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建立“课文教学资源”的教学理念

 宝妞 2022-06-25 发布于河南



建立“课文教学资源”的教学理念
                 余映潮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日常课堂教学中,很难见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好案例;即使名师的课堂,着力于“教教材”的,也屡见不鲜。

   怎样判断一个课是在“教教材”?主要看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量越大,提问越细碎,“教教材”的痕迹就越重,教学方法就越陈旧;这就是所谓“碎问”式教学。

   而教师的“碎问”所引发的,就是学生的“碎答”。“碎问碎答”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顽固基因,也是无数语文教师的教学习惯。其教学的流弊,就是浮于课文表层,并零碎肤浅地解析课文内容。

   它大量耗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而难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及厚实的积累。

   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中若干肤浅的毫无训练意义的“碎问”:

   赫耳墨斯是神还是人?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去?他为什么要化作凡人?你能介绍一下宙斯吗?赫拉是谁?文中对赫耳墨斯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赫耳墨斯心中想的是什么?赫耳墨斯三次发问的内容有什么异同?雕像者三次回答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赫耳墨斯爱慕虚荣?“添头”是什么意思?你从“白送”中体味到了什么?

   怎样判断一个课是在“利用教材”、“用教材教”?主要看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所谓“课堂实践活动”,就是班级学生集体参与的朗读背诵、大意概说、故事复述、层次划分、语言品析、精段品读、手法欣赏、人物评说、内容探究、改写扩写……等训练活动。

   “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本质特点是,不着眼于繁琐地解析课文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训练、读写技能训练和知识积累训练;在课堂训练中落实课标所说的“注重”: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中的训练话题:


1)给这则寓言再拟一个标题,
2)概说或复述故事内容,
3)划分课文第一部分的层次并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
4)用朗读表达出人物的神采和作品的意味,
5)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
6)对能够表现课文全息的关键词语进行提取,
7)用成语评价赫耳墨斯这个人物形象,
8)对文中的“笑”字进行品析,
9)赏析故事中“三问三答”的表达作用,
10)品析这则寓言中的写作技法,
11)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12)阐释第一句话的重要作用,
13)“添枝加叶”讲故事,
14)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15)再写一个段,对课文的更深寓意进行点示。

   在这15个话题之中,任何一个话题都绝非简单的回答能够应对,任何一个话题都有足够的训练性,都能形成学生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教师任选其中的三个或四个话题,就可以整合为一个有训练力度的阅读课,让学生在训练之中将课文品得美美的,读得深深的。

   
   这些话题,都是开展阅读活动的抓手,可以称之为“课文教学资源”。

   原来,变“碎问碎答”为“实践活动”,是需要教师有“课文教学资源”的意识的。

   “教学资源”,指的是教材、课文中能够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技能训练、方法养成、知识积累、情感熏陶的材料。一位语文教师,只有有了提取、整合课文教学资源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利用教材”“利用课文”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提取、整合课文教学资源的方法是:分类集聚。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整合、提取出来的教学资源有: 

 字音认读内容,
 字形书写内容,
 词义解释内容,
 动词连用的片段,
 量词丰富的片段,
 句式学用的片段,
 段式学用的片段,
 人物素描的片段,
 场景描写的片段,
 重要精美段落,
 课文文意把握,
 课文层次分析,
 课文语言赏析,
 表达手法欣赏,
 课中比较阅读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呈现,就可以利用其训练价值来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有效训练了。

   一篇课文中一定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文的一个部分,一个段,乃至一个句子,也都含有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春》的“春花图”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教学资源”的角度看,它可以用于:朗读训练,背诵训练,概括训练,仿写训练,层次划分,字词品析,修辞手法赏析,映衬手法欣赏,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的分析,等。假如用这个美段中的“教学资源“来上一节课,一切的“碎问”在这些“用于”面前,都会相形见绌。

   所以,语文教师要建立“课文教学资源”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提升自己教材研读的能力和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的能力。


   可以说,建立“教学资源”的理念,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从低端能力向高端能力发展的关键。在善于提取、整合、利用课文教学资源的教师的眼中和手中,教材、课文中的教学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重要的是,因为减少了“碎问碎答”而增加了“实践活动”,我们的学生就能真正享受到优质的语文学科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