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在遵循天道的时候,还要顺应人道

 百花A彩虹 2022-06-26 发布于江苏

读老子的书,我们尤其不可忘了这点:“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但也有共性,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在老子的逻辑里,精神世界里发生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和自然世界里的相似,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文章图片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思想家们开始自然而然地相信:“在上帝的创造中,除了人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有形的真实存在的事物,它们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它们的内在规律又是能为人类所感知和理解的。”

在《道德经》中,“道”是老子创造的一个概念,这是《道德经》中的最大假设,也就是理论基础。儒家的理论基础是天,墨家的理论假设也是天。任何一派学说都会有一个假定的内容,这个内容是永远不可能犯错的,是永恒的。

这是任何学派的起手势。

科学是从另一个方向前进,他不是从理论假设开始。科学不假设完美,他是在追求不完美中寻找完美。科学的假设是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搞清一切,找到完美。

在《说文解字》里,所谓“道”就是“所行道也”。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我们所走的道路,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现代汉语词典》也指出:道作名词时,指道路;方向,方法,道理。

可见,“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本意是道路,引申为自然法则,称为“天道”。“人道”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即社会和人的价值标准。

对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研讨,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周易·贲卦·彖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

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是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

人文是“文明”的同义语,是指社会人伦,它含有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制度。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所谓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

可见,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一个焦点就是:道作用于天地,就是天道,化于万物,就是万物之道。比如人道。

《道德经》赞扬“天道”,认为“道”演化为万物,没有神力,自然而然。“天道”不争、不言、不骄,没有制物之心,它像无形的巨网那样广大无边,将世界上的一切都囊括在其中。与此不同,“人道”自私、偏狭、不公,“损不足以奉有余”。为克服这种社会弊病,老子倡导“人道”效法“天道”。

老子还倡导治国者要有“柔弱”、“无为”的品格:淳朴,谦卑,像水一样与百姓在一起;圣人“以百姓心为心”。这样经过“天道”改造过的“人道”,才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思就是我们要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要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要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要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如果分开来解释,“人法地”的意思是:人类的行为取法于大地,或是:人类的生活行为的运行是以地球物理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地法天”的意思是:地球运行的法则是以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天法道”的意思是:宇宙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简言之,“道”取法于“自然”,以自然为法则。道的运作是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

写到这里,我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身处一个跌宕起伏的大时代,短短十几年却经历了一场大周期,凡是踏准了周期结点的人,都被送到了浪潮之巅,凡是一脚踏空的人,都被巨浪掀翻。

这跟我们的智商,我们的天赋,以及勤奋程度都没有任何关系。千万别再说我们很努力,很勤奋,我们要知道,在一个各种变化不断来袭的时代里,我们就像在大浪里航行的船,面对汹涌的大浪,我们无论多么拼命的划船,其作用都是几乎微乎其微!

人生福祸得失,皆因时代周期而起,人和人的命运确实有很大不同,有的人顺风顺水,有的人艰难坎坷,之所以有这种差别,更大程度应该归结于一个人能不能借势发力,命运最大的不同,其实是人发力原理的不同。

我们再来看看宇宙的样子吧,它就像一个大漩涡,可以看成一股正在旋转的能量:宇宙蕴含着巨大的“势能”,如果我们能够顺应着宇宙的能量一起运转,这就是顺势而为,就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如果我们的方向和宇宙大势的方向相反了,必定会在无形中受到一股很大的阻力。

这就是天道和人道交互所反映的一种现象,天道就是宇宙的势能,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一股股时代发展浪潮!

老子早就说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个时代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牺牲,根本都不值一提。

我们就像时代洪流的一叶浮萍,我们的命运轻如鸿毛。无论我们多么才华横溢,无论我们多么拼搏上进,都无法逆转这个巨大的规律漩涡。

很多人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现实情况却是: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没有人能改变世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们是天地之间的一份子,当然最好遵从的也是天道,因为不论一个人再怎么厉害,永远跳不出这个圈子。

有人说成佛了不就很厉害,跳出六道轮回,也就是跳出了天道的界限吗?跳出六道轮回是不假,但即使是释迦牟尼佛,在世间也要遵从人道法则、尊重世间规律,该示寂的时候还是要示寂。

从这里可以看出,真正得了道的人,只会愈发遵从天道,而不是违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日复一日遵从了天道,也才能成佛。

天道分阴阳,人道有男女;天道日月循环,人也要按时休息;天道四时代兴,人有生老病死;天道上善若水,人道也要心性柔和;天道天在上、地在下,人道也要男性主刚强、女性主敦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男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女人。男人要有刚健且久久不息的精神与作为,这样才能使事业发展愈发壮阔;女人要有包容温柔的心境,对于生活里一些不平与委屈,要适当地学习大地的包容与谦和,这样才能家庭和睦、家道日兴。

如果反过来的话,人道里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就会有问题。

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在一个国度,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却下了地狱。

这究竟是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神人呢?答案就是,如果我们一旦看透了规律,顺应规律办事,踩准每一个变化节点就是神!这样的人就可以被封神!然而,大多数人只适合埋头做事,这叫谋事;一部分人学会了见机行事,这叫谋时;极少数神人善于审时度势,这叫谋势。

如果我们总是作息不规律,甚至总是熬夜,身体长期下来就会垮掉,这都是由长时间违背天地之规律而任意妄行导致的。

如果我们妄想追求长生不死,而不是坦然接受生死乃自然律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即使权势熏天如秦皇汉武一般,费尽了心力国力终究也还是化为了一抔黄土。

所以说,我们的心性要柔和,而不要太过刚硬。如果我们的心太狠,那便是世间各种残杀、凶暴的根源。

可见,所谓天道,则是包宇内万物,万物莫不遵从之而昌荣,违背之陨灭,为人宜慎思、慎行之!

这就像《道德经》关于“天道”与“人道”的论述,尽管已经展示出中华古代辩证思维的绚丽画卷,充满智慧和洞察力。但是,《道德经》却用自然“天道”否定“人道”,在理论上也有其偏颇的一面。

不过,对于“天道”和“人道”,甚至是“地道”,我们不需要去强求理解,我们只要顺其自然法则就行了。换言之就是:我们不知道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存在,就是它们最好的存在,它们会自然而然地惦记着天地万物的存在,我们自然也能顺其自然地理解“道”了。

关于如何理解“道”,其实老子早就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有一天,老子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的郊外。老子正闭目养神,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喊道:“先生”。

文章图片3

老子听到喊声,就睁开双眼想看喊他的人是谁。老子仔细一看,结果发现喊他的人是他的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是魏国人,曾经进到过周都太学。在周都的时候,他听说老子知识渊博,就曾私自拜老子为师。

令阳子居没想到的是,他会在梁与老子相遇。

阳子居见老子睁开了眼,立即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子所乘青牛前。

老子见阳子居下跪,也就从青牛上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他相并同行。

老子问阳子居:“你近来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来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老子道:“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子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子问:“安居何处?”

阳于居道:“沛(今江苏沛县)。”

老子说:“正好相伴同行。”

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

老子和阳子居行到难水,二人乘船而渡。

老子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

在渡船上,老子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而阳子居则是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

老子与阳子居过了难水后,老子骑着牛,阳子居骑着马继续前行。

在同行路上,老子叹息一声,对阳子居说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

阳子居面带愧色,诚恳坦言地对老子说道:“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

老子说:“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

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

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可见,老子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人生来具有天道,这是人的本性,可惜多数被后天的欲望和杂念弥盖,人活在世间,首先是生命,和万事万物一样,都要遵循天道,否则必遭天谴。但是又不能完全摒弃人道,不然无法立足,不能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天人合一,走一条正道。

文章图片4

正因如此,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既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在遵循天道的时候,还要顺应人道,一定要考虑自己所处的历史进程,要考虑整体的大环境,还要考虑所处的时代的需求,而不是埋头只顾自己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