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序列: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敲制石器未打磨为标志),新石器玉器时代主要涵盖有四个大类。 新石器时代第一大类:河姆渡文化 距今年代约:6800~~7000年,发现于浙江省杭州湾附近的余姚河姆渡村东北位置,在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所出土的玉器是我国迄今发现较早的玉饰件之一。出土玉器品种有璜、玦、管、珠、饼、丸、坠等,多系小件装饰品。由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经验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备,再加之艺术欣赏能力较低,制作不规整。一般仅采用琢打磨光,器形较简单,器身多不饰纹饰。 新石器时代第二大类:红山文化 距今年代约:5000~6000年前,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红山遗址出土玉器具有涵盖广,品种多,制作工艺优等特点,红山文化出土了一批包括龙和与龙有关的各种动物图案为题材的玉器群,而装饰用的小件玉器则发现甚少,也没有琮、钺、璋等礼器出现。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饰玉类:动物形玉类又可以分为现实动物和幻想动物:现实动物如玉鸟、双龙首玉璜、兽形玉、玉龟、鱼形坠、玉鹗等;幻想动物如兽形玉和玉龙、兽形玦等。几何形玉饰有: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方圆形边似刃的玉璧、双联玉璧、三联玉璧、棒形玉等等,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动物造型,风格质朴而豪放,表现手法中的圆雕、浮雕、透雕、两面雕、线刻等已日臻成熟。 新石器时代第三大类:良渚文化 距今年代约:4000~5000年,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良渚镇,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大体是南自浙江的杭州湾,北跨长江到达苏北的海安,东至上海,西到南京附近的宁镇山脉。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在造型方面除璧、玦、管、珠、环等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主的装饰品外,还出现了鸟、鱼、蝉、蛙、龟等动物形态的立体雕刻品。良渚文化中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制玉工艺已于石器工艺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或阳线、平凸或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雅拙的风格。在装饰方面,一扫前代朴实无华的光素传统,出现了云雷纹、鸟纹、蛙纹等繁密精细的装饰花纹,其中以多种形态出现的神人、兽面复合图像最为重要。良渚文化玉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以“两眼一嘴”为特征的所谓“兽面纹”,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这种“兽面纹”或繁或简,变化多端,它以其狰狞而怪异的色彩和对后世纹饰(尤其是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巨大影响。 新石器时代第四大类:龙山文化 距今3500~4000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的。它的下限年代较晚,有可能已经跨到我国历史上的夏代,是高度成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出土了许多玉石装饰品,鸟形或鸟头形玉饰成组随葬,为以后商代大量盛行动物雕开创了先例,出土有玉斧、玉锛玉刀、玉凿、玉璇玑等。我们从龙山文化出土玉器的造型、纹饰来分析,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特点及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质,并不仅仅只具有装饰的意义,说明它与当时宗教思想有关,这种以某种生物为崇拜对象的现象正是原始图腾的特征。 第二序列:夏商周玉器时代 第一大类:夏朝玉器文化 距今4000年左右,夏代玉器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在中原地区居住着许多不同血缘关系的父系氏族部落。这就是历史文献中常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期,五帝是当时氏族部落的酋长成部落联盟长,各部落联盟彼此之间经历了大约4000年之久的兼并和战争。长期残酷的征战,彼此间相互同化,最终形成后来的汉民族。直至舜禅让于禹,继之“禹传启,家天下”,终于到启时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中华大地上的古老人类终于跨进了文明的门槛,夏王朝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 第二大类:商代玉器文化 距今350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附属国商国君主商汤率领夏朝部众于鸣条之战击败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以“商”为国号 ,在“毫”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度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具发明力的时代之一,大量青铜文明的运用,使得玉器在商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质美足以和青铜器双峰对立,可谓青铜文明的和声。此中最能代表商朝玉器制造水平的是河南安阳阴虚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江西清江新干大洋洲,风别代表了黄河道域、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玉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所运用的玉材有:河南独山玉、新疆和田玉、岫岩玉,另有绿松石、孔雀石等,同时这里有新疆和田玉最早在华夏地域运用的实物体现。商代玉器种类较之夏代更为丰厚,此中礼器品最盛有:环、壁、璜、珠、玦、镯、坠饰、串饰、箍、扳指、璇玑、人首形饰等,动物纹样的饰品十分丰厚。在纹样与工艺上:纹饰外形极为丰厚,奇光异彩。有菱格纹、弦纹、折方纹、勾云纹、龙鳞纹等。 第三大类:西周玉器文化 距今3000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被迫将都城迁犬丘(陕西兴平东南)。周厉王时期。 私有土地日益发展, 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预示着奴隶制危机的到来, 王权从此衰落。周宣王不籍千亩, 标志着井田制在王畿内的崩溃。公元前771年周幽王『 代表作品有・烽火戏诸侯 』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迁洛邑。历史上把周平王东迁之前称之为西周・西周从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 国家的强盛.因周礼的建立.玉器规模在周朝有了空前的发展规模与规格.在迄今已发现的2000多座西周墓葬中很大部分都出过玉器,数最巨大、玉质优良、品种齐备。其重要遗址存北京琉璃河、山东济阳刘台子、陕西长安张家坡、甘肃灵台百草坡等、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陕西宝鸡茹家庄鱼国墓地、山西曲沃天马一曲村北赵晋侯墓地等。 西周早期玉器纹饰延续商代晚期风格继续发展,由于纹饰制作中斜砣的使用,各种以双线纹组成的同体动物纹样于西周中期开始流行,西周一代“内细外粗、流畅生动”的纹饰风格亦逐渐形成。至西周晚期,随着双阴线纹的迂缓繁密化处理,西周前期的纹饰风格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向春秋早期过渡的演化趋势,西周时期玉工采用斜砣进行纹饰雕琢,所得线纹呈内深外浅坡面状,由于弯转处弧度颇大,又称为“大斜刀”,是西周时期特有的风格特征。 第四大类,东周玉器文化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迁洛邑・历史上把周平王东迁之前称之为西周・东迁之后称为东周・而东周便是我们熟知的春秋时期・这一段时间比较混乱・需要理清时间界限,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楚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弥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迁都后名为东周,实为春秋。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力衰微,诸侯争霸,导致西周确立的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分崩离析・各自为营的长期割据、礼崩乐坏后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以及跟域外的文化交流,使得春秋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反映在玉器上,商周以来玉器风格全国一体化的进程逐渐中断,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征的器型与纹饰开始形成并流行・春秋时期,延续传统的玉礼器与仪仗性玉兵器明显衰落,日常佩带与使用的玉器大行其道。 第五大类,战国玉器文化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更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最终形成春秋五霸・勾践为最后一霸・勾践大会诸侯王・周王朝也对勾践进行赐名,册封为霸主。但勾践却似乎不满足和齐桓公,晋文公、吴王夫差一样作为周天子的公侯,他有了个新的封号一『霸王』甚至还曾出兵攻打不服的秦国,最后因为秦国求和而班师・从此他横行江淮,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周王朝威信由于勾践拒绝册封而彻底丧失・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与春秋最大的区别是,周王朝完全沦为看客・再者诸侯之间不再以称霸主为荣耀・向实际兼并城池为首要・皆有问鼎中原成为天下共主之野心・尔虞我诈・抛周礼与脑后・『春秋时期,两国对阵・双方约定・两国皆摆开阵势・方可进攻・征战过程中若一方丢下马车・另一方将停止进攻・待另一方重登马车方可继续进攻・此谓之礼・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白起坑杀降将可见一斑・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先』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作为时期的概念是后人赋予的,其也无朝代概念,无论春秋、战国,也都是对东周的分段・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乘为战车.大意是拥有一万辆战车的有七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有五个。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 另外,战国之前的时代为春秋,都是后世史家为研究这两段时期的历史,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历史上并不存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朝代。附注:“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如在《史记·匈奴列传》:“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战国尽管是主要描写七个国家的征战,而战国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个,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 公元前475至前221年的战国时期,周王室彻底沦为时代的看客,以“战国七雄”为代表的大国崛起,延续着春秋以来对峙兼并、战争频仍的局面。然而,就在这样糟糕的年代里,文化和艺术却继续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反映在玉器方面,随着“君子比德于玉”与“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观念的深入人心,重生轻死的人本情结得到了更多关照,日常佩带和执用的生活用玉,成为战国玉器的主流,同时也使其焕发出不同以往的独特魅力。 第三序列:秦汉王朝玉器 第一大类: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赢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暴政民不聊生・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秦朝人久居西北・秦军以彪悍・整齐化一・拥有极高的凝聚力与规矩而著称于世・其国人喜好对于玉器纹饰的影响也有迹可循,秦国玉器多几何纹・规矩・一丝不苟・有一种肃杀霸道气息・出土玉器可一览无疑当时老秦人风采『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人们常说“玉器史便是一部中国史”这是有充分根据的・玉器从未断代・延续万载。 第二大类:汉代玉器文化 汉朝(公元前206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王莽新朝・东汉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楚怀王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领砀郡兵。公元前207年,刘邦从彭城率部出发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王朝的大统一・四百余年之国运・国家与社会得到了空前的盛大与发展・手工业与治玉业更发生了质的改变・铁的应用更加使玉器美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各种精美礼器孕育而生・从汉代玉器中可见盛世繁荣。 第四序列:魏晋南北隋唐玉器 第一大类: 魏晋玉器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汉王朝衰落以后,中国又从大一统陷入了一个分裂割据的局面,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369年间共有30余个王朝在这个阶段存在,除了西晋初年短暂的统一外,整个中国都处在分裂的局面下。其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政权更替频繁,而玉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抑制,从汉代玉器的辉煌期进入到了玉器发展的低潮期。追究玉文化发展停滞最根本的原因,也必然是政治经济的影响。 统治者对玉器的抑制,由于社会动乱提倡俭朴,统治阶级对玉器的使用加以限制。如三国时期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仅为趋向写实而又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在有限的范围内流行。同时由于战乱导致玉器制作方法的失传和精美的玉器遗失。如汉末战乱,玉佩失传,经魏侍中王杰“始复作之”。政权的更换导致专门从事玉器的工匠大量减少。以至于到东晋时期很难有完整的玉器作坊。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的玉文化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第二大类:隋朝玉器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隋朝(581年—618年)的创业立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朝代,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迶禅让,立国号・唐・隋朝上一个时间及其短的朝代・与秦代极为相似・存国年岁短・统治了全中国・秦修长城杨广修了运河・二代而亡・令人唏嘘不已。 隋代国祚短暂,只有37年,在民国之前记载隋代玉器的书籍或典故极为少见・喜玉者皆以隋唐一笔匆匆带过・但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已陆续发现并发掘了包括隋炀帝墓、隋朝功勋贵族墓及贵族少女李静训墓等一批有明确纪年或墓主身份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玉器,虽然数量不多,但时代特征鲜明,大略勾勒出了隋代玉器独特的面貌,其中贵族少女李静训墓出土玉器尤为具有代表性。 第三大类: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既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微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既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兴国势复振。惜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以喜丰满肥美而著称的朝代・侍女・美女皆胖嘟嘟・而玉器也不列外・用丰满昂扬・洒脱不羁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纵观成熟的玉器历史・周代玉器以礼仪玉器为主,不能随便玩瓮。汉代丧葬、辟邪玉主宰世界,把玩受到限制。唐代以前玉器装饰有的也相当精美,但神味太浓,礼性太足。然而,唐代则摆脱此,有显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玉料的精美化,工用的文玩上,装饰鉴赏化。 第五序列:宋元明清玉器 第一大类:宋代玉器文化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907年唐灭亡・960宋建立・其中有五十余年军阀混战・其间五十余年经历了五代十国(907年—979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周的皇帝柴荣是个厉害角色・后世诸位帝王都很尊敬他・称其为『 神武雄略・一代英主 』墓前诸位帝王立碑一百余尊・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惜英年早逝・打下的江山让其手下大将赵匡胤偷了胜利果实・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十国具体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五代与十国属于同时期存在・五代为中原地区・十国属于中原以外地区・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十国依次被消灭・与契丹形成对峙局面・因赵匡胤在即位前为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故定此国号宋。 由于赵匡胤本身乃是武将篡位而立・其政治立场对于武将的打压也贯穿了整个宋代史・重文轻武・不诛名人儒士也是国策遗命・由此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造就了一大批文人雅士・如苏轼・辛弃疾・程朱理学等・宋代文人最喜欢什么呢・宋代文人最喜欢简洁・本性纯良・既雅又洒脱・而精美的玉器恰恰满足了当时文人对于雅的所有想象与期待・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第二大类:元朝玉器文化 元朝崛起于强悍的蒙古大军・马背上的王国・宋的对峙国为契丹・契丹也便是我们古常说的辽金当中的辽・辽金在宋代时期也是非常强悍的存在・可惜遇见了成吉思汗这个猛人・辽金的种种强悍传说只能用来证明蒙古大军的更加神话・1206年・彪悍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国・建立了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崖山之战元军彻底消灭南宋的流亡政权・至此宋朝宣布灭亡・元朝在中国版图境内实现大一统。 元代政治强盛,经济发达,手工业中玉器尤为突出・元世祖忽必烈在杭州设金玉总管府『官玉坊』管辖南方玉雕能工巧匠数千人,使北方的大都与南方的杭州成为南北玉器中心・官坊玉器中心管理严格・专门向皇室提供宫廷用玉・主要制作能体现元朝玉雕成就的大型精品玉器・珍品玉器和大型玉山子・至于民间玉雕・琢玉小作坊・规定只准制作装饰玉器及小件玉器・以此划分等级制度。 第三大类:明朝玉器文化 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间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明英宗在位发生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清朝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时期结束。 明朝玉器承传了元代的镂空工艺,出现双层透雕,形成花下有花,枝下有枝的艺术效果,也出现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主题纹饰,吉祥文字“福、禄、寿”等纹饰众多。镶嵌工艺也达到一个高峰,出现了大量的玉镶金、玉镶银。 明中期受名人画风影响,装饰玉上往往用名人画稿、诗句做主题纹饰,文房四宝实用器皿增多。 明人以复古为尚,常常出现以复古为主题的玉器,其中以玉为上古青铜器造型的器物,更是多见。这种以青铜器为造型的玉器,一般用作明代书房的陈设,没有实际的盛放功用,多只用作欣赏,或作为花插。 不过明人在玉器模仿上古青铜器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恪守青铜器的形制,常常只是取其意形,纹饰和造型上经不起细致推敲,可见当时古人一颗复古之心。 第四大类:清代玉器文化 清朝(1636年 -1912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康乾盛世是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强盛。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国力逐渐衰弱腐败,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与新疆诸部,积极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清代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陆,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 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风等等。玉佩饰的种类更是非常的丰富。此外还有各种玉质的实用器皿、文房用品。 清代玉器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 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中国历代玉器图鉴这本书,一直思考两年多才开始动笔,因其内容年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广,暗自思忖良久,终是动了笔,预计耗时两至三年完成书稿交付刊印,中国历代玉器图鉴起点时代新石器时代,文骨线条为:河姆渡文化,红山,良渚,龙山,夏商东西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上文字只为暂定文骨提纲。 文章内容将以线条式逐个遗址或博物馆亲自拍摄图片(多角度呈现自然状态下图片,清晰无色差,不追去美观),并就每件器物的纹样,工艺,文化,包浆风化等鉴定要点,搭配高清馆藏图逐张讲解,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并不惧怕,因为我一想到我将有机会参与如此伟大的文学创造留与后世之人,我内心除了激动和憧憬再无其他。 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古玉,如果你也有过真真假假的玉器的痛苦和回忆,请允许我邀请你,让我们联起手来,一起去做一件业在当代功在千秋有意义的事,也不枉爱过古玉一回。 有相同想法的,有专业拍摄技术或专业古玉鉴定知识储备的,志同道合的古玉收藏家请联系我,我的怀抱永远为你张开双手。 从事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报酬,只有劳累的汗水,风雨飘摇以及不确定的风险,且我无力支付你任何劳动报酬,可能还要浪费许多你珍贵的时间与精力,而我们能够得到的只有古玉带给我们的精神上的滋养与后辈人对我们人格上由衷的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