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为什么不认可儒家思想所谓的“仁义”?

 致志不渝 2022-06-26 发布于广西

图片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图片

1

自汉代以来,独尊儒术,“仁义”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伦理范畴,成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是谓“仁义道德”。仁义观显然是一种积极干预的道德体系。

孔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却是有道理,不过他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有些牵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为什么去立去达他人?

圣人取法天地,应不行有差等、有偏私的仁。儒家是要把自己的一套思想强加给他人,道家思想却是要去掉人为的,虚伪的东西,恢复人的纯朴本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老子曰:“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家对儒家的批判,一是批判仁义的虚伪,二是批判儒家将人当工具,淹没了人生真正的生命价值。老子:“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宣扬的是作为宇宙最高原则的道。至于儒家的仁义,不过是一种狭义的爱,“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仁义道德背后是虚伪,功名利禄背后是阴谋。儒家教育人做帝王的奴隶,实现自己工具的价值,功名利禄不过是蒙蔽人的东西,生命还有更高的价值。道家悟透了这一切,才对儒家思想有诸多反驳。仁义是人造的价值,而非天地自然的施为。被仁义改造、束缚住,也就失去了天道。

道的原则却超越了儒家有等分差别的伦理观,从有差等有偏私的善,回归到包容天地万物的无偏爱的善,故曰:“天道无亲”。仁者造立施化,表面上看有恩有为,却令物失其真,物不俱存。天地任自然,无偏私,无为无造,恰是万物并生并存的条件。只有天地超越了人世伦常的标准,即“不仁“,不作任何价值分别和选择,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这种天地的不仁,实际是天地的大仁。

图片

2

柳下季是孔子的朋友,他有个弟弟叫做盗跖。盗跖有部众九千人,横行天下。孔子有一天对柳下季曰:“做父母的要管教儿子,做哥哥的要管教弟弟,现在你弟弟做大盗,横行天下,你不能管管他吗?”柳下季无奈的道:“有的人就是不听父兄的管教,那又有什么办法?”孔子曰:“那就让我去劝劝他”。柳下季曰:“我那弟弟个性强悍,如果你拂逆他,他就勃然大怒,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尝试吧!”孔子不听劝告,还是带着子贡与颜回,一起上山去会大盗。

盗跖的部下报告:“将军,孔子到山上来了,想见见你”。盗跖曰:“你替我传话给他,不要再妄称文武、搬弄是非、迷惑天下君主。不要再假借孝悌,欺骗士人,侥幸得到封侯的富贵。他的罪孽深重,趁早下山还来得及。不然我就把他的心肝拿来当午餐吃了”。部下出来对孔子道:“将军不想见你,你快走吧”!

孔子执意不肯:“对不起,烦再通报一下。我是柳下季的好朋友,素闻将军高义,特地前来拜访”。盗跖于是接见孔子曰:“丘!有话快说,如果说得不合我意,你就休想活着下山”。孔子于是曰:“天下有三种美质,第一种身材高大、美好无双。第二种智慧包罗天下、能分辨万事万物的道理。第三种勇敢果决、能聚集群众、率领兵卒。现在将军一身而兼有这三种美质,可是却做强盗,这不是太可惜了吗?将军如有意听我的浅见,我愿说服诸国,请他们为将军筑一座大城,尊将军为诸侯,不要再做大盗了”。

“哼!哈哈哈哈!”盗跖笑道:“一个人可以用利禄去引诱、规劝的都是一些凡夫俗子罢了。想用富贵来引诱我,我难道不知道,富贵只是过眼云烟?最大的城,没有比天下更大的了,尧舜拥有天下,他的子孙现在在哪里?汤武也曾经拥有天下,他的子孙现在又在哪里?天下的事情,有大利就有大害。现在我做大盗,杀人毕竟有限,如果我做了诸侯,而假借仁义来杀人,那就更是祸患无穷了。你今天所谈的道理,都是我抛弃不要的谬论,距离大道太远太远了”。孔子听罢,羞愧难当,匆匆跑下山去。柳下季问:“我弟弟是不是冒犯你了?”孔子回答道:“我匆匆忙忙的去拔老虎的胡子,几乎被老虎吃掉”。

孔子行仁义,或许不是欺诈。但是,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仁义之名而行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