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好的一个月返校,怎么变成“下学期见”?

 lenbercong 2022-06-26 发布于浙江
两周前正式通知网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次“退货”最多持续一个月,就能把娃送回学校返修。
 
从学校拿回课本的那个周末,群里有个妈妈说了句:“我们三年级见。”引起其他人的惊呼:“不可能吧。”“我不要
 
如今这句戏言似乎一语成谶。每日刹不住车向上翻升的数字一点点浇灭家长们的希望。

就算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认这学期也许就要在函授中度过了。
 


相比封控隔离买不到菜,上网课是目前优先级最低的事。

也许是有两年前的经验,也许是做了最坏的心理准备,这次线上授课似乎没有上次那样引发强烈的吐槽。

作为第一次体验网课的家长,我的感受是:实际情况比预想要好。
 
关于上网课这件事,大人和孩子都需要在心态和行动上做出调整,才能顺利切换到新的模式。
 
心态
 
作为上课的主体,孩子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无差别对待。

虽然我们都知道两者根本不可能完全一样,但他们不应该有放松的侥幸。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则,让家中的学习氛围与校园环境接近。

比如上课时不能随便吃东西,但有专门的课间作为点心时间;听课时姿势尽量端正;像完成校内作业一样及时完成随堂作业。
 


而家长这边的心态则要反过来:降低对孩子上网课的期待。

线上听课的专注力,以及学习效果肯定要比在课堂上大打折扣。

所以看到他们走神溜号、坐姿歪斜,作业反复订正,不要太动怒,因为吼骂也改变不了他们在眼前晃来晃去的现实。

倒不如想想用怎样的方法补上折扣掉的那部分内容。

老师盯不到的部分,只能靠自己弥补。虽然不用每节课都陪堂,但偶尔瞄一眼上课的状态,课后检查下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

两周下来的经验是:互动课堂可以不用太关心,因为老师能牵扯他们的注意力。但收看“空中课堂”则完全依靠孩子自己的自控力,需要适当的监督,甚至旁敲侧击的提醒。
 
行动
 
每一种生活都有自己的节奏,一旦形成固定的规律,就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精力去维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其实变化不大,只是少了通勤的过程。

在家时间的增多更需要规律的作息:定时起床、入眠,按时上课、写作业,运动。

掌握好一日生活的节奏,他们就能很快适应。
 
除了上课,安排好写作业的时段,并预留出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很重要。因为有出去玩的动力,作业效率也能高效提升。

虽然网课费眼,但更多的课余时间反而增加了户外的机会,千万要好好把握。(不过连续的封控让这个优点成了泡影又是另外的问题。)

 
对家长而言,娃在家上课是生活的重大改变,自身也需要重新调整。

就如同原本已经打磨好的合唱队,新加入一个声部后,其他声部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协调。
 
备餐、敦促作业,检查复习,额外增加这么多细碎的事情,还要把它们嵌进原有的生活里,真的不简单。
 
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是紧急且必要的事,你总能挤出时间来把它完成。
 
不过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预留出自己的时间,不要让网课、做饭占据生活的全部。

每天哪怕只有半小时或者十分钟,只要完全属于自己,可以做一点想做的事情整理心情,我们才能从日常的疲惫中恢复,打起精神继续与神兽斗智斗勇。

 
现在看来,网课不会是短暂的过渡,很有可能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常规操作。而这种费妈模式一旦开启就没有后路可退。

除了认命,我等老母亲也只能以吾辈当自强的精神去面对。

 
坚持就是胜利,此刻只有这种朴素的道理才能抚慰人心。

希望对网课,对疫情,都如此。

往日推荐
在无限循环+2的日子里学到的事
隔离生活里该怎样保持情绪稳定不抑郁
比提心吊胆更emo的是顿顿做饭
伴你同行-持证上岗的家长会发言

(疫情期间有需要倾诉疗愈的,欢迎私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