白衬衣洗了。等到毛主席要找那件衣服出门时,我才知道洗错了,感觉到自己误事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杨开慧笑着安慰,说这没什么,到邻居家借一件就好了。毛主席却制止了杨开慧,说用不着借,我穿长衫照样讲课。” ![]() 陈玉英还记得,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经常来毛主席家开会,夜深了,毛主席会拿点铜板让她去买点包子之类的食品回来待客,末了一定会说:“你也饿了,别忘了算上你的一份。” 毛主席、杨开慧后来搬迁到了武昌,毛主席担心陈玉英没文化,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特意给她做了一块写有字的白布条,上面写:“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老覃在这里插一句,可惜陈玉英没有把这条白布条保存到解放,不然,这条白布条的收藏价值更高。 1927年大革命失败,杨开慧和陈玉英带着孩子们回到了长沙县板仓乡下,毛主席则去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 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陈玉英回宁乡老家务农。 1949年5月的一天,陈玉英听人议论,说毛主席领导的解放军要进城了,她无限欣喜,带着刚满7岁的小女儿孙佩君返回到了长沙城里。 ![]() 恰巧,在湖南当议长的赵恒惕正准备逃往台湾,请陈玉英住到他在文运街8号的房子里,帮看房子。 1950年,毛岸英回长沙寻找陈玉英,经过一番艰难寻访,就在赵恒惕的住所里找到了陈玉英。 陈玉英兴奋地回忆说:“岸英对我很亲热,非常关心我的生活……” 毛岸英回到北京后,给她写了那封六页长信,代父亲和弟弟向她问好。 1957年5月,陈玉英的女儿孙佩君面临中考,担心自己考不上高中,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帮助。 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很快复信,信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一种慈父对女儿的关怀,称“(你)已在初中毕业,甚慰”,“升学的事,我不宜于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如不能升学,可以在家温课”,信中还提到“寄上三百元给你母亲,以后还可寄一些”,让她“不要忧虑”。 也在这年六月, 毛主席让人接陈玉英到北京叙旧。 阔别了三十载,毛主席见到陈玉英,百感交集,拉着她的手,动情地说道:“你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见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一样。” 毛主席和陈玉英同桌吃饭时,不忘让人从学校叫回女儿李敏、李讷作陪。 陈玉英临别返家,毛主席郑重地送给她和女儿每人一张自己的签名照片。 ![]() 这之后,毛主席多次在百忙之中写信给陈玉英,多次汇款供陈玉英的女儿孙佩君读书,多次写信给孙佩君,鼓励她发奋上进。 ![]() 孙佩君也因此被称为《毛泽东书信选集》中最年轻的受信人。 毛主席殷殷照顾陈玉英、孙佩君母女,可谓有情有义,让人感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