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躺在家里上课,梦想成真还是一语成谶?

 lenbercong 2022-06-26 发布于浙江
“到了2020年,老师和学生都不用去学校了,在家里就能上课。”

这是20年前"梦想杯”作文大赛特等奖节选中的一句话。


谁能想到这位小作者竟然精准预言。
 
不知不觉,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在家上课似乎更加速了这个过程,在日复一日的期盼失望轮回中,日子嗖嗖划过,且不留下一丝痕迹。
 
尽管有诸多不便,网课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迫使家长更深地入局孩子的学习场。
 
经过一个半月的被迫旁听,知道了更多有关娃学习的信息,这是往日所不能及的优势。
 

关于老师
 
话说平时家长几乎没有机会去学校听一节公开课,而网课则提供了天然的机会让你了解老师讲课的方法,教学的内容以及互动的形式。

就算不坐在屏幕前,仅凭传来的声音就能直观感受到课堂的状态。
 
比如,语文老师很严格,对于基础内容的掌握有很高要求,上课节奏也非常紧凑,随时都可能提问,小朋友的神经需要一直紧绷,时刻准备着解除静音回答问题。
 
数学老师的课堂相对舒缓,老师还允许大家在聊天区给出题目的解答,提问也基本按照学号依次来,同学们可以提前预知自己要回答哪道题。
 
英语老师的态度温和又坚定,反馈也以鼓励为主。
 
最受欢迎的是外教老师,她的课堂氛围轻松又热烈。

最近在学习“机器制造”,老师找来一个叫Joseph的人所出品的系列视频。他总能DIY出各种稀奇古怪工具,比如晨起化妆机,扔垃圾机。。。每个视频都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作为旁听者,不用额外费力就能知道孩子学了啥,怎么学,倒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孩子
 
除了老师的教学模式,网课也能让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到孩子在校学习时的表现。

比如课堂参与度,听讲专注度,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
 
虽然之前对这些方面也会有大概的了解,但通过上课的表现,以及老师的直接反馈能够有更切身的体会。
 
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观观和我的预想相差不大:专注力参与度可以,回答问题积极度一般,表达相对要差一些。
 
通过几次旁听,我还发现了老师提问的规律:
 
比如语文老师一般只会问他两种问题:语文基础类(背课文,组词等等),以及课外拓展类(地理民俗等知识),而那些需要归纳总结,讲故事、谈感想、点评别人的开放性题目就不太会找他。
 
这种需要言语表达的问题,叫的往往是思想比较活跃,口头能力强的孩子。

根据这个分析,我曾经预判对过很多次下一个被问到的人。
 
不过观观也有适合他的场景,比如科学课上老师会经常叫他回答问题。
 
有次他答出“盐为什么能够延长食物存储时间”,老师惊讶地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的?是不是看过相关的内容呀?
 
只能说从小读他爹买来的各种科普书总算派上了用场。


 
在这个交织着各种情绪的四月,上网课的担心已被每天能吃到什么,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的焦虑所取代。
 
事到如今,已没有更高奢求。如果能下楼,让小朋友可以在户外的阳光下晒晒眼睛,感受和小伙伴戴着口罩打羽毛球的快乐,老母亲对于在家上课没有任何怨言,就算顿顿做饭又如何?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安顿自己,安抚家人。

不泛滥自己的情绪,也不放弃自己的同理。

或许是我们面对这场遭遇唯一能做的事。


疫情日记:

自救模式下的普通人

封控期里的结绳记事

一场阳台音乐会的发生始末
魔幻生活里的微光
疫情岁月里的生活片段
说好的一个月返校,怎么变成“下学期见”?
在无限循环+2的日子里学到的事
隔离生活里该怎样保持情绪稳定不抑郁
比提心吊胆更emo的是顿顿做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