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读书笔记-第十七章》

 知行国学 2022-06-26 发布于北京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明的管理者,他把制度已经建立好,一切按照制度运转,被管理者只知道有这个人而已。第二等境界的管理者,他下边的被管理者亲近他、爱他、尊敬他。第三层境界的管理者,被管理者特别畏惧他。最下边一个管理境界,被管理者会侮辱他。信用不足,品德不足,下边的被管理者就不再相信他了。最高境界的领导者做事非常谨慎,特别珍惜自己的言语。事成功了,百姓说这是我自然而然去做的。

【延伸阅读】

老子前边讲的管理者前三层境界分别指道、德、法。道是最高的,是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领导者明白规律以后,他隐身于其后不加干涉,让一切按照道去运行,按照制度去执行,大家自主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完成了自然就“百姓谓我自然”了。德是道的外在体现,他是榜样以及各种品德,以德来运行这个系统。法是强制性惩治措施,让人产生畏惧,用威严支撑这个系统的运行。最后“其下,侮之”就是道、德、法都做不到,管理者都做不到,下边被管理者自然就“信不足焉,有不信”了。

站在一个公司的角度分析道德法:

道的层面:公司的领导要关爱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不为自己的欲望而去刻意作为,不为自己争名誉、地位等。

德的层面:公司领导者把上边道的层面做好了,自然而然就会在公司内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下边员工自然就会各司其职,自觉遵守公司的制度,踏实去做事了。

法的层面:绩效考核及各种规章制度等看做法的层面,如果前边道和德都做好了,基本上用不到绩效考核及规章制度,如果前边的道和德没有做好,都依靠绩效考核及规章制度,比如员工迟到扣工资,犯错了扣工资等,这样公司运行的一定不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