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理解“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皆禁止”这句话的含义

 案律 2022-06-25 发布于河北

在法学专业,有这样一句话:“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皆禁止。”这句话并没有出现在我国任何一部法律中,但我国法律的每一句话都体现了它的含义。这句话其实是综合了我国民法、行政法等多部法律的立法原则,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私法的特征,还体现了公法的特征,也是我国法律思想的核心,每一个公民都有理由了解、记住它。

在分析这句话前,先来了解两个概念:“公法”与“私法”。这里的“公”与“私”是指公权力与个人。

公法是调整国家公权力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该法所约束的主体也会包括国家机关等,所涉及的利益也往往是公共利益,比如行政法、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私法主要是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也就是调整普通个人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比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等。

首先,“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句话是从民法中凝练而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私法中,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都是可以实行的。这是因为,私法是涉及私人利益的法,法律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权,从立法上对私人权利干涉过多,容易使个人自由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私法调整的是个人利益冲突,其解决也需要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在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化解冲突。如果由公权力介入,一是公权力可能不清楚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核心,很可能导致解决的方案不能使双方都满意;二是公权力相对于私权过于强势,如果从一开始介入,就会形成调解方与被调解方之间的地位不对等,也不利于处理纠纷。比如,在合同法中,很多法律条文都会写出与当事人约定有关的内容,这就是从立法上给予当事人极大的协商自由,而法院只是作为解决纠纷的最后屏障。

其次,“法无授权皆禁止”是针对公法而言。意思是,法律中没有授权的均不可以实施。公权力的实施主体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关代表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大的权力才能推动社会制度的运行,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专政乃至暴政,使民心尽失,社会凋敝。而在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的,是由人民赋予的,因此,国家机关应当为人民谋利益,除此以外的内容均不可实施。

在公法中,刑法之所以是公法,是因为刑法虽然规定了犯罪的行为和个人犯罪的后果,但从总体而言,刑法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并非私人利益。刑法保障的是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安全,而非某个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其次,刑法所调整的关系也往往是司法机关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是由公诉人代表国家向被告人提起诉讼,从而保障被害人的利益。最后,刑法涉及到国家权力的应用,相比私人权利的自由协商,刑法更强调服从和管制。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皆禁止”这句话从公法、私法两个方面形象概括了我国法律条文的特征,也体现了我国立法的一个核心思想: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权利。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是建立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上,公权力与私权利注定是不平等的双方,因此,才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制约公权力的运行,贯彻落实私权利的实施,从而使双方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从而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平稳运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来源:隐之脑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