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陪伴大家,在这个月一起分享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驱力。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考好了吗?其实无论答案是什么,作为父母,我们都无法为孩子的人生进行预设。 做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让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让他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然而成长并没有一个开关,只要到了时间把开关打开,孩子就能够变成“为自己负责”的大人。 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父母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他自我成长的意愿和能力。 养育孩子就像栽培幼苗,精心培育只为它能够茁壮成长。但无论养育人的心有多急切,成长都要依靠幼苗或孩子自己想要成长的那份力量。 父母用强加的外力敦促孩子成长只会让他们被动接受外部驱动,反而丧失了自我成长的动力。 对于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他们会真正发自内心地把它做好。这份自驱力是主动进步的源泉,那种享受其中的“自驱动时光”也是走向成功的必备经历。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小孩子不好好吃饭是因为幼儿时期被剥夺了自主进食的快乐。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吃会弄得很脏,就选择喂食,在喂食过程中害怕孩子吃不饱或者不舍得浪费,便采取了强行把饭喂完的做法。 长此以往,孩子对于进食这件事就会产生抵触甚至排斥,有一种“为了别人”而吃的牺牲感,连带着对食物的兴趣也缺失了。 所以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不能想着如何控制孩子,而是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他们自控且自律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少做,恰好相反,这要求家长和孩子合作,多做且做得有策略,有智慧。 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做呢?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参与决策,而不是被动接受大人的安排。 而且这种做法越早开始就越好。小到让孩子自己挑选每天想穿的衣服,大到让孩子自己规划时间安排,甚至选择自己的爱好、学校。一点一点,逐步让他们找到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 这种“自己做主”的感受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是主动进步的源泉,也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 而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放任不管,让孩子完全地“自己成长”,相反,父母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做他们的成长教练,为他们的决策设定必要的限制,提供可能的选择,并给予全力的支持。 这样孩子才能在安全又宽松的环境下,可控又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并且拥有“我想要”“我可以”“我能够”的自我驱动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持续分享在培养孩子自驱力时父母需要关注的细节以及可以采取的做法。 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自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获得成长的勇气。 当家长的终点,不是孩子过上了你想让他过的生活,而是你帮孩子过上他自己想过的生活。 ![]() |
|
来自: lenbercong > 《家庭教育》