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中华乡愁第一人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6-26 发布于广东

文/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1211字,阅读约需3分钟

温馨提醒:景桥“乡愁”系列暖文集已出版——《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当当网、京东、淘宝均有售。祝您阅读愉快!

端午刚过,家国乡愁又浓。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凡追溯乡愁源起,必绕不开屈原。《诗经》载述了许多个体乡愁,但那都属于“无名氏”,可以是戍边将士,可以是流动商贩。而真正见之个人且有名有姓的,当属屈原。

周笃文先生接受凤凰网采访时便说:“在中国诗词中,要讲乡愁,最早的、最好的是屈原。”

屈原诗作中,寄情乡愁的句子不少,如“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去乡离家兮来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背夏首而西思兮,忘故都之日远”。

最有名的,莫过于《九章·哀郢》中那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飞千万里,最终要飞回老巢;狐狸临死时,即便不能回到故土,也要将头朝着出生的山丘方向。

这一句,后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与之呼应,都是以物明志。动物尚且如此,况乎人也。内中的故土情结,何等浓烈,何等悲壮,何等凄美!

关于屈原故乡,有多种说法。较为公认的,他出生于秭归(今湖北宜昌),屈氏一族封地在湘北一带(今湖南岳阳),而他多年从政之地是楚国国都郢都(今湖北荆州)。

被放逐之后,他辗转于这些地方,无数次赞美故土的风物秀美、山川如画,将对故土的热爱滔滔倾注笔端。

如在《湘夫人》中,他便写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最为可贵的,是屈原将乡愁情怀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家国天下情怀,他也是站在中华第一人的高度。

余光中先生就曾说:“乡愁自古就有。《诗经》里有,《离骚》里也有,屈原是对整个家国的乡愁。”

屈子,不唯是中华诗祖、墨水的源头,也是中华乡愁的源起,更是中华朴素爱国主义的精神源头。

小爱,升华为了大爱。他将对故土家园的爱,升华为对国家的爱,故土放大到整个楚国,一再局限于一草一木一村;对亲人故友的爱,沉淀为对万千百姓的爱。

战乱纷争年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热爱故土,就必须热爱祖国。今天我们常说“家是最好国,国是千万家”,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在屈原,这种一心向国、情牵百姓、廉洁清正的精神,在诗句中更是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吟唱。

而屈原,终也实现了他与故土的宿命。公元前278年的那个黄昏,他决然自沉于汨罗江,完成了“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神圣皈依。

历史和人民,是最公正的。

直到今天,屈原的忧国忧民,屈原的家国之痛,仍那么令人心疼。

2300年过去,人民还是那么怀念他。这种跨越时空的怀念,本质上,是中华文明的家国情怀共鸣,是历史维度上集体乡愁的共振。

故而我说,屈原,堪称中华乡愁第一人!

壮哉,屈原!

不死,屈原!

谢谢你看完文章。欢迎点亮【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