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道】如何将教研会开成“教研慧”|陈绍清​

 老友茶馆 2022-06-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如何将教研会开成“教研慧”

——例谈“653头脑风暴法”在园本教研中的妙用

★陈绍清

传统的园本教研活动,大多采用理论研修、课例研讨等形式,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所以易屈从于专家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削弱了个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容易打击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将教研会开成“教研慧”?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杏家湾幼儿园在园本教研中有效运用“653头脑风暴法”, 将教研会开成了“教研慧”,形成了“有滋有味”的教研品牌。本文试从案例的角度予以解读。
一、“653头脑风暴法”长什么模样?
“653”法又称默写式智力激励法、默写式头脑风暴法,是德国人鲁尔已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提出来的以及由于数人争着发言易使点子遗漏的缺点,对奥斯本智力激励法进行改造而创立的。与头脑风暴法原则上相同,其不同点是把设想记在卡上。具体做法如下:
每次会议有6人参加,坐成一圈,要求每人5分钟内在各自的卡片上写出3个设想(故名“653”法),然后由左向右传递给相邻的人。每个人接到卡片后,在第二个5分钟再写3个设想,然后再传递出去。如此传递6次,半小时即可进行完毕,可产生108个设想。
二、“例”说妙招:将教研会开成“教研慧”
研究实录一
问题梳理:目前最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哪些困惑?
研讨人员:杏家湾幼儿园各年级段两名青年教师。
研讨形式:653头脑风暴法。
研讨主题:目前最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什么困惑。
研讨流程:主持人首先请研讨人员围坐成圆圈,讲清研讨形式和注意事项;接着公布研讨主题;最后分发纸和笔并计时。
研讨结果

图片

半个小时后,主持人梳理6份记录表,发现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每一张纸上的问题呈现一致性,最后将问题主要来源归纳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组织与观察”,而这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游戏后的分享和记录”上。主持人通过梳理6名教师的共通性问题,发现当前幼儿园青年教师最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是“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避免一对一记录中的消极等待
常规的游戏故事记录是幼儿对游戏过程用绘画方式进行表征后,和教师就游戏表征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则用笔将幼儿的讲述原词原句记录下来。杏家湾幼儿园班级幼儿人数较多,由此一对一记录耗费时间长,部分幼儿存在消极等待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组织了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开展第二次点子会。
研究实录二
研讨点子会: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避免一对一记录中的消极等待?
研讨人员:本园三个年段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研讨形式:653头脑风暴法。
研讨主题: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避免一对一记录中的消极等待?
研讨流程:首先主持人请研讨人员围坐成圆圈,讲清研讨形式和注意事项;接着公布研讨主题;最后分发纸和笔并计时。
研讨结果
主持人梳理6份记录表,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如下解决策略:
(一)记录形式的改变
1.音频记录。在游戏故事记录时,可以用录音笔将幼儿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录下来,然后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听录音,并将文字记录在表征画上。
2.视频记录。先请幼儿在所有幼儿前讲述自己的游戏,教师用手机将讲述过程拍成视频记录,最后教师看着视频再用文字记录在表征画上。
(二)记录人员的增加
1.保育教师和实习教师记录。在记录前,为保育老师、实习老师进行幼儿游戏故事记录培训,然后可以请班级保育老师、实习老师一起为幼儿进行记录,将幼儿分成几组,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记录,且记录人员每周一轮换,确保教师与每个孩子都有交流对话。
2.家长记录。有的游戏是下午进行,如果幼儿画完游戏后,教师没有时间记录,可以让幼儿将表征画带回家请家长帮忙记录,这种方法既促进了亲子互动,又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活动。
3.同伴记录。同伴记录只针对于大班幼儿,个别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前书写能力较强。可以请幼儿先在同伴间分享自己的游戏故事,再请同伴帮忙用图加文或者“画”字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记录时间的调整
1.区域活动时间记录。常规游戏记录,部分幼儿存在消极等待,那么也可以让他们在画完游戏故事后进行区域活动或者组织幼儿听故事,教师利用区域活动时间或幼儿听故事时间,按幼儿学号顺序,依次帮他们进行记录。
2.碎片化时间记录。教师可以先组织所有幼儿画自己的游戏故事,再将幼儿的画写好名字后统一收齐,接着教师利用幼儿盥洗时间、餐前餐后时间、午睡起床时间等碎片化时间为幼儿进行记录。
3.错时记录。在玩游戏前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先玩游戏,回来画游戏故事时,另一部分幼儿再出去玩游戏,接着画游戏故事,以此交替进行;也可以在画游戏故事时,先请部分幼儿先记录再涂色,错开记录时间。
结果运用
两次研讨结束后,主持人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活动中,她发布了前两次点子会的内容及成果,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或感悟什么方法实用,或发表新的策略。
三、实践感悟:教师应成为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感悟之一:好方法激活“好点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点子”产生的价值胜过做100件常规事。杏家湾幼儿园积极尝试运用“653头脑风暴法”,产生了N个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金点子,较好地顺应了教师在“后教学胜任阶段”时期专业化成长的迫切需求。由此,笔者想到,还有哪些优秀思维方法可以让我们产生“好点子”呢?这些思维方法如果在普教、特教、职教、高教领域妙用,会产生什么奇特的效果呢?
感悟之二:好点子催生好教研。在教育人眼中,好点子就是方向,就是目标,就是方法,就是策略,它能够改变传统教研单一、呆板的模式,迈向“沉浸式、卷入式”深度教研的新境界。由此,笔者想到,在当前“四新”(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新考改)背景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新教研方式引领教师尽快走入课改深水区,让他们在掘深井中喜拾珠贝?
感悟之三:好教研营造好生态。好教研能激活平凡教坛的一池春水。云阳县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方兰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个好载体,敏锐抓住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的热潮,大胆探索基于“小切口”“单元整合式”“全员卷入式”“后续跟踪式”等复合型线上教研活动,引领一线语文教师聚焦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从而享受研究带来的乐趣,在云阳县教育系统营造了良好的教研生态。由此,笔者想到,如何通过好教研改变教师“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貌似“宠辱不惊”的“佛系”心态?如何用教研的方式解决教育真问题?好何通过好教研锻造名校长、名教师、名教研组长、名备课组长、各课程建设团队,营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大教育生态?
如何将教研会开成“教研慧”?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命题,求解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为一线学校聚集核心问题、开展深度教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深度反思,激活了众多管理者的教育智慧。
反思是校园美丽的风景,感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衷心希望一线教师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通过智慧工作赢得精彩的教育人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科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